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玉秀
從同課異構活動談歷史教研
鄧玉秀
為了提高歷史課的教學質量,同課異構被引入到歷史教學活動中。本文將對“同課異構”與傳統“集體備課”兩種教研形式進行比較,突出介紹“同課異構”在歷史教研活動中的應用,并分析了“同課異構”對教師業務前景發展的促進作用。
同課異構;歷史;教研
同課異構除了是對課程標準、教材編寫意圖與對文本的正確解讀,還包括對教學過程、課后評課的異構。同課異構是指不同老師在相同的年級、不同的班級以同樣教材、進度,從他們教材分析、教學設計和教學風格三方面表現出來的異同進行比較,達到相互學習的目的,以期達到改善學生課堂學習、教師業務發展的一種教育比較研究方式。
通過圍繞骨干教師關于課堂的教學設計進行討論和修改,最終形成一份固定模式的教案,然后被其他組內教師運用到他們的課堂,這就叫傳統“集體備課”。傳統“集體備課”容易造成教學模式的共性以及固定性,忽視了學生個體差異性。這幾年傳統“集體備課”形式有些改進,就是將備課、聽課和評課三者結合,但仍缺少針對性與實效性。
“同課異構”則是先確定課題,同組教師分頭備課,通過各自課堂教學呈現出來,組內教師互相聽課,進行課后會診研討,最后反思。此種教研形式可以掃除一些日常教學中低效率的教學方式,歸納出課堂中行之有效的教學行為。“同課異構”注重通過骨干教師的引領集思廣益使全組教師能夠在高的起點上達成共識,并且能夠為年輕教師起到示范的效果。
1. 循環式“同課異構”
循環式“同課異構”是同組老師針對同樣的教學內容在同一年級,根據個人對教材的理解而制定教學設計,并且在各自班級進行教學。這樣能夠反映出教師教學個性、教學理念、思維角度、對教材挖掘的深度的差異性。
案例
兩位歷史教師同上七年級下第10課《經濟重心的南移》一課
教師A:步驟一:名言導入“宋朝的時候中國很富裕,比世界平均水平富裕一倍!”
步驟二:角色扮演糧食收購老板、制衣老板、瓷器老板來了解農業、絲織業、制瓷業發展
步驟三:模擬市場,出示問題“你會去哪個城市銷售你的商品?”了解宋朝商業發展概況
步驟四:設置情境“賺了那么多錢,不怕搶劫嗎?”引出貨幣的發展
步驟五:地圖演示,出示杭州、臨安、四川、蘇州、湖州的地理位置,直觀感受經濟重心完成南移。
教師B:步驟一:導入,春節火車站農民工北上回家的情景圖
步驟二:探究,出示材料探究經濟重心南移的原因
步驟三:角色設置,以“李大寶”這個模擬角色來了解農業、絲織業、制瓷業、商業發展的情況
步驟四:播放視頻,補充媽祖文化
步驟五:教師總結本課知識脈絡
分析:本次課的教學內容屬于理論性比較強的,重點是怎樣讓學生能夠聯系實際,更加貼近實際去理解教學內容。通過比較不難看出,教師B的教學設計使學生更能具有親臨其境的體會,也讓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充分發揮出來,活躍課堂氣氛。通過本次循環式“同課異構”教學讓老師們開闊了視野,對理論性強的教學點要讓學生體會出親臨其境才能使學生更加容易理解教學內容。
2. 遞進式“同課異構”
遞進式“同課異構”指圍繞同一個主題,進行多次的用改進過的教學設計進行上課,通過多輪次的改進,使教師的教學設計得到不斷的完善和提高。
現以七年級上冊第9課《中華文化的勃興(二)》為例,第一次我是這樣設計的
一、 起源篇——導入介紹百家爭鳴的背景
出示材料,回答百家爭鳴的背景
二、 爭鳴篇——再現百家爭鳴之局面
分成五個學習小組,分別代表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兵家五個學派,歸納、概括他們的主要觀點,探究在動蕩的社會,最受歡迎是哪家?
三、 感受篇——感受先哲的智慧和境界
1)《論語》中孔子的哪一句名言給你的印象最深?結合自身說說你的感受和體會
2)觀看視頻,歸納孔子的思想主張
四、 感悟篇——智慧的思索
如何采取諸子百家的思想來遏制這些不良的校風?
五、 歸納總結,當堂檢測
同科組老師聽課后,反映第一環節介紹百家爭鳴背景用時太多,環節二學生討論完后知識點落實不到位,環節三孔子的思想魅力沒展現出來,環節四的問題沒新意。經過思考后做了部分改動(藍色字體),如下:
一、 起源篇——探百家爭鳴之源
展示春秋戰國紛爭圖、鐵農具與牛耕圖
二、 感受篇——感受先哲的智慧和境界
活動一:名言說儒家
1)《論語》中孔子的哪一句名言給你的印象最深?結合自身說說你的感受和體會
2)觀看視頻,歸納孔子的思想主張
3)孔子思想走向世界
三、 爭鳴篇——再現百家爭鳴之局面
活動二:智慧展示大舞臺
分成五個學習小組,分別代表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兵家五個學派,歸納、概括他們的主要觀點;
活動三:總結歸納深化鞏固
出示表格,總結歸納,形成系統知識體系
活動四:穿越歷史見證爭鳴
當時亂世,最受歡迎是哪家?
四、 感悟篇——時代的思索
活動五:學以致用
諸子百家的思想對當今中國的影響
五、 歸納總結,當堂檢測
分析:通過案例,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出教師通過一次一次的改進教學設計,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效果,通過不斷地磨練使教師的教學實踐更加嚴謹,不斷挖掘教師的潛能,使教師的教學能力以及教研能力都得到極大的提高。
1. 有利于拓寬教學思路
同課異構這樣一種教育比較研究方式,是通過同組教師根據自己知識結構以及社會地位的差異性,對教材理解深淺有別、教學設計的多樣化以及同組教師課后的研討與反思,使教師在觀察的過程中發現別人的長處,分析自己的不足之處,拓寬教學思路。
2. 有利于提高課堂組織與管理能力
在備課時教師往往只注重知識的教授,而忽視了課堂意外事件的調控,正是這些課堂意外的出現將教師的整個教學安排擾亂,無法正常上課。同課異構可以幫助教師比較教學效果的差異性,包括學生的參與度、思維度、愉悅度與合作度,即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是否被激發出來。那么要達到這些教學效果,教師就要在平時多了解學生的個性以及學生大概的知識水平、興趣愛好并和學生多交流。這樣就能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容應對各種課堂突發事件、掌控課堂教學節奏,那么課堂組織與管理能力也就會提高了。
3. 有利于提升教師科研能力
同課異構主要是對于教學問題的比較研究,通過對教材的理解、教學過程、教學效果的不同來進行對比研究,找出差異性來完善自身的不足,這個過程本身就是一個發現問題、找出問題、解決問題的研究過程。在這過程中,同組教師提出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不僅體驗到解決問題的樂趣,而且本身教學科研能力也在提高。
同課異構以教學內容為研究對象,課堂為研究土壤,比較研究為方法,在觀察中不斷比較與反思發現別人的長處,分析自己的不足之處,拓寬教學思路,通過提高教學效果而了解學生的個性以及學生大概的知識水平、興趣愛好,和學生多交流達到提升課堂組織與管理能力,在解決問題的研究過程中提升自身教學科研能力。在同課異構教研活動中,使更多的教師參與其中,促進教師業務能力的發展以及教學效果的提高。
[1]李艷.高中歷史“同課異構”教研活動研究[D].揚州大學,2014.
[2]陳瑞生.同課異構:一種有效的教育比較研究方式[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0(01):8-10.
[3]徐毅.利用同課異構資源優化高中物理教學設計的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5.
[4]孫德芳.同課異構:教師實踐知識習得的有效路徑[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12(7):13-3.22-24.
[5]朱海濱.初中生物“同課異構”教學的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5.
[6]陳瑞生.同課異構:一種有效的教育比較研究方式[J].教育實踐與研究(小學版),2010(01).
[7]任慶梅.中小學英語同課異構教研方式的理論思考[J].山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學報(基礎英語教育),2010(03).
[8]盧雯昕.中學語文“同課異構”教學活動有效性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5.
[9]李艷.高中歷史“同課異構”教研活動研究[D].揚州大學,2014.
[10]李瑞萍.高中語文“同課異構”教學活動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
[11]沈紅芳.“同課異構”與高中《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教學實踐研究[D].杭州師范大學,2015.
[12]吳麗杰.同課異構視域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導入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6.
[13]李允.同課異構的“異”“同”分析[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14(02).
[14]岳賽男.歷史教學中的“同課異構”[D].華中師范大學,2013.
[15]喻華.基于提高化學課堂教學效能的“同課異構”實施方案的研究[D].上海師范學,2013.
[16]林桂平.“同課異構”與中學歷史課堂教學環節的優化——以《兩極世界的形成》一課為例[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5(08).
[17]程鵬.“同課異構”中的“同”與“異”——以人教版“甲午中日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一課為例[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15(07).
鄧玉秀,廣東省江門市,江門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