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重要的一年,全民關注的兩會舉行過程中,各地代表委員會針對不同地區、不同行業的發展情況積極展開探討,就國計民生熱點問題進行討論,其中一個重點就是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趨勢。目前,我國已經進入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據統計,2016年我國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64.6%,服務業占比達到了51.6%……如果2017年能夠實現量變向質變的成功一躍,就將迎來我國經濟發展進程中的嶄新一頁。
即使經濟發展有著大好的前景,也不能忽視目前我國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經濟下行壓力大,財政增收難度大,以及減稅降費政策需要繼續施行,進一步加大了財政部的工作難度。據財政部統計結果顯示,我國2017年財政安排赤字規模為2.38萬億元,比2016年增加2,000億元,赤字率仍維持在3%。同時,2017年我國GDP增長目標基于就業及民生問題調降到6.5%左右,在對就業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綜合因素的考慮下,我國經濟必須保持中高速增長。關于GDP及相關經濟指標調降問題,也就是我國針對目前經濟實際情況所制定的一個求穩政策底線,力求能夠做到穩中求進。可以看出,當前我國追求的是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雙穩健”。其中2017年擬安排財政赤字率3%,與2016年持平,財政赤字絕對規模相對2016年僅上升2000億元,小于2016年的5600億元和2015年的2700億元;貨幣政策要保持穩健中性,強調“促進金融資源更多流向實體經濟”,但沒有再提2016年的“降低融資成本”。匯率方面則強調“堅持匯率市場化改革方向,保持人民幣在全球貨幣體系中的穩定地位”,但沒有提到“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這顯示出2017年改革不會突飛猛進,而是以維持穩定為主。
由此可見,我國經濟已經進入平穩發展階段,在國內外環境愈加復雜的情況下,更加注重經濟的穩中求進發展模式,以能夠在新的段落上尋找新的波動規律,從而實現經濟的均衡發展。
鄒善勇
2017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