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娟
[摘 要]學生思維存在差異的其中一個原因在于將抽象概念與直觀圖片進行對接的能力不同,以及用簡潔圖示將復雜問題再現的意識不同。思維能力較強的學生習慣于借助形象的圖示進行分析與思考。因此,要用圖片呈現、圖示揭示、繪制圖片的方法,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關鍵詞]直觀圖示;構建;意義;算理;感知;規律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7)05-0085-01
小學生正處在以發展形象思維為主的階段,借助形象的操作和圖形,有利于學生直觀地理解數學概念,有利于學生從動作認知向符號認知的轉化。
一、圖示呈現,在對應中準確構建符號意義
小學生的認知發展分為三個階段:動作認知、圖形認知、符號認知。動作認知是基礎,認知發展以動作認知為始點,逐漸完善對圖形的認知,朝著終點——符號認知邁進。圖形認知作為動作和符號認知之間的橋梁,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價值。
如教學“20以內的數”時,教師首先出示實物圖片,引導學生細心觀察圖片并回答問題:“天空中有幾架玩具飛機,地上有幾個小朋友在控制著玩具飛機……”在形象化的生活場景中,學生興致盎然,很快得出答案。此時,教師應幫助學生快速理解“數出幾個,就用幾來表示?!苯處煵捎眯“舻妮o助教學:展示一捆小棒有10根,再一根一根加上去,促進學生理解“十幾就是由1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痹趯W習過程中,學生經歷了從形象的實物圖到可感知的小棒圖,再到抽象的數學概念等一系列的思維認知過程,形成完整的認知感悟,從而建立計數、數序、數的組成、數位、位值等概念,為更好地展開數學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教師利用直觀形象的圖示將學生的動手操作和符號認識緊密地聯系起來,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利于學生自主建構數學的認知結構。
二、圖示揭示,在鏈接中形象展現算理
在低年級的學習中,數與運算在數學課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算理是運算的基礎,學生只有在直觀操作與體驗中理解算理、在形象圖示的學習中感知算理,才能真正掌握運算技能并提高計算能力。
如教學“兩位數加兩位數”時,教師出示小棒和算式結合的插圖,引導學生觀察24和37這兩個數值由幾捆小棒和幾根小棒組成,并找出圖中小棒的擺放特點。學生通過認真觀察與比較,發現成捆的小棒放在左邊,散著的小棒放在右邊。教師再引導學生理解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列豎式的計算方法,即數位要對齊,從個位開始計算,如果個位數相加滿十就要向十位數進一。最后讓學生做相關的練習。
學生通過觀察與學習,不僅掌握了具體的計算方法和運算過程,還領悟了算理和計算技巧之間的聯系,發展抽象性思維,對以后的數學學習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三、繪制圖示,在搭配中感知數學規律
數學規律的發現與應用過程也是學生思維鍛煉和發展的過程。因此,數學規律的學習是不容忽視的。在教學中,教師要借助形象的圖示和進行抽象概括等多種活動形式引導學生進行操作,充分整合數學教學資源,搭建平臺,為學生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提供便捷的通道,使學生掌握數學規律、感悟規律本質特征的同時靈活地運用規律解決問題。
如題目“小紅要去參加活動,家里有3件短袖和2條裙子,她可以有多少種不同的搭配方法?”是一道實際生活中的問題,教師可引導學生借助圖形說說有幾種不同的搭配方式。有的學生在圖上圈出一套套搭配的方案,有的學生用線將上衣和裙子連接起來。學生在反復動手操作中得出了思考的方向后,教師再引導學生對其中的規律進行深入探究。學生結合圖畫,得出一共有6種搭配方法。直觀的圖示,無形中將選配方法和乘法意義連接起來,學生由此探尋出搭配的規律:短袖數量×裙子數量=搭配種數。
學生在形象而直觀的圖示中,自主探究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真正體會到畫圖在探索規律中的重要價值和意義,從而強化了借助圖示解決應用問題的意識。圖示以其直觀形象的優勢,將抽象的數學問題變得形象化、直觀化,為學生抽象概括規律鋪設了便捷通道,從而幫助學生有效地掌握規律、理解規律的本質,更好地運用規律解決問題。
總之,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的課堂教學應順應學生的認知特點、契合學生的認知需要,充分發揮形象直觀圖示的作用,真正提升課堂教學的整體性效益。
(責編 韋 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