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芳
【關鍵詞】 拼音教學;興趣;語境;思維
【中圖分類號】 G623.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
03—0096—01
語文教學要立足于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在低年級教學中,漢語拼音是學習語文的一個切入點,它是整個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識字、閱讀、學好普通話的重要工具。它不僅能幫助識字,也能促進讀寫,在發展兒童的語言,促進兒童早期智力開發方面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那么,漢語拼音作為漢字的輔助工具,教師在教學時應怎樣賦予課堂活力,樹立“以學生為本”的觀念,創造性地開展拼音教學活動呢?現筆者談談自己的淺見。
一、激發興趣,授之以漁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好知識的首要因素。讓學生對學習漢語拼音充滿興趣是學好漢語拼音的關鍵。漢語拼音是一種抽象的符號,要想讓剛入學的兒童掌握一組相對單調、枯燥而又抽象的符號,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尋求樂趣,就要授之以漁。筆者在教漢語拼音時,把每個字母都編成一首兒歌或順口溜,并讓學生在動作演示的過程中鞏固字母,便于記憶。如,在教漢語拼音字母時,筆者編了兒歌“小女孩,愛唱歌,張大嘴巴a a a ;清晨公雞要打鳴,圓圓嘴巴o o o”,當學生讀準了字母的發音后,組織學生捏橡皮泥,在桌面上擺出a和o的形狀加以鞏固。當教學字母b和p時,啟發和引導學生學著編出兒歌“小女孩,聽廣播,右下半圓b b b,小男孩,爬山坡右上半圓p p p”,后來的漢語拼音學習,基本上是學生自己編兒歌,記字母,筆者只是加以指點,再引導學生注意“b p d q h n”等形近字母的區別。這樣,通過學生動腦討論而編出的順口溜和兒歌,不僅容易記憶,而且創造了一種充滿韻律的課堂節奏,學生一邊拍手、一邊說唱、一邊操作,在流動的節奏感中學會了漢語拼音字母,同時,極大地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由“我要學”轉變為“我會學”,提高了能力,掌握了方法,產生了成就感,可謂一舉多得。
二、創設語境,學說結合
漢語拼音是一串枯燥無味的字符,要想讓學生樂學、愛學,就要變無趣為有趣。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要充分利用教材,聯系生活實際,創設多種多樣的情境,讓音節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反復出現,同時,通過表演、編故事、看插圖等多種方法,讓學生輕松、愉快地學習漢語拼音,熟練地掌握和鞏固。如,筆者在教“jí”這個音節時,先讓學生用“jí”組詞,有的學生說出了“著急”這個詞,并說出了它的意思。接著,筆者給學生創設了這樣一個語境,讓他們用“著急”這個詞說話。整堂課學生們學得興趣盎然,在具體的語言情境之中,學生們無拘無束地進行說話訓練,既掌握了相關的漢語拼音知識,又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達到了學拼音與學說話的有機結合,為寫話和習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三、激活思維,讀文識字
在拼讀教學中,學生通過看圖,識物,認形辨音,基本上了解了漢語拼音,但要真正提高漢語拼音的運用效果,借助漢語拼音來幫助學生提前閱讀,增加閱讀量才是重中之重。對于剛學會拼音字母的學生,在練習閱讀的過程中要把拼音和識字結合起來,利用漢語拼音來讀準字音,認識漢字,從而提高閱讀與寫話的能力。筆者認為,把學拼音與看圖識字、看圖說話、閱讀語段和注音兒歌等多個知識點相互滲透,分層次有機整合,是提高識字與讀寫效率的重要手段。這樣能在識字教學中不斷復習和鞏固漢語拼音,滲透看圖說話訓練,既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提高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總之,語文教學就是要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激活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開掘學生的創造力,使學生個性化地學習知識,形成能力,拼音教學也不例外。漢語拼音教學有法而無定法,切忌為教拼音而教拼音,在教學過程中,要用聯系的觀點、發展的觀點把拼音教學與識字、說話、朗讀等語言訓練有機結合起來,把漢語拼音納入整個語文教學體系中去認識、去定位,讓漢語拼音真正為語文教學奠基鋪路。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