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雨涵
【中圖分類號】R1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2--01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傳染性強、傳播迅速、發病急。流感病毒主要由感染者咳嗽和打噴嚏在人群中傳播。流感會產生很多令人不適的癥狀,包括發熱、頭痛、疲勞、干咳、喉痛、鼻塞、全身疼痛;對患有呼吸功能障礙、心血管疾病、免疫系統受損的病人, 以及嬰兒和老年人, 由流感引起的并發癥甚至會導致死亡[1]。流感所造成的主要影響包括個人活動受限和擾亂正常的社會秩序。流感是第一個實行全球監測的呼吸道傳染病。由于其傳播速度極快,病毒極易發生變異,故每年流感都會發生不同規模的流行。流感的流行帶來了巨大的疾病負擔,造成了較嚴重的社會影響。
上一世紀以來已先后發生4次全球流感大流行,3次大流行毒株均首發于我國。學校是人口密集的單位,是流感易爆發的場所。而高校作為一個學生生活學習活動高度活躍的場所,更應該做好監測預防工作。但由于大部分同學、 教師對流感認識仍不夠充分,預防意識較薄弱。
1.高校相比其他單位,在流行性感冒的預防上有一定的特點:
1.1 高校宿舍人口較多,空間有限,擺放的物品相對較多,許多高校的樓宇年限較長,宿舍樓層較低,光線較暗,房屋陰暗潮濕,衛生條件差。
1.2 大學生們的生活垃圾比較多,有助于病毒的滋生。由于大學往往傾向于學生自我管理,教師宿管等對學生的干預相對較少,所以很多大學生的衛生習慣比較差,這也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流行性感冒的發病幾率。
1.3 高校食堂采用的是公共餐具,并且學生往往在一定時間范圍內集中用餐,如果食堂做不好衛生工作就可能會導致傳染性疾病通過餐具迅速傳播。
1.4 學生經常在教室集中上課,上課期間人群高度集中,而流行性感冒大多數是通過飛沫傳染,所以高校學生上課期間也是流行性感冒防控的重點時段。
1.5 一些大學生個人行為習慣不佳,長時間在寢室,或者教室食堂宿舍三點一線,忽略了體育運動,導致個人身體素質下降,抵抗力變差,相對于經常鍛煉的人就會更加容易被傳染。
2.除此之外,高校學生往往有一些認知上的誤區,導致流行性感冒較容易在校園傳播。
2.1 有相當多的學生在感冒后都是自己用藥,有一些人還認為咽喉痛、咳嗽等是小事,不夠重視。有些同學甚至不清楚的知道流行性感冒是什么,一部分學生對流感的相關知識是非常欠缺的。
2.2 大部分人知道流感是通過空氣、接觸物品等傳播,其實詳細說來,患者是流感的主要傳播源,流感病毒主要潛伏在患者的鼻涕、痰和唾液中。主要借助空氣傳播,患者在咳嗽、打噴嚏,甚至大聲說話時,會將病毒擴散到周圍的 空氣中,形成細小的飛沫。如果感染者的手自覺、不自覺地反復觸摸自己的鼻部,就會沾染病毒; 而若用手接觸別人的手,就可能把病毒傳給別人; 他人的手再觸摸自己的鼻子,便引起自我接觸感染。
2.3 對于流感的預防問題,大部分人以為只要多穿幾件衣服,不著涼就不會受到感染,其實并不全是,怎樣預防流感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另外,接種疫苗是預防流感和減少流行造成的不良影響的最主要的手段,接種疫苗能有效地減少流感流行造成的危害,減輕流感的疾病負擔[2]。而很多學生并不懂得如何良好的預防流感。
3.以上總結了高校流行性感冒發病的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那么針對高校這類重點單位,應采取如下措施進行預防:
3.1 首先是學校加強對學生的健康教育,倡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有生病癥狀及時就醫,避免因為少數學生久病但沒有采取治療措施,而導致自身身體健康受損,同時也傳染身邊的同學老師。
3.2 學校要加強檢查,對臨床表現為發燒、咳嗽和咽喉腫痛等呼吸道感染癥狀的學生進行隔離治療。還要每天統計在校人員因為流感而缺勤的情況,并做好統計和記錄。學校要建立傳染病應急機制,對突發的傳染病及時有效應對,將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圍內。
3.3 對學生宿舍要進行常規性的衛生檢查,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對公共場所,比如教室、食堂、學生宿舍等保持通風環境,定期消毒。建立良好高效的衛生機制,定期噴射蚊蟲殺劑,及時處理同學們的生活垃圾.
3.4 食堂購置消毒設備,及時地對餐具進行消毒,學校食堂每周也應該有相應負責的員工對其進行清洗,通過食堂高度的衛生標準,阻斷了病毒通過食物、餐具等途徑的傳播。
3.5 提倡學生多多進行體育運動,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這也是一種有效的預防流行性感冒的舉措。
參考文獻:
[1] 黃琦蕓,印杰,吳偉潔,呂遷洲. 流行性感冒預防和治療方法的進展[J]. 中國新藥與臨床雜志,2003,07:436-440.
[2] 吳煒,耿光三,劉佰純. 流行性感冒的防治策略[J]. 中國醫藥科學,2012,06: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