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曉燕

摘要:學案導學的本質是先學后教,它以學生為主體,以學案為依托,以問題為驅動,引導學生獨立思考、積極探索、自主學習的一種教學模式。本文從以生為本,合理設計學案;任務驅動,自主探究發現;拓展延伸,強化知識應用這三個方面入手,論述了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學應用學案導學模式。
關鍵詞:高中生物 學案導學模式 應用
學案導學模式是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以學生為主體,結合學生已有知識結構和生活經驗,遵循學生認知發展規律,設計科學合理的學案,借助學案中的學習任務,驅動學生積極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共同研討,從而促使學生自主學習,提高學生自主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以生為本,合理設計學案
合理設計導學案,是實施學案導學模式的基礎。在高中生物導學案的設計過程中,教師應立足于教學實際,以生為本,合理設計學案。第一,教師要把握好學案的細化設計,將學案一分為二,即分為預習學案和探究學案兩個部分。其中,預習學案用于課前預習,主要圍繞教學目標,幫助學生明確學習方向,以便在課堂教學中做到有的放矢;第二,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根據學生的認知結構特點,分層設計導學案內容,以調動不同層次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學有所得,有所發展和提升。
如在教學人教版必修一《降低化學生反應活化能的酶》時,筆者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發展水平出發,圍繞課程目標,依托教材,緊扣主線,設計了以下課前預習導學案:①試著理解酶在細胞代謝中的作用,并比較分析,說一說酶的這種作用與加熱、無機催化劑的作用相比,最大的區別是什么?②酶的本質是什么?你能否準確概括出酶的完整定義?③酶有哪些特性?哪些因素會影響酶的活性?請你畫出曲線圖,并總結溫度、pH值對酶活性產生的影響。④談一談在日常生活中存在哪些酶的應用?我們在使用和貯藏酶制品時,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筆者通過遞進式的問題,由淺入深、由表及里,促使學生自主探索和學習生物知識。
二、任務驅動,自主探究發現
自主探究發現是實施學案導學模式的關鍵環節,其目的在于調動學生的探究熱情,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合作探究、自主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高中生物課堂學案導學模式中,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學情,精心設計導學任務,以促使學生主動參與活動,在活動中有所發現、頓悟和收獲,從而培養學生科學的探究精神、實踐能力以及創新意識。
如在教學人教版必修二《從雜交育種與基因工程》,筆者首先借助圖片創設教學情境,以集中學生學習的注意力。然后,筆者提出了導學任務:“在農業生產中,我們怎樣利用現有純合的高稈抗銹病的小麥和矮稈不抗銹病的小麥,培育出符合人類要求的優良品種呢?”接著,筆者引導學生自主協作、合作探索、交流討論,運用已掌握的生物可遺傳變異知識自主分析和解決問題,完成探究任務后填寫表格(如表1所示)。筆者通過導學案的任務驅動,不僅調動了學生尋找答案的積極性,而且點燃了學生的思維之火,培養了學生科學的探究精神,提高了學生收集、整理、歸納以及概括信息的能力。
三、拓展延伸,強化知識應用
導學案的主要目的在于幫助學生學會學習,學有所用。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應用學案導學模式,教師應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思維能力和認知水平,緊扣教學重點和難點,巧妙地設計課后鞏固練習題,引導學生拓展延伸,遷移應用,內化提升,從而拓寬學生思維,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強化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讓學生學會學習,樂于學習、敢于學習。
總而言之,學案導學模式為學生自主學習創設了有利的平臺,所以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靈活運用學案導學模式,以生為本,依托教材,緊扣教學內容,突出教學重點,圍繞教學目標,巧妙設計,精心編排,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思考、探究、討論、合作、交流等學習環境,從而實現課堂教學效率的最大化。
(作者單位:江西省信豐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