李紀華
摭談小學語文課外閱讀能力提升的策略
李紀華
課外閱讀是豐富學生知識,提升學生對社會認知的重要途徑,小學語文教學中,提升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有利于開拓學生的視野,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為學生今后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本文中,筆者分析了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的現狀,重點探討了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策略,希望能夠為今后的相關研究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
小學語文;課外閱讀;能力提升
近些年來,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推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有了明顯的改善,閱讀教學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學生從閱讀教學中收獲了更多的知識和技能。但是,縱觀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開展的現狀來看,學生閱讀能力不足仍然困擾著教學的開展,提高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迫在眉睫。
1. 課外閱讀的重視程度不夠
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無論是學校還是教師,抑或是學生家長,都以成績為導向,緊緊抓住成績這一“指標”不放,重視的不是學生的學習表現,而是學生最終取得的學習成績,因而忽視了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課外閱讀能力便是其中之一,致使學生課外閱讀的思維受到禁錮。
2. 課外閱讀缺乏有效的監督
如今,家庭收入增加,生活水平已提升明顯,再加上市場上充斥著各種類型的小學生課外閱讀讀物,在孩子的要求下,家長通常都會為孩子購買一定數量的課外閱讀讀物。由于家長的疏忽,教師在學校又沒有對學生進行有效地指導,使得學生無法對讀物的“健康狀態”進行分辨,不健康的讀物,妨礙了學生正確價值觀的樹立。
3. 語文學習焦點模糊
聽、說、讀、寫是小學語文教學中需要培養的四種能力,這四種能力的培養對學生的發展意義重大。閱讀能力作為其中之一,要想使得學生充分地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就必須讓學生去閱讀更多的課外讀物,通過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使得學生了解更多的文化知識,形成對社會的正確認知。然而,語文學習焦點的模糊,對學生課外閱讀能力的培養僅僅停留在表面,只是對字、詞的意思進行簡單地講解,沒有真正理解其中的含義。
鑒于小學語文課外閱讀存在上述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影響了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因此,必須要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相應的手段提升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接下來,筆者在參考相關文獻資料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就如何提升小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進行探討。
1.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教師,這話非常明顯地闡明了興趣對學習的重要性。小學生由于缺乏對事物的理性認識,對事物的理解停留在感性層面,這也就決定了興趣對小學生的影響非常大。特別是對于閱讀教學而言,閱讀內容是否對學生有很強的吸引力非常重要,沒有吸引力的閱讀內容學生表現不出閱讀的興趣,課外閱讀能力的提升自然而然是空談。所以,教師應當通過各種途徑,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比如,在學習完《桂林山水》一課之后,為了讓學生對描寫祖國大好河山的文章更感興趣,可以組織一場朗誦比賽。課后讓學生在家長的幫助下,選擇一篇關于描寫景色的文章,截取其中的優美段落,在課堂上以朗誦的形式和大家分享。面對競爭、面對比賽,學生的積極性會被調動,在教師布置任務之后,會立刻投入到尋找合適的文章中,表現出濃厚的閱讀興趣。
2. 給予更多的課外閱讀時間,教授學生正確的閱讀方式
要想提升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沒有足夠的閱讀時間和閱讀量是不切實際的。教師在重視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的同時,還應當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課外閱讀時間。在語文自習課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向學生介紹一些優秀的讀物,讓學生對這些讀物有一個大致的了解,然后將事先準備好的讀物發到學生手中,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進行閱讀,這樣必然會對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升有一定的幫助。當然,教師應當指導學生閱讀的正確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增強學生對閱讀內容的理解。
比如,《亡羊補牢》《南轅北轍》涉及一些歷史或者古文知識,對于該類文章的閱讀,學生理解起來難度可能比較大。教師應當指導學生要多看、多記筆記,文后一般都會有注釋,第一次閱讀之后一定要將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標記出來,尋求教師、同學或者父母的幫助。摘抄文中比較優美的句子或者段落,學習其中的表達方式,這樣下去,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必將提升。
3. 加強同學生的閱讀交流和溝通
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問題很多,其中就有對教師依賴嚴重這一問題。無論在任何情況下,學生遇到問題首先想到的就是教師,希望教師能夠幫助自己解決問題。提高小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雖說要消除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但是教師還是應當同學生進行交流溝通,扮演好指導者和引導者的角色,幫助學生解決閱讀過程中遇到的難題,與學生進行閱讀交流。比如,在閱讀完一篇文章之后,教師應當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感想,教師參與到和學生的交流中,可以以提問的方式了解學生的閱讀狀況,比如:閱讀之后,你覺得×××的景色怎么樣?你喜不喜歡其中的景色描寫?你最喜歡文中哪一部分的描寫?你為什么會喜歡這一部分的描寫?通過層層遞進的方式,和學生展開閱讀的交流,學生發表自己的閱讀感想,升華了對學生的閱讀感悟,提升學生寫作能力的同時,提升了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
以《珍珠泉》一課為例,在學習完這篇文章之后,教師可以和學生進行一次互動。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一種景色,可以是家鄉的,也可以是自己平常看到的,教師在向學生講解的過程中,學生饒有興趣地聽著教師講解。教師出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的目的,可以向學生提出一定的問題,引發學生對類似景物類文章的思考,從而產生閱讀的沖動。在這樣一個環節中,教師和學生的交流溝通為學生課外閱讀能力的提升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教學中提升學生課外閱讀能力作用巨大,有利于學生今后的學習發展。所以,小學語文教師應當認真分析學生課外閱讀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針對問題利用各種手段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給予更多的課外閱讀時間,教授學生正確的閱讀方式,加強同學生的閱讀交流和溝通,從而提升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
[1]王寸芳.淺析提高小學語文課外閱讀能力的課堂策略[J].學周刊,2012,35(07):102-102.
李紀華,福建省邵武通泰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