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近年來P2P網絡借貸平臺出現的問題較多,帶來了較為惡劣的經濟影響。文章先分析我國P2P網絡借貸平臺的特點,然后從我國有代表性的P2P網絡借貸平臺入手,分析其風險,如P2P網絡借貸平臺風險、借款人風險以及法律風險等,最后基于P2P借貸平臺的角度提出有效的風險控制方法及措施。
【關鍵詞】P2P 網絡借貸 風險 對策
據不完全統計,2007年至今,P2P網絡借貸平臺數量已超過2000家,2013年全行業國內交易總量超過1000億人民幣,比2012年增長5倍。從2015年初至今,有見于報道,出現較大風險事件(逾期提現、限制提現、經營不善倒閉、出借人被迫債權轉股權、平臺實際控制人跑路、失蹤、平臺實際控制人涉嫌詐騙等經濟犯罪被捕等)約120家。這些數據說明了我國P2P網絡借貸行業問題叢生,亟待監管。
一、我國P2P網絡借貸平臺特點
目前我國P2P網絡借貸的發展特點可以概括為“三有三無四聚集”幾個字,具體分析來說,“三有”是指P2P網貸行業包含需求、供給和中間服務商,需求自然帶來供給,而中間服務商推動著P2P網絡借貸發展進程;我們需要迫切關注P2P網絡借貸行業所出現的一些“病態”:第一,它的行業準入門檻非常低甚至可以說是沒有;第二,國內還沒有出臺有關規范P2P借貸正式的官方政策文件,也沒有P2P網絡借貸公司評級的標準,因此這個行業的標準模糊,這給金融市場帶來了不穩定的隱患;第三,國內還沒有針對P2P網絡借貸這個行業設立專門的監督機構,對其的監督分工不明,監督力度有待加強。以上三個方面的問題是P2P網絡借貸行業丑聞頻發的根源所在;“四集聚”的內涵是:P2P平臺聚集的大量資金,對尋找掙錢機會的人產生較大吸引,從而使P2P平臺成為人聚集的平臺,同時隨著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潮流,高科技手段在賦予P2P平臺方便、快捷的同時,也帶來了一定的風險。
二、我國P2P網絡借貸風險分析
從上述P2P網絡借貸問題事件,概括其風險為以下幾類:
(一)P2P網絡借貸平臺風險
行業門檻低,管理規范不到位以及政府監督不嚴的“病態”土壤現狀使得P2P像細菌一樣瘋狂的繁殖,數量可觀,質量卻無法保障。自身的管理風險、惡意詐騙等問不容小視。為了取得更好的經營業績,如今各家公司都在努力“拼規模”,而一些得到風險資本支持的公司,更是蓄勢待發。目前我國的P2P網絡借貸發展還很稚嫩,各家P2P公司為了在短時間內能夠搶占較大的市場份額,也就是在追求市場份額的導向下,往往會對已經存在的風險視而不見或者對潛在的風險掉以輕心,從而會使公司在不知不覺中承擔著高風險。
(二)借款人風險
在對客戶的信用評級上,合適的信貸技術和線下盡職調查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考慮到成本問題,國內很多P2P網貸平臺對于線下客戶的調查并不完善。目前,P2P網絡借貸業務主要是無擔保無抵押的,也就是純信用業務,雖然平臺采取小額貸款和投資多元化的方式控制風險,仍無法從根源上規避借款人的風險。
(三)法律風險
1.洗錢風險。金融機構發現可疑客戶進行的可疑金錢交易并且向政府舉報,這一途徑是政府打擊洗錢犯罪的有效渠道,而正在迅猛發展的P2P公司這一類型的金融機構并不能有效地幫助政府進行反洗錢的工作,因為目前沒有相關的法律法規出臺要P2P網絡借貸公司一旦發現疑似洗錢的交易必須上報,而且P2P公司的客戶資料信息登記標準不一,容易導致摻夾虛假信息,這將無法識別不法分子的相關洗錢活動。
2.非法集資風險。存在一些不法P2P網絡借貸平臺,表面充當理財產品發行人的角色進行融資、投資活動,實質通過大量存貸款差額,在資金不進賬的情況下也能賺取收益。如此發展下去,很容易出現“龐氏騙局”,只有有一個資金鏈斷掉,平臺就面臨著倒閉的風險。
(四)侵犯隱私風險
為了保證較高的借款成功率,P2P平臺會鼓勵借款者盡可能披露更多個人信息。雖然大多P2P網貸平臺在公布借款人信息時采取匿名方式,而且對于可以鑒別借款人身份的信息,果斷采取措施截斷,但是運用技術手段,公布的信息經過整合后,還是可以判斷出其本人身份,從而帶來隱私風險。
三、風險控制手段的創新對策
P2P網絡借貸平臺現行措施對于緩解風險有一定作用,但是治標不治本,平臺在入不敷出、借款人拆東墻補西墻等問題沒有得到根治。下面針對我國P2P網絡借貸平臺現狀,提出兩種創新對策:
(一)在P2P網絡借貸平臺中引入保險公司作為第三方擔保人
分析現有P2P網絡借貸平臺的風控措施,口貸網做得較好。口貸網與保險公司合作,通過設置借款人債務保險,保證借款人在出險時獲取賠償金,進一步保證投資人資金安全,在其他情形下,保險公司并不參與,由P2P網絡借貸平臺進行統籌。借鑒口貸網對資金賬戶的風險控制理念,筆者創建由保險公司、P2P網絡借貸平臺和用戶組成的新型運作方式,如下圖所示:
由于P2P網絡借貸公司受到來自各個方面利益的牽絆,因此并不公布真實的平均收益率與違約率。在融資份額方面,各家公司也不盡相同,以紅嶺創投為例,作為規模較大的一家P2P網絡借貸公司,其平均收益率僅為18%,與大部分網絡平臺相比,收益率處于較低水平。由此看來,對數據采取簡單取算術平均的方法會拉高總體的實際平均收益率,最終的結果有較大偏差,即使建立統一的保險平臺也無法確保對稱性。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可以讓作為第三方的保險公司調查各項數據,再根據數據制定保險費率,最大限度保證有效性與準確性。
當保險平臺的資金規模積累到一程度后,投資者積累的保險金也達到可觀數量,對于某一壞賬的填補可謂輕而易舉。考慮到保險公司只是行使代位求償權,對投資者損失進行賠償,最終仍將由借款人承擔,能有效遏制壞賬的蔓延。總而言之,保險平臺可以為用戶提供更安心的資金保障,同時以信用為基礎審核P2P網絡借貸公司,吸引更多客戶的目光,是P2P網絡借貸市場中不可缺少的一環
(二)各平臺設立統一的信用評級系統
各個平臺共同努力,設立統一的信用評級系統,能有效降低P2P網絡借貸的風險,這個信用評級系統包含大家認同的信用評級標準。筆者認為,信用評級系統的構建應該由以下幾個步驟組成:首先,由行業中經營狀況與信用評價良好的P2P網絡借貸平臺牽頭,共同建立一個信用評級系統,制定信用評級標準并且共享用戶個人資料、借款等相關信息;其次,采用會員制的方式,審核通過的其他網站,交納規定的資金數額后,將成為該系統的會員,會員憑借獨一無二的ID號登錄系統,一方面上傳本網站的用戶信息到系統,另一方面也能獲得系統中的共享資源;最后,信用評級系統將根據cookies記錄下資料被訪問的痕跡,一旦用戶發現資料外泄的情況,憑借有效證件,可以在信用評級系統中查找相關資料的瀏覽記錄,找到資料外泄的“幕后黑手”,及時采取措施,避免更大的損失。
參考文獻
[1]宮曉林.P2P網絡借貸風險與監管—基于有限理性假設的分析[J].投資研究,2014,(06):29-40.
[2]馮新月.P2P網絡借貸違約風險的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商貿,2014,(04):72-74.
[3]馬運全.P2P網絡借貸的發展、風險與行為矯正[J].新金融,2012,(02):46-49.
作者簡介:董小軼(1984-),男,碩士研究生,供職于華南理工大學經濟與貿易學院,研究方向:金融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