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勝
摘 要:提升農村小學教師教育科研的有效性,不僅關系到學校的發展,更是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的必然途徑。農村學校開展教育科研可采用校本科研與校本教研結合的方式進行,成本低、耗資小、易操作。
關鍵詞:校本科研;校本教研;城鄉教育
作為教育科研線上的骨干教師,筆者多次參加學習活動,在大量的學習活動和自我實踐基礎上,就農村小學校本科研與校本教研的有效結合談一下個人的階段經驗。
一、我們為什么要把科研和教研放在一起
1.新課程改革的需要
《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中指出:廣大教師要積極參加教學實驗和教育科研。教師不僅是課程的實施者,同時也是教育教學的研究者,課程資源的開發者。教研組活動科研化將能促進教師角色的根本性轉變,通過在教研活動中實施課題研究,積累大量的實踐經驗。這樣的模式把廣大教師推向教學研究的前沿,真正實現教研和科研的整合。
2.教研科研現狀的需要
如何讓每一個教師都參與?如何調動每一位教師的積極性?這是每一所學校正在思考的難題。普通學校的教研活動兩周一次,圍繞學校的主導目標開展著理論學習、觀摩課活動、公開課展示,教師的理論學習和教學實踐可謂安排得豐富多彩;但新課程要求我們廣大教師要積極參加教學實驗和教育科研,每一位教師都應該迫切地希望能在科研方面有所收獲,使自己的教學能力有所進步。我們把課題組和教研組合二為一,教研組長即課題組長,教研活動的主題就是圍繞課題開展研究實踐,那么我們遇到的困難就迎刃而解了,并且我們的教研活動有了自己的活動主題,活動有了自我的深度;我們的課題活動有了自己的活動載體,課題研究有了自我的過程。
圍繞課題開展教研組的各種教研活動,實現教研和科研的緊密結合,提高教研活動的針對性、系統性、可操作性和實效性,從而促進教師業務和教科研水平以及學科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逐漸形成“教師培訓校本化、科研活動課題化、課題研究教研化”。
二、什么是校本科研
那么,什么是校本科研呢?
校本科研是以校本發展過程中所遇到的各種具體問題為研究對象,以教師為研究主體,以行動研究為主要方式,以校本發展為根本目的所開展的教育研究。
校本科研可以針對學校教育教學工作中的各種問題展開,如校本教學研究、校本管理研究、校本德育研究、校本文化研究、校本學生活動研究、校本教師培訓研究等,其中,可以說“校本教研”是校本科研的主要內容。
有人稱之為“為了教學”“在教學中”“通過教學(教師)”。“校本教研”的顯著特征是教學研究一切基于學校;一切為了教師,一切在教師中,一切基于教師。
三、校本科研與校本教研的辯證關系
校本科研與校本教研都以解決學校實際教育問題為目標導向,在學校這個統一運行中,結合起來無疑是節省時間空間的一種有效方式。校本科研和校本教研的根本特征在于校本,即研究的問題產生于學校內部,研究的主體是學校教師,研究的過程與學校實際工作結合,研究的目的在于解決學校的實際問題,總結辦學的經驗,探索辦學的規律,促進學校的發展。
校本科研要立足于校本教研,也就是校本教研問題課題化。
1.校本科研必須以本校教學為基礎
首先,學科教學是校本科研的動力和認識來源。教學活動中的問題是校本科研的基本素材,也是促使校本科研深入發展的惟一動力。
其次,校本科研必須植根于教學活動,以教學活動為前提。學科教學活動是學校的中心工作和重點。教師的主要任務是教學,離開教學活動去搞教育科研,必然會脫離實際,甚至走入誤區。
2.校本科研必須堅持為本校教育教學服務
首先,用校本教科研促使教師教育理論水平的提高。
其次,要善于移植先進的教育教學方法,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效果。
再次,在校本教研中不斷總結經驗并指導教學。
我們農村學校落實校本研究理念,一切應從教學常規入手,在僅有“三尺講臺,一支粉筆,一本教材”的條件下,以如何提高教學質量為中心,以向40分鐘課堂要質量為重點,開展教學研究。采取校內培養,校外參觀學習,相互探討,以能帶新,培養學習興趣,開展教學技能競賽等措施,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培養骨干教師,培養學科帶頭人,盡量打造一支適應教學需要的教師隊伍。真正使全體教師成為學校的主人,成為教育研究的主體,真正得以按照學校工作和自身發展的需求來開展研究,對自身的教育教學工作進行認真的系統思考,經過理性加工,使經驗體會上升為理性的知識,變經驗型教師為科研型教師,靠科研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
在新形勢下,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要轉變教育教學觀念,積極探索教育教學改革,立足校本研究,大興科研之風,在農村學校也要堅持走教育科研興校之路。
參考文獻:
[1]趙智興.城鄉小學教育資源配置失衡研究[J].現代教育科學,2015(3).
[2]胡俊生.農村教育城鎮化研究[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