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引言
云南省以打造中國旅游強省為目標,著力推進旅游綜合改革發展,加強旅游對外開放與合作,以進一步帶動云南省各區域經濟的快速增長。Shan和Wilson(20011)首次提出旅游業促進經濟增長假說TLGH,即旅游業對經濟的促進作用主要體現在刺激地方消費、創造就業機會等形式來實現。我國學者申堡嘉2、王云才3等發展了各種旅游乘數的理論模型。我國學者左冰4運用投入產出法對我國旅游產出乘數做了初步的定量估算。李江帆5將投入產出模型應用于廣東省的旅游產業投入產出效應的研究。以上學者主要側重于旅游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的分析,而極少關于經濟增長對旅游的帶動刺激作用。本文選擇云南省旅游業發展與區域經濟增長關系進行研究就要從上述兩個方面進行。
二、云南省旅游業空間分布情況與區域經濟空間分布情況
云南地處我國西南邊境,自改革開放開始,旅游業就成為其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旅游業的發展為云南經濟增長做出突出貢獻。本文用各州市旅游總收入作為衡量各地旅游業發展的指標,各州市人均GDP作為衡量經濟增長的指標,將2015年云南省旅游業空間分布情況與2015年云南省區域經濟發展空間分布情況進行比較,觀察旅游業發展與區域經濟增長的特征。
注:運用SPSS聚類分析,將旅游收入分為9類,將人均GDP分為5類。在圖2.1中,1~3表示旅游低收入,4~6表示旅游中等收入,7~9表示旅游高收入。在圖2.2中,1表示低人均GDP,2表示中偏低人均GDP,3表示中等人均GDP,4表示中偏高人均GDP,5表示高人均GDP。
由上圖可知,旅游業總體上呈現滇中、滇西北的旅游總收入高于其他地區,西部高于東部、南部高于北部的分布特征。區域經濟增長總體上呈現滇中地區的人均GDP高于其他地區、西部高于東部的分布特征。既屬于旅游低收入又屬于低人均GDP或中偏低人均GDP的州市有臨滄、普洱、怒江;既屬于旅游中等收入又屬于中等人均GDP的州市有紅河、西雙班納;既屬于旅游高收入又屬于高人均GDP或中偏高人均GDP的州市有昆明。本文將云南省分為六個區域,并對每個區域的旅游業與區域經濟增長的關系進行實證研究。
三、云南省旅游業與區域經濟發展關系的實證研究
(一)數據、指標及模型說明
本文采用VAR模型,把云南省分為6個區域,分別是滇中、滇西、滇東北、滇西北、滇東南、滇西南。把各區域旅游業總收入作為衡量旅游業發展的指標,人均GDP作為衡量云南省經濟增長的指標,為保證指標數據的平穩性,分別取Ln X1、Ln X2、Ln X3、Ln X4、Ln X5、Ln X6、Ln Y1、Ln Y2、Ln Y3、Ln Y4、Ln Y5、 Ln Y6。
(二)建模與檢驗方法
P階向量自回歸模型VAR(P)的一般表示為:
Yt=A1Yt-1+A2Yt-1+...+ApYt-p+BXt+Ut t=1,2,...,T
其中:Yt是k維內生變量向量,Xt是d維外生變量向量,p是滯后階數,T是樣本個數。k*k維矩陣A1,···Ap和k*d維矩陣B是要被估計的系數矩陣。Ut是k維擾動項向量。
(三)Granger因果檢驗
滇中地區、滇東北地區、滇西南地區經濟增長是旅游業增長的Granger原因,旅游業收入不是經濟增長的Granger原因,說明滇中地區的經濟增長對旅游收入起到了刺激和推動作用,但旅游業發展對于經濟推動作用不足;滇西地區、滇東南地區經濟增長與旅游業增長互不為Granger原因,說明滇西地區推動經濟增長不是依靠旅游業;滇西北經濟增長不是旅游業發展的Granger原因,但旅游收入是經濟增長的Granger原因,說明滇西北地區旅游業較發達。
(四)VAR模型滯后期的選擇及其穩定性檢驗
根據LR(似然比)檢驗、AIC信息準則、SC準則、HQ信息準則,選擇最佳滯后期為1。建立VAR模型以后,采用AR根圖(AR Roots Table/Graph)來進行檢驗模型的穩定性。檢驗得出所有的AR特征根倒數都位于單位圓內,可知我們所建立的VAR模型是穩定的。
(五)VAR模型的脈沖響應函數
從各區域旅游收入應對人均GDP的脈沖響應來說:滇中、滇東北、滇西南地區為一類,其經濟增長在短期內對旅游業影響較大,中長期內經濟增長對旅游業的帶動刺激作用不明顯。滇西、滇西北地區脈沖響應持續時間長,經濟增長對旅游業的帶動刺激作用明顯。滇東南地區脈沖響應類似,其經濟增長對旅游業發展的帶動刺激作用在短期以及中期體現的比較明顯,長期內其刺激作用不大。
從各區域人均GDP應對旅游收入的脈沖響應來說:滇中、滇東北、滇西南地區為一類。短時期內會帶動該地區經濟發展,中長期內旅游業不足以成為帶動該地區經濟發展的支柱性產業。滇西、滇西北地區脈沖響應類似。其旅游業發展對人均GDP的影響持續時間較長,該地區可以重點扶持旅游業。滇東南地區脈沖響應在短期內影響較明顯,長期看旅游業不足以成為帶動區域經濟增長的支柱性產業。
四、結論
云南省旅游總收入不斷增加,但其絕對差異和相對差異較大。總體上呈現出滇中、滇西北的旅游總收入高于其他地區, 西部高于東部、南部高于北部的分布特征,但地帶間差異已逐漸降低。云南省旅游總收入的時空差異及其變動的影響因素較多,其經濟發展水平作為影響各地區旅游業收入的重要因素,對云南省各地區旅游業的發展起到重要帶動作用,同時各地區旅游業的發展也帶動其區域經濟的發展。云南省作為旅游大省,其區域經濟發展與旅游業發展息息相關。
參考文獻
[1]Shan J,Wilson K.Causality between trade and tourism:empirical evidence from China [J].Applied Economics Letters,2001,8(4):279-283.
[2]申葆嘉.國外旅游研究進展[J].旅游學刊.1996,(3):48-54.
[3]王云才.旅游消費對區域經濟貢獻的研究[J].地域研究與開發.1998,17(2):86-87.
[4]左冰.中國旅游產出乘數級就業乘數的初步測算[J].云南財貿學報.2002,18(6):30-34.
[5]李江帆.旅游業的產業關聯和產業波及分析—以廣東省為例[J].旅游學刊.2001,16(3):19-25.
作者簡介:曹雨霽(1993-),女,漢族,四川宜賓人,職務:學生,學歷:碩士研究生,單位:云南財經大學,研究方向:區域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