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高慶
[摘 要]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而這也正是“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的宗旨和核心。“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模式的根本在于改變教師觀念,讓學生聽課更有針對性,以學生思考為主,讓他們積極成為課堂的主人。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先學后教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7)05-0047-01
“先學后教”模式的本質是在充分發揮學生學習主體性、能動性的基礎上,制定有針對性的教學對策,從而全面提升教學的有效性。
一、先學
先學是“先學后教”教學模式的基礎。先學并不是單純地放任學生去自己預習,而是要在教師的引導下有的放矢。在這一階段,教師要明確以下任務:為學生規劃好學習任務;明確課程要點,讓學生知道學什么、怎么學。例如,在“最小公倍數”章節的教學中,教師應指導學生掌握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掌握公倍數、最小公倍數的概念;學會公倍數的應用;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在先學環節,教師可在黑板上或利用導學案等方式列出自學要求。需注意的是,教師的自學要求必須明確、具體、有指導性,具體可從三個方面入手。第一,明確時間,自學指導應規定學生自學的時間,全面提升自學效率。第二,明確內容,自學指導必須指出學生學習的內容,具體到第幾頁、第幾部分。第三,明確方法與要求,教師可給予學生一定的學習方法,并提醒學生自學中應注意或思考的問題,促使學生更好地完成任務。
二、后教
后教的目的在于解決學生在先學階段遇到的問題。學生完成自學環節后,教師應進行課堂檢查與點撥,綜合考慮學生的學習情況,制定合理的教學方式。在后教環節中,教師應結合指導目標檢查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通過檢查學生自學情況,制定合理的課堂教學計劃。在指導環節中,教師可以采用做相關習題的方式檢查學生的自學效果,通過檢查明確學生的出錯點,從而抓重點、難點,在全面提升學生自學能力的基礎上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課堂教學環節中,教師應明確三點。①明確教學內容。教學的重點是學生自學未掌握的部分,對于簡單的、學生已經掌握的部分可不予處理或簡單帶過。②明確教學方式。在檢查環節中,學生自學可掌握的部分,教師只進行對錯或完整性評價。沒有掌握的部分,教師要精心點撥,并予以補充。③明確教學要求。在具體講解的過程中,教師不能“就題講題”,應指導學生在題目中尋找規律,注意知識貫通,告訴學生易錯點,指導學生少走彎路。例如,教學“一個數除以小數的算法”時,自學環節中學生通常會直接使用豎式計算,未將除數、被除數擴大同一倍數。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可進行如下引導:在計算類似題目時,應按照“將除數、被除數同時擴大相同倍數,結果不變”的商的變化規律,將除數的小數點向右移動兩位,同時將被除數的小數點也向右移動兩位,被除數、除數兩者移動的小數位數相同,若位數不足,則可補0 。通過教師的點撥,學生就能準確掌握小數除法的原理。
在這里要著重強調“銜接遷移”這一問題,因數學知識的系統性較強,通過“銜接遷移”的方法能有效找到新舊知識之間的關聯點,在引導學生溫故知新的同時促進知識遷移。一般情況下,在課前三分鐘進行銜接遷移訓練,例如,教學“小數加減法”時,教師準備了“整數加減法”的內容,引導學生回憶“進退位”“相同數位對齊”等知識,進而為新知識的學習奠定基礎。銜接部分的內容需要教師精心設計,應一針見血、簡單明了。
三、訓練
當堂訓練是檢驗教師教學效果、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方式。在傳統教學中,教師與學生均忽略了當堂訓練的重要性,認為學生聽個七八分懂,下課做做練習、問問同學就行了。但是,下課后學生往往忽略了討論與學習,導致課堂學習質量欠佳。通過當堂訓練,教師能全面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知曉學生的薄弱點,進而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指導,更好地完成“堂堂清”的教學目標。一般來說,課堂訓練時間應控制在15~25分鐘。根據艾賓浩斯遺忘規律曲線,剛學過的東西非常容易遺忘,必須進行及時復習與鞏固。對于題目的選擇,可以分為三個層次:①在學生自學完成后,指導學生進行課后習題練習;②教師精心設計練習冊或相關試卷,要求學生當堂獨立完成;③學生可結合自身能力來選擇練習題,旨在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綜上所述,先學后教模式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革新,與課程改革、素質教育要求相吻合。在具體應用過程中,教師應綜合學生情況,靈活應用教學內容,注重加強學生自學能力、探究能力的培養,真正有效地實現教學目標。
(責編 李琪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