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信息化發展迅速的背景下,經濟體制與外部環境也在不斷變化,會計部門在事業單位中的地位逐漸提升,而事業單位的會計人員自身的技能還有待進一步提升,來適應社會的發展,企事業單位的會計人員技能相差懸殊,本文基于事業單位的自身特點,簡單闡述了目前事業單位會計管理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給出相關建議,旨在幫助事業單位會計人員認識到自我提升的重要性,進而保障各項會計工作能夠更順利的進行,為經濟決策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關鍵詞】事業單位 會計技能 繼續教育 必要性
一、企事業單位會計業務的區別
我國會計體系主要分為企業會計體系和預算會計體系兩部分,對于事業單位而言,主要是將經濟業務作為主體對象,詳細記錄經濟活動中的業務往來和款項收支,并對財務預算的執行進行監督。從本質上來講,企業和事業單位會計是有很大區別的,企業以盈利為目的,事業單位主要是為公眾服務,在利潤方面相對弱化。相對于企業的財務,事業單位的會計人員無論是在專業能力方面還是技能方面都比較落后,事業單位財務人員在會計知識方面呈現滯后性,因其比企業會計容易,長期以來又未受到重視,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具體區別如下:
(一)會計核算基礎不同
我國的預算會計可以采用不同的會計基礎。事業單位的會計可以根據其單位的實際情況分別采用收付實現制和權責發生制。而企業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從而進行會計的計量和報告。
(二)會計要素構成不同
事業單位的會計要素分為資產、負債、凈資產、收入和支出五大類。企業的會計要素分為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六大類。他們在實質上有著很大的區別。
事業單位的凈資產是政府和非盈利性組織所擁有的資產的凈值,其產權比較單一。企業的所有者權益是與凈資產相對應的,它針對的主體是各種對企業凈資產具備所有權的人。
事業單位和企業的收入在本質上有非常大的不同,事業單位的收入是國家或單位依法取得的非償還性資金,主要來源于財政部門或上級單位撥款,目的不是為了盈利;而企業的收入是要依靠產品的銷售或提供勞務,主要目的是為了盈利。
另外,事業單位是沒有利潤的,因其是非盈利組織,即使有一定的經營活動,在期末也只能結轉到“結余”,而企業特有的利潤是在一定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的體現。
(三)會計等式不同
事業單位的會計等式:資產+支出=負債+凈資產+收入
企業的會計等式: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二、事業單位會計人員相關問題
(一)會計繼續教育不完善
會計人員繼續教育是國家為提高會計人員的業務能力和職業道德水平而對會計人員進行的綜合素質教育。依照會計從業規范的要求,會計人員應當定期參加與專業相關的培訓,即繼續教育,從而確保會計職業能力及會計理念不會滯后,而會計工作具有不定期變化的特點,對于每一個會計人員而言,應當做到愛崗敬業、客觀記錄、廉潔自律,以強化會計服務的質量。如今經濟飛速發展,只有不斷提升業務學習,提高緊迫感,才能完善對會計業務的處理。針對事業單位繼續教育的學習內容,存在了一些問題,首先,會計繼續教育的時間較短,通常僅安排一個工作日,而主抓重點闡述近期的一些會計相關政策改革,進行下達通知,僅能保證會計政策的及時與先進,未能保證學習質量;其次,會計人員對于繼續教育并不重視,而培訓方式單一,運行起來會存在諸多漏洞;再者,會計的繼續教育內容并不能夠滿足不同層次的會計人員的需求。
(二)會計人員隊伍建設偏離重心
我國會計隊伍龐大,數量達千萬以上,而會計人員的知識結構、學歷結構和業務水平偏低的現實較突出,有很多國有單位會計人員不乏學歷僅為中專或本科,研究生以上的非常少,而很多會計人員都是無證上崗,具備會計從業資格的數目匱乏,而農村和鄉鎮企事業單位的會計人員學歷層次及業務水平偏低。同時,從所學的專業來看,有些事業單位的會計非財經類專業畢業的人員相對比重較大,例如,農業和教育等部門的事業單位會計人員中,農業大學和師范類院校畢業者較多,而非財務專業。這就要求事業單位在會計人員隊伍建設時,主要引進會計學相關專業的人才,同時要注重學歷,并且具備會計從業資格證,打造一個專業、素質、職業道德一流的團隊。
(三)會計人員職業技能單一,缺乏復合型人才
會計人員是會計工作的主體,要想做好會計工作,則必須依靠有素質的會計人才。國家分布了很多規范會計工作的相關文件,要求會計人員必須提高自身的素質,從而應當不斷變化的經濟社會,在事業單位會計人員中,普遍會計人員只會單純的記賬、算賬、報銷等工作,而要適應時代發展需求,則需要會計人員應當具備高素質、高水平,并且要懂得經營和管理,努力打造自己成為科學嚴謹的復合型人才。
三、事業單位會計技能提升的對策與建議
當前,全球經濟呈現一體化發展,我國的經濟發展有大幅提升,傳統經濟發展模式不能適應當前知識經濟的發展,呈現滯后性的特點,因此事業單位的會計工作必須同時堅持“與時俱進”的原則,加快創新的腳步,更好的促進事業單位經濟發展,因此我總結以下事業單位會計技能提升的要點,希望會給當代會計人員發展提供寶貴的參考意見。
(一)鼓勵會計人員自學
會計人員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模式,目前會計人員自學的形式多種多樣,在網絡信息化發展迅速的今天,可以通過互聯網在網上進行課堂學習,同時廣泛開展學術交流和業務研究,作為新時期事業單位會計人員,也應具備一定的計算機操作能力,利用軟件提高會計業務處理的效率,真正實現完善的會計電算化。另外,還可以通過考取會計師的途徑在提升自身業務能力的同時,讓自己的層次進一步提升,從而將自己塑造一個知識結構、業務水平、綜合能力卓越的復合型人才,進而更好的履行職責。
(二)加強事業單位領導對會計工作的重視
事業單位的會計主管人員首先應當從自身著手,加強理論學習,提升財務管理能力,起到模范作用,從而帶動會計下屬加強業務學習,并將新型財務理念傳達給每一位會計工作者。同時,定期開展培訓與檢測,對基層財務人員進行理論考核,將考核結果作為職業晉升的主要依據。通過這樣的激勵模式,實現我國企事業單位會計師的職業化和專業化,更好的為社會發展提供服務。
(三)重視會計繼續教育
將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學習時間盡可能的延長或實現季度化教育,即增加教育次數或延長教育時間,盡可能的及時將新型會計制度傳達給每一位會計工作者。會計技能培訓屬于外在因素,會計人員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屬于內在因素。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和會計事務的不斷變更,財務知識也不斷推塵出新,外因和內因都至關重要,事業單位會計人員必須要認識到會計繼續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強現代化會計知識的培訓,從而適應新經濟的發展需求。
參考文獻
[1]李興洲,盧海紅.繼續教育的國際經驗[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1).
[2]劉艷華.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問題研究[J].河北工業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8(01).
[3]黃甜源.加強事業單位會計隊伍建設的思考[J].經濟視角(上旬刊).2014(12).
作者簡介:李鶴(1987-),女,漢族,吉林通化人,任職于沈陽大學,研究方向:會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