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宏霞
摘 要 企業作為社會經濟發展中的一個重要成分,在我國國民經濟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企業的快速發展離不開企業員工的努力,企業員工作為企業生產經營中的重要力量,為提高企業效益、促進企業發展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員工勞動經濟權益問題直接影響著企業的長期發展與社會勞動經濟的整體發展,因此,對企業員工勞動經濟權益落實問題及對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 企業員工 勞動經濟權益落實 問題
一、當前企業員工勞動經濟權益落實存在的問題
(一)勞動合同落實不夠規范
當前企業員工勞動經濟權益在落實過程中,存在著勞動合同落實不夠規范的問題:
第一,雖然部分企業與員工簽訂了勞動合同,但勞動合同內容卻不夠規范。例如,部分企業簽訂的勞動合同并沒有明確顯示員工的工作時間、休息休假、福利保險以及勞動報酬支付等方面的具體內容,合同中也沒有顯示員工具體的權利義務、技能培訓等方面的內容,這導致員工在合同訂立中處于劣勢地位。
第二,短期勞動合同的出現大大降低了職業的穩定性。部分企業為了謀取不正當利益甚至不與員工簽訂勞動合同,極大地增加了就業崗位的不穩定性和從業人員的流動性,增加了員工勞動經濟權益保障的難度。
(二)企業社會保險漏保現象仍然存在
我國現行的企業社會保險制度規定: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是國家法定的基本社會保險,企業應當依法繳納。而一些企業,主要是民營企業,為了追求利潤最大化,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員工社會保險的參保率,只為少數有專長的業務技術骨干和中層管理人員辦理社保,一般員工不予辦理社保,或不按規定申報社會保險繳費基數,導致部分員工在失業、生病、發生工傷事故等情況時不能享受到國家的社會保險待遇,勞動經濟權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三)企業和員工勞動經濟權益意識不夠強
企業方面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為了增加利潤,千方百計地降低成本,忽視或有意侵害員工權益。員工方面在勞動經濟權益受到侵害時,自我維權意識淡薄,當然更多的是害怕失去工作的無奈。
(四)工會組織在勞動維權上發揮的作用有限
工會是代表企業員工利益的組織,其主要職能就是通過集體談判平衡勞資關系,保障和維護員工的合法權益。就目前而言,雖然部分企業建立了工會組織,但工會的干部卻是由企業主制定,這就導致工會在執行職能時可能偏向于企業主的利益,而不能保障員工的勞動經濟權益。工會喪失獨立性,導致員工在面對企業克扣工資、長期加班、任意辭退員工等情況時,難以發揮本職作用,不能真正維護員工的權益。
二、保障企業員工勞動經濟權益落實的建議和對策
(一)進一步完善勞動權益落實相關法律與責任標準
第一,國家要進一步健全當前的員工勞動經濟權益法律保障體系,不斷完善相關法律制度與保障措施,發揮政府監督管理作用,督促企業認真貫徹執行法規和政策。同時,政府要建立健全的勞動監察制度,加大監督執法的力度,使企業員工勞動經濟權益的落實有法可依、依法執行。
第二,企業要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依照其相關法律法規制定規范的勞動制度,要明確員工勞動時間、最低工資標準以及加班補償等事項,主動維護企業員工合法權益,提高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二)完善企業勞動合同制度
首先,每個企業都應該按照國家相關法律制定合理、完善的勞動合同制度并嚴格執行,做到依法保障企業員工的勞動經濟權益。勞動合同作為企業與員工建立合法勞動關系的法律文書,對于企業、員工雙方的權利義務都有明確規定,較好地保障了企業的用人自主權以及員工擇業自主權,也是一種具有法律效力的員工勞動經濟權益保障。
其次,企業要嚴格按照合同約定來履行職責,企業在出現違背勞動合同約定的行為時,需要依照約定給予員工一定的違約金和補償,這樣既能在一定程度上緩和緊張的勞動關系,還能給員工一種穩定感和歸屬感。從員工角度來講,一旦企業出現違反勞動合同、造成員工經濟和精神損失的行為,員工可以依照勞動合同利用法律手段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從長遠來看,完善企業勞動合同既能使員工的權益得到有效保障,又能提高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而促進企業的長期發展。
(三)強化企業的社會責任
社會保障是企業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之一,企業應該樹立一種可持續發展的觀念,清楚認識到企業應承擔的社會責任,提升自身的社會責任意識,并將社會責任建設納入到企業可持續發展戰略中。
首先,企業管理人員應尊重員工的人格尊嚴與法律地位,自覺在管理中注重保護企業員工的權益,把員工的勞動經濟權益保護貫穿到企業管理制度的各個層級中,為保護企業員工的權益提供制度保證。
其次,企業要積極承擔社會責任,主動關心員工的實際需要與切身利益。同時,企業要杜絕依靠延長勞動時間、壓低勞動力價格來提高企業利潤和競爭力的行為,要在日常經營管理中對各個社會責任要素進行管理控制,通過優化管理流程、完善安全管理及職業健康等來提高勞動生產率。
最后,企業要嚴格按照《勞動法》中關于社會保險的規定,主動為職工辦理各項保險,按時繳納社會保險費用,積極參與到社會保障制度建設中,從根本上維護企業員工社會保障權益。這樣一來,員工的權益得到有效的保障,在工作時也會更加認真負責,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進而促進企業整體經濟效益的提升。
(四)增強企業員工的維權意識
要解決員工維權意識淡薄和不敢維權的問題,一是政府要通過各種方式加強《勞動法》《社會保險法》等有關社會保障法規政策的宣傳力度,引導企業員工知悉自身的勞動經濟權益;二是有關部門要大力組織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的技能培訓及創業培訓,推動實現高質量的就業。然后,不斷完善就業服務體系,開展就業援助,通過政策扶持創業來帶動就業,增加失業員工的就業機會。
(五)真正發揮工會保障員工權益的職能作用
盡管目前的工會組織在員工工資待遇保障、困難扶助以及員工培訓等方面發揮了不小的作用,但在遇到員工權益遭受損害的情況下,由于工會缺乏自身獨立性,在很多時候都會偏向于企業的利益,在保障企業員工的勞動經濟權益時的作用極為有限。
對此,當前要本著堅持黨的領導與工會獨立負責地開展工作相結合的原則,研究和解決與企業工會基本職能不相適應的組織和制度問題,針對不同經濟形式的企業探索不同的領導體制,建立健全會員直接選舉制度,以增強工會的獨立性、自主性。同時,工會組織成員要不斷地提高自己的談判地位和談判能力,幫助員工提高知識水平和工作能力、明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途徑,使工會真正代表企業員工的利益,切實發揮工會的作用,維護廣大企業員工的權益。
三、結語
近年來員工勞動經濟權益的落實有了極大的改善,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與企業產權制度的調整,企業員工勞動經濟權益落實過程中也會出現一系列新的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國家、企業以及員工三者的共同努力,才能在促進企業良好發展的同時,對社會經濟的發展也發揮積極的作用。
(作者單位為合肥市企業養老保險事業管理中心)
參考文獻
[1] 王可忠.中小民營企業員工權益保障問題思考[J].山東工會論壇,2011,17(2).
[2] 祿俊杰.企事業職工勞動經濟權益存在的問題及策略[J].全國商情,2014(42).
[3] 紀常鯤,馮文艷.大連市企業職工勞動經濟權益實現狀況的調查研究[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