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坤程 張語嫣



【摘要】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我國的國際貿易進入新時代,與國外的貿易成交額不斷擴大,成為貿易大國,同時也帶動了經濟的快速增長。由于產品內分工、成本優勢等原因,我國的貿易收支一直處于順差,并且近幾年有順差擴大的趨勢。持續的貿易收支順差也將對經濟的健康增長造成不利的影響。本文通過對貿易收支順差的現狀進行分析,探究貿易收支順差的原因,并提出解決貿易收支順差的對策。
【關鍵詞】貿易收支 順差 成因 對策
一、研究背景及意義
(一)持續的貿易收支順差的影響
1.加快人民幣升值。人民幣升值會提高對外國商品的購買力。但人民幣升值應以經濟增長為基礎,持續的貿易收支順差,加快了人民幣的升值。貿易收支順差意味這出口大于進口,本國的商品需要被外國所消費,國外的購買商購買本國商品需用人民幣來支付,但是由于我國持續的貿易收支順差,外國無法通過對我國出口商品得到足夠的人民幣來滿足他們的支付需求,這時他們就會從國際貨幣市場上購買人民幣。國際貨幣市場上人民幣的需求大于供給,導致人民幣的價格不斷攀升。2004~2014年間,美元兌人民幣匯率從8.278下降到6.2452,美元對人民幣貶值達24.5%。由此可見,人民幣的升值與我國的持續貿易收支順差是離不開的。
2.加劇國際貿易摩擦。持續的貿易順差反應出來的是內外經濟失衡,不利于本國經濟長期發展。本國的貿易順差就意味著其他國家的貿易逆差,這對其他國家的經濟發展是不利的,必然會引起這些國家的反對。近幾年,針對于中國的貿易保護案例屢見不鮮,尤其是美國與中國間的貿易問題最受關注,美國加大對中國商品的進口關稅,設置貿易壁壘等行為引起國內企業不滿,中美關系曾一度緊張。國際貿易摩擦加劇了本國商品在國際貿易市場上的競爭,不僅影響本國經濟發展,同時也不利于與其他國家維持穩定的國際關系。
3.提高外貿依存度。外貿依存度是指進出口總額與國民生產總值之比,衡量一個國家的對外貿易活動對該國經濟發展的影響和依賴程度。1外貿依存度大,意味著本國經濟容易受世界經濟和國際市場波動的影響。2014年我國的外貿依存度為70.13%,而世界各國的平均水平為40%左右,美國的外貿依存度為25%,日本維持在20%,2我國的外貿依存度相對于其他國家來說是很高的,意味著我國的經濟發展過度依賴于商品的進出口,使得我國經濟極易受世界經濟國際市場波動的影響,這對我國經濟的健康成長是不利的,表現出我國經濟的脆弱性。
(二)研究貿易順差意義
中國對外貿易順差的不斷擴大,加劇了與其他國家的貿易摩擦,不利于本國經濟穩健發展。緩解與其他國家的貿易摩擦,成為目前我國急需解決的貿易問題之一。同時過高的對外依存度也對中國的經濟發展埋下隱患,降低對外依存度,將使我國經濟結構更加合理。在經濟“新常態”的背景下,更加要求經濟的協調發展。降低貿易收支差額,緩解差額擴大趨勢,對維護我國國際間正常關系,經濟的全面發展等具有重要意義。
二、貿易順差現狀
(一)時間維度
根據圖1數據顯示,十年間我國的貿易收支差額呈N型態勢。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2005~2008年,這一時期為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前十年,初進世界貿易組織,與其他國家的貿易需求巨大,擴大了貿易往來的渠道,加上中國產品物美價廉,國際市場對中國產品的需求大,促使大量中國制造的產品對外銷售,貿易收支差額從8374.4億元上漲到20868.41億元,漲幅達149%。第二階段為2008~2011年,2008年的金融危機造成世界各國的經濟的震蕩,國際市場更是受到嚴重的沖擊。從美國次貸危機開始到2009年為止,中國進出口規模隨危機的廣化和深化而大幅下降,2009年中國對外貿易同比下降20%以上。一方面由于金融危機導致的貿易規模下降,使得我國貿易差額也有所減少;另一方面,金融危機時期,為了穩定本國經濟,政府也限制產品的出口。第三階段為2011年~2014年,貿易收支差額從10079.2億元上漲到23525.72億元,漲幅達133%,金融危機過后,我國逐步恢復正常的對外貿易,貿易差額也逐漸上漲,在2014年達到十年內的高點,并且仍然具有上漲趨勢。
(二)結構性分析
1.貿易順差總量結構。我國的對外貿易大致分為三類:一般貿易,加工貿易和其他貿易。
根據表1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出從2006年至2014年間我國貿易順差總體上呈上升態勢,其中一般貿易在2006~2008年、2014年為順差,在2009~2013年為逆差,且在貿易差額中所占比重較小,而加工貿易在2006~2014年間一直是順差,在貿易總差額中占比較大,由此可以得出結論,我國的貿易順差主要是來自于加工貿易順差。
我國的一般貿易差額變化是以本年度的政策、經濟狀況等掛鉤的,不具有隨時間遞增或遞減特性。比如2009年為了應對金融危機,海關限制出口,出口額增幅較以往大大降低,致使一般貿易差額形成逆差。
加工貿易順差則呈上升趨勢,從2006年的1888.8億美元,增加到2014年的3599.8億美元,增幅達90.5%,期間在2012年達到3816.1的峰值。加工貿易順差額除2007年、2008年、2014年外均大于貿易總差額,再一次驗證了我國的貿易順差主要是來自于加工貿易順差。
2.貿易順差商品結構。
從表2中數據來看,除食品及主要活動物、輕紡橡膠礦冶產品及其制品、機械及運輸設備、雜項產品等大多年份為貿易順差外,其他產品大多年份屬于貿易逆差。在工業制成品中雜項制品在順差中構成最高,其次是機械及運輸設備和輕紡橡膠礦冶產品及其制品。初級產品中食品及主要活動物在順差中構成最高,其他初級產品如飲料及煙類等經常處于逆差。可以得出,商品貿易順差主要來自于工業制成品。
三、貿易收支順差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