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志++逄銳++王拓++趙奕琪
文章編號:2095-6835(2017)04-0001-02
摘 要:“雙一流”建設背景下,基于學科建設的創新型人才培養是高校科普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高校通過開展面向大學生的科普教育活動和科技創新活動,促進大學生創新思維形成、提高科研實踐能力,營造濃厚的校園科技創新文化氛圍,為培養符合時代要求的高素質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以東北大學的科普教育實踐體系為例,從大學生創新能力提升平臺建設、校園科普教育活動協同體系、科普教育特色考核激勵制度建設3個方面介紹了基于學科建設的東北大學普惠式、遞進式的科普教育體系,以期為當代大學創新教育工作提供新思路。
關鍵詞:雙一流建設;科普教育;人才培養;創新能力
中圖分類號:G758.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7.04.001
“雙一流”建設是指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出自國務院2015-10公布的《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簡稱《方案》)。該《方案》提出加速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21世紀中葉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強國。培養創新型人才是新時代對高校賦予的新使命,而學科建設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支撐,世界一流學科的建設過程必然進一步提升科技創新人才的培養水平。
大學生科普教育是提高大學生科學文化素養、促進創新思維發展和創新意識形成的重要途徑,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基礎環節,也是落實《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的重要舉措。東北大學順應國家新型工業化進程,圍繞統籌推進“雙一流”工程建設,形成了依托學科、校院協作、校企聯動為特點的大學生科普教育體系,不斷拓寬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的培養途徑。
1 構建大學生創新能力提升平臺
依托學科建設構建大學生創新能力提升平臺。學科建設是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重要支撐點,服務于創新型人才建設的全過程,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離不開課堂教學環節和實踐環節。東北大學以學科建設為契機,在學科結構優化和學科環境營造過程中,建立主動式、實踐型的學生創新實踐平臺。在課堂教學環節,東北大學增設了數十門創新類課程,比如在管理類學科專業課的基礎上,開設了“企業創新創業管理”課。該課由東北大學專任教師協同各大企業高管共同教授,課程內容涵蓋國內外創新創業形勢、創新思維與創新戰略、新企業創建與管理等方面,是管理類學科人才培養體制的有效內涵延伸。實踐環節方面,東北大學依托以東北區域超算中心為基礎的創新創業基地打造學生實踐平臺,示范性創新團隊達十余項,且呈高速增長狀態,比如基于信息與機械交叉學科的學生創新團隊ACTION團隊、基于人工智能和云計算方向的學生創新團隊NEWNEU創新團隊等,其中,ACTION團隊代表中國在2016年亞太機器人大賽中榮獲亞軍。東北大學通過構建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搭建學科課外實踐平臺,從頂層設計為大學生創新能力提升平臺持續優化升級。
2 建立校院兩級科普教育實踐體系
以科普立項為龍頭建立校院兩級科普教育實踐體系。激發創新思維,挖掘創新潛能,東北大學遵循教育教學規律和學生成長特點,以創新能力培養選修課為基礎,以“科普立項”為龍頭,推行百千計劃。我校形成了大一創意節、大二科普節、大三科技節、大四創業節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鏈條式精品科普活動,成功構建了校院兩級科普教育實踐體系。通過成立校院兩級學生科技創新組織——東北大學學生科學技術協會、各二級學院科學技術協會、數學建模協會、ACM程序設計協會、物理協會等學生組織作為科普立項活動項目化運作的強有力的執行單位,年開展校級示范性科普活動20余項、院級示范性科普活動80余項、科普服務類活動累計參與人數近兩萬人次,平均每名本科生一年至少參與一次科普活動,踴躍出了以普惠性為特點的“大學生科普知識競賽”“創新思維擂臺賽”“科普能力挑戰賽”等通識類創新能力提升活動和基于學科特色開展的“商界精英挑戰賽”“工藝流程創新競賽”“無線定位大賽”、“三行代碼”大賽等遞進式學術性活動。東北大學通過構建校院兩級普惠式、遞進式校園科普創新類活動體系,營造濃烈的人人能創意、人人善創造的校園氛圍。
3 深化科普教育激勵制度形成特色考核評價機制
深化科普教育激勵制度,形成特色考核評價機制。依托良好的育人氛圍、健全的管理制度、完善的科研設施、雄厚的師資力量,東北大學先后出臺了《東北大學關于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方案》《東北大學大學生科普立項辦法》《東北大學關于建設優秀創新創業導師人才庫的通知》等文件,2015年東北大學創新創業學院成立,形成了以“雙創”學院為中心、各二級學院和教學單位為分中心的新工作格局,通過頂層設計和制度保障,使得教師指導學生進行課外知識實踐、科普活動開展等科技創新活動常態化,通過資金、場地支持使指導教師激情進一步高漲。同時通過專項資金支持和政策鼓勵,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學科特色和人文內涵的科普示范性活動,比如具有時代脈絡的南湖講壇,邀請和聘任高水平創新大師進行普惠式科普教育;建立優秀指導教師人才庫,從制度層面保障了競賽指導名師、科研訓練名師、創意開發名師等的指導熱情;鼓勵以班級為單位的科普立項活動,通過資金資助緊貼專業特色的科普實踐活動,進一步營造校園科普文化氛圍。東北大學通過頂層設計、制度保障、考核激勵等途徑確保科普教育和校園科技創新活動的有效開展,為營造濃厚的校園科技氛圍,培養善創意、會創新、能創造、勇創業的高素質人才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國發〔2015〕64號.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S].2015-10-24.
[2]王向陽.高校學科競賽與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J].煤炭高等教育,2012(5):95-97.
[3]廉澄.高校大學生科技創新與科普教育[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09(1):101-102.
[4]劉玉,張蕾.五千學生“搶”一門創新創業課[N].中國教育報,2016-1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