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泠
沈峰不愿做“公司內部唯一的壟斷IT系統提供商”,他的目標是讓信息技術部成為施耐德電氣的“內部技術經紀人”。
作為全球500強,施耐德電氣專注配電過程中的低壓、中壓、工廠智能控制和IDC數據中心業務。“我們的產品跟智慧城市、智慧電網、智能小區、智能家居、智慧制造相關,正好處在互聯網+的風口上,未來最大的挑戰是如何將傳統制造業的產品和服務互聯網化。”施耐德電氣(中國)有限公司中國區CIO沈峰認為,要實現公司產品和服務的數字化,自己的部門肯定是其中重要的一股力量。“IT部門內部也要轉型,我們不做公司內部唯一的壟斷IT系統提供商,而是要成為做公司的內部技術經紀人。在公司內部搭建互聯網+結構,包括各種對內或者對外的平臺、私有云、微服務以及IT服務,幫助公司更好地內部創新以及對客戶創新。”
三年前來到施耐德電氣中國區,沈峰面對的是平均每月一次的重大IT事故頻率,業務部門的指責以及低沉渙散的IT部門士氣。
他快速確定了中國區的IT發展策略,通過良好的溝通,爭取到中國區管理層和總部IT部門的支持,將中國區的IT預算每年在去年的基礎上增加6千萬元人民幣。
有了充足的糧草,兵馬也要優勝劣汰。沈峰先對原有的IT團隊進行了結構調整,使之更加扁平化,并借此淘汰了25%的人員,引進新的技術人才。
在對施耐德中國總部IT基礎架構進行更新換代以及架構更新后,重大IT事故發生的頻率從每月一次降低到半年一次;他進一步將ERP推廣到施耐德在中國的更多工廠,目前ERP已經覆蓋95%以上的業務;在銷售層面,IT部門開發和推廣了項目機會管理及特價管理系統,幫助銷售部門提升管理,為銷售決策提供支持。
對于未來,沈峰已經一項項地規劃好了明年施耐德中國區的IT工作重點,“首先要進一步推動銷售管理系統,通過BI建立銷售業績分析體系及幫助銷售決策;其次幫助服務部門建立收集已安裝設備信息,開發服務產品以及優化服務人員的工單管理系統;將來的電氣設備不會僅僅銷售硬件,還有軟件銷售以及許可證管理,因此IT部門需要建立一套系統來管理軟件銷售。”
許多企業CIO都在抬頭看路,沈峰卻忙于踏踏實實地低頭拉車,聽起來似乎有些枯燥無味,沈峰卻認為要達到技術驅動商業變革,需要一些前提條件,否則空談技術驅動將成為空中樓閣。“一是企業內部的IT成熟度要達到一定條件,特別是基礎架構能力和團隊能力;二是業務部門和IT部門建立信任關系,CIO和高層有良好互動;三是IT部門充分深入業務活動中,對業務的痛點和市場趨勢有敏銳認識。”在他的心目中,追求全面開花或者只關注業務驅動變革、不關注內部的基本服務都是不現實的,從小做起,厚積薄發才是正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