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堃
摘要: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培養高中生的“綠色化學觀”是十分重要的。教學中,要立足課堂,滲透“綠色化學”理念;立足實驗,培養“綠色化學”情感;立足課外,增強“綠色化學”意識。
關鍵詞:高中化學;綠色化學觀;滲透
文章編號:1008-0546(2017)03-0024-02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7.03.008
現在,隨著經濟的飛躍發展,環保問題已經成了一個熱門話題。“綠色化學”就是在這個背景下提出的一個新名詞。所謂綠色化學,就是指通過化學知識、化學技術與化學方法達到降低人們生產過程中的環境污染,從而達到節約能源、保護環境的目的。高中生是未來社會建設的主力軍,在高中化學教學中,不僅要讓高中生習得相應的化學知識與技能,同時,要在教學中向他們滲透綠色化學觀,開展綠色化學教育,這樣,才能讓他們在以后的工作中適應化學界的這場綠色革命。
一、立足課堂,滲透“綠色化學”理念
對于高中生來說,他們對于“綠色化學”是比較陌生的,但是,他們對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很強,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對他們進行“綠色化學”理念的滲透,這樣,就能夠有效地引導他們對“綠色化學”進行感知,從而讓“綠色化學”的概念落到實處。
1.拓展教材知識點,感受化學污染的危害
在高中化學教學中,要善于對化學教材中的知識點進行拓展延伸,要根據教學內容結合生活實際向他們呈現化學污染所帶來的危害,這樣,學生就能夠直觀化地感受到“綠色化學”的重要性。
例如,在教學“豐富多彩的化學物質”一課時,可以首先引導學生復習氧氣的化學性質,在此基礎上讓高中生感知化學工業能夠促進社會的發展,但同時也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從而體驗化學工業的兩面性。然后,結合教材中的知識點,以紡織業為具體的事例讓他們明白化學紡織所紡出的棉和布能夠為人們的穿衣、裝飾等服務,能夠改善人們的生活,同時,化學紡織卻給人們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帶來巨大的污染。這樣,就能夠激發起他們的環保意識,從而在這個過程中形成綠色化學觀。
在高中化學教材中,能夠滲透“綠色化學”觀念的知識點還有很多,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在深入分析教材的基礎上進行無痕滲透,從而促進高中生綠色化學觀的形成。并且,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善于結合具體的例子進行相關“綠色化學”教育素材的呈現,以此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2.介紹原子經濟反應,形成綠色化學觀念
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還要善于結合教學內容向高中生介紹原子經濟反應的相關知識,這樣,就能夠有效地促進他們綠色化學觀念的形成,從而在這個過程中有效地培養他們的環境保護意識。
例如,我在課堂教學中結合化學反應給學生進行原子經濟性概念的解釋,讓他們明確原子經濟反應就是指投入原料的原子全部能夠轉化成人們所需要的物質,并且,在這個過程中不會產生任何污染物,從而實現零排放。這樣,高中生在這個過程中就能夠充分地感受到原子經濟反應的優勢,從而在化學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形成綠色化學觀。實踐證明,這種潛移默化的滲透對于高中生綠色化學觀的形成是很有作用的。
二、立足實驗,培養“綠色化學”情感
在高中化學教學教材中,很多教學內容都是通過化學實驗的形式進行呈現的,化學實驗是高中生進行化學學習的重要途徑之一,在高中化學教學中,要善于立足化學實驗促進高中生“綠色化學”情感的形成。
1.規范實驗操作
化學實驗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有害的化學污染物和化學氣體,正確規范的實驗操作能夠把這一類實驗過程中產生的化學污染最低化。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規范化學實驗的操作,要求他們要嚴格按照實驗的要求和步驟開展實驗操作,從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化學實驗所帶來的化學污染,這對于高中生“綠色化學”情感的形成是很有作用的。
2.進行“綠色實驗”
所謂“綠色實驗”就是指把原本會產生較大化學污染的化學實驗,通過實驗原料與實驗器材的代替,降低化學污染的綠色代替性實驗。
(1)尋找替代性原料
很多化學實驗材料都具有污染性,對于這些化學實驗材料,教師要在化學實驗教學的過程中利用一些無污染或低污染的材料進行代替。如三氯乙烯可以用三氯甲烷進行代替,石油醚利用四氯化碳代替。這樣,在這個過程中就能夠間接地向他們滲透綠色化學的教育。
(2)尋找替代性儀器
化學實驗儀器是進行化學實驗的重要載體,在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廢棄物品來代替化學實驗儀器。如,可以用飲料瓶來代替化學反應實驗中的容器,用塑料板來代替點滴板等。這樣,就能夠讓高中生感受到化學實驗儀器的可替性,這對于他們形成“綠色化學觀”是很有好處的。
(3)尋找替代性催化劑
催化劑是化學實驗過程中運用到較多的化學物質。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對一些有毒的化學實驗的催化劑用無毒的催化劑進行代替。這樣,在這個過程中也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綠色化學觀念。
3.試劑的回收處理
一些化學試劑具有一定的污染性,在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對一些化學試劑進行回收處理。如,在引導學生開展有 Ag元素參與的化學實驗時,要讓他們把化學實驗結束后含有Ag+的試液倒入指定的廢液桶之中。因為Ag是重金屬元素,具有很強的污染性,如果隨意進行排放,就會對環境造成很大的污染。
化學實驗是高中生進行化學實踐的主要形式,在這個過程中,促進他們形成“綠色化學”情感的形成是十分有效的,這是落實“綠色化學”教育的有效途徑。
三、立足課外,增強“綠色化學”意識
現在,高中化學教學十分強調拓展性教學,而課外活動是對學生進行拓展性化學教學的重要拓展與補充。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立足課外活動來增強高中生的“綠色化學”意識,從而達到高效化的教育效果。
1.實地參觀
“化學課程標準”特別強調在高中化學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進行綜合實踐學習。引導學生去實地參觀一些化工廠就是一種很好的綜合實踐學習形式,并且,在這個過程中能夠促進他們“綠色化學”意識的形成。
例如,可以帶領高中生去參觀一些水泥廠、污水處理廠,在參觀的過程中,主要讓他們對這些化工廠在排放廢水、廢氣、廢渣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對這些排污措施從化學知識的角度進行分析。還可以讓他們對這些化工廠附近的空氣、水質進行測量。這樣,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就能夠直觀化地感受到化工廠對環境產生的嚴重危害,從而樹立起“綠色化學”的意識。
2.開展宣傳
高中生是“綠色化學”的傳承者,因此,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高中生在課外開展一些“綠色化學”的宣傳活動,讓他們通過黑板報、手抄報、微信朋友圈、qq群等載體進行“綠色化學”的宣傳。他們在參加“綠色化學”的宣傳過程中,就能夠有效地形成“綠色化學”意識,并且,通過他們的這種宣傳,能夠向公眾宣傳普及環保和綠色化學知識,提高全社會的環保意識。
3.生活落實
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還要引導高中生在生活中落實“綠色化學”。“綠色化學”是一種理念,更是一種行為,因此,要讓高中生在具體的生活細節處落實環保行為。如,要節約用水、用電,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和一次性塑料袋,對生活垃圾進行分類處理等等。這些生活細微處都是促進高中生形成“綠色化學”意識的有效途徑與載體。
總之,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對高中生進行“綠色化學”教育是十分重要的,“綠色化學”不僅是一種理念,更是一種行動,教師要善于把培養高中生的“綠色化學”觀作為重要的教學目標在教學中進行滲透,并且,要善于引導學生在課外開展“綠色化學”的實踐活動,只有做到課內與課外相結合,才能讓“綠色化學”觀的教育更到位。
參考文獻
[1] 劉曉樂. 在高中化學實驗中培養綠色化學觀的教育分析[J].中學生數理化,2015(10)
[2] 陳貽平. 芻議綠色化學思想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 理科考試研究,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