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摘 要:根據現代化心理學的研究,幼兒經常根據事物的顏色、形狀、聲音和動作來思維,他們對自己的感覺器官能接觸到的物質、材料等充滿了好奇心,這就為向他們進行美術教育提供了廣闊的天地,幼兒通過美術活動可以隨心所欲地運用多種多樣的材料來充分表現他們對周圍生活的感受和認識。多媒體能為教學活動提供色彩鮮明、幽默風趣、表現形式活潑直觀的畫面,有利于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和觀察、比較分析、類比推理的能力。現代教育理論強調教學重在發揮人的價值,發揮人的潛能,發揮人的個性。而幼兒美術活動在這方面有其獨特的優勢,因此在對幼兒進行美術活動時,嘗試將多媒體融入教學中,且略有成效。
關鍵詞:多媒體;美術教學;幼兒興趣;思維
美術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手段,緊跟時代的步伐,不斷創新教學手段,所以把現代教育技術引入幼兒園美術教學已經成為形式所需。作為一名從事幼兒美術課教學的實踐者,就幼兒園美術課教學中的信息技術的應用談談自己的認識。在當今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多媒體作為一種重要的教學手段,越來越為人們所重視。這是因為多媒體能為教學提供色彩鮮明、幽默風趣、表現形式活潑直觀的畫面,有利于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和觀察、比較分析、類比推理的能力。能創造環境,豐富想象,幫助幼兒理解,從而提高幼兒的學習欲望,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
一、利用多媒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渲染氣氛,優化教學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把培養學生具有健康的審美情趣作為新課程的培養目標之一,但藝術課程的開設最大的一個因素是幼兒對藝術感興趣的程度,而幼兒的學習興趣,關鍵在于我們教師如何開展好幼兒藝術學習的培養。“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興趣是學習的動力之一,人的情緒和興趣,對人的認識活動有很大的影響,情緒高漲、精神愉快,認知效果就好,學習興趣強烈就會積極主動地學、喜歡學和堅持學。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藝術類課程中表現的尤為突出,潛能和興趣往往是人藝術成就得以實現的關鍵。
幼兒的美術活動應該是從臨摹到自我創造的能力提升,適時恰當地運用多媒體技術能更好地激發幼兒探索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興趣。比如在教學有關折紙、剪紙、泥塑等內容時,可以欣賞到他人的作品、借鑒他人的成果、學習他人的獨特之處,教師再通過生動的語言引導幼兒從審美的角度去感受生活,激發幼兒的審美情感,深化了審美感受,提高了自我創造能力。
二、多媒體導入,激發幼兒學習,實現教學靈活性、交互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幼兒對接觸的事物感興趣,就會釋放出巨大的學習潛能。斯賓塞說過:“教學要從直觀開始,以抽象結束。”教師運用多媒體技術所創設的生動形象的情景,為調動孩子的學習興趣奠定了基礎。而多媒體的聲像結合,變小為大,化靜為動,化遠為近,就具有生動、形象、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特點,容易引起學習興趣,集中幼兒的注意力。
新課程強調素質教育,如果停留于傳統的教學方法,每次活動的講解教師要做大量的示范,孩子們的發散性思維受到局限,畫面效果單一。多媒體的優越性能,不僅使教學難點迎刃而解,減少了教學時間,幼兒通過直觀的觀察,想象力、創造力和表現力在屏幕上得到了最大的發揮,盡情地體驗著成功的愉悅。多媒體作為雙向媒體,既可以用來呈現教學信息,又可以用來采集幼兒的信息。
三、多媒體教學,促進教與學的和諧,拓寬幼兒想象思維
幼兒的思維活躍,但離不開事物的具體形象。幼兒的情緒極易受感染和熏陶,多媒體教學以跳躍的色彩、精美動態的畫面,雄渾逼真,使他們有身臨其境之感。因此我就針對教學內容,把平時課堂教學內容呈現在課件上,將圖像、音樂、視頻等教學資源立體化展現在學生面前,直觀形象的動畫畫面,既引起幼兒的興趣,又便于幼兒理解,從而增強幼兒的求知欲,激發他們學習的主動性。通過課件的觀看給孩子們拓寬了思維,為幼兒的創作奠定了基礎,教師教得輕松,幼兒學得愉快,有效地促進了教與學的和諧。從以上教學實踐中可以看出,美術教學與多媒體應用的整合,實現了現代多媒體技術的組合,不僅能為幼兒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使他們在樂中求知,還能大大提高教師的授課效果,而且還可以使抽象的、復雜的教學內容在熒屏上一目了然。同時也為幼兒提供了包括視覺、聽覺、觸覺等多樣化的外部感官剌激,為幼兒提供了更多的認知和學習的途徑。通過多媒體,豐富了幼兒的直觀的感性認識,培養了幼兒的觀察力,開闊視野,發散思維,也豐富了想象。當然,在教學中也有許多的問題和不足,需要我們不斷地學習、思考和反思,合理地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充分地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發展幼兒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
參考文獻:
[1]李慰宜.幼兒園美術活動這樣做[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2](韓)金洪大,全英善.媽媽是最好的美術老師[M].吉林攝影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