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英紅+韋楚軍

小學數學計算課是很普通的課,但在實際教學中有一定的難度,很難上出新意。幾年來我一直查閱教學參考,幾乎都是這樣的教學程序:出示情境—講解算法—練習鞏固。我把這個程序運用到我的計算課教學中,發現學生的思維不活躍,學習積極性不高,自己講得也很痛苦。一次偶然的機會,我有幸聽了劉友華老師的課,讓我受益匪淺,她在每個環節的開始都創設了一個情境,步步深入,力求調動學生的思維與情感,全身心投入。于是我在教學中也做了一些嘗試:
一、創設的情境要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結合
教師應注重數學知識與學生生活經驗、與學科知識的聯系。
例如二年級上冊《不退位減法》一課,我創設了中國北京奪得2008年奧運會舉辦權的激動人心場面的教學情境,既激發了學生熱愛祖國的高尚情操,又激發了學生計算的興趣,并從情境中讓學生獲取數學信息:北京獲得了第一名,有56票,獲得第二名的多倫多是22票,之后讓學生根據這些信息,提出數學問題:①北京和多倫多一共多少票?②北京比多倫多多多少票?或是多倫多比北京少多少票?讓學生學習現實情境中的數學,讓學生明白數學來源于生活并應用于生活,學生就會興趣盎然地投入探索算法上。這樣的情境創設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計算算理,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使學生能夠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并說明估算的思路
在教《除數是兩位數商是一位數》一課時,我出示:買了21包長壽干,付了168元。提問:你想到了什么數學問題?生:每包多少錢?師:每包有沒有超過10元錢?為什么?生:除數是兩位數,就看被除數的前兩位,不夠除再看第三位,是個位,所以不能超過10元。師:每包能不能是5元?生:不能,因為21×5=105(元)。師:想知道每包多少錢,怎么辦?生:計算。師:用自己的方法計算,可以畫圖。
三、放手讓學生探索計算方法,但切記適時優化
玻利亞說過:“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學生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規律、性質和聯系。”例如在教《除數是兩位數商是一位數》一課時,在學生計算168÷21時,教師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計算,收集并展示學生的算法:
①■
②168÷21≈9 ③21×5=105 21×6=126 21×7=147 21×8=168 168÷21=8 ④168=21+21+21+21+21+21+21+21 ⑤168≈170 21≈20 170÷20≈8
⑥■
放手讓學生嘗試尋找算法后,讓學生展示、質疑、交流并進行優化。
師:以上的算法你們看懂了嗎?還有不懂的嗎?
生1:看不懂第五種。
師:請用第五種算法的同學說說。
生:把被除數和除數四舍五入看成整數計算。
師:要有結果,而且別人看得懂。第一種有結果嗎?
生2:我能找到結果,兩捆和1根為一組。
師:用列豎式的方法。試商時誰一次就試中了?你們最喜歡哪一種?
生:第六種。
教師放手讓學生先估后算,展示各種試商方法,自己構建喜歡的試商方法,在具體的情境中解決除法問題;教師不教一種試商方法,學生反而能掌握各種試商方法;結合具體情境計算、檢驗,不僅能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除法的算理、提高除法計算的正確率,還能提高學生發現錯誤、自我反思的能力。讓學生感受不同的算法,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去思考,這樣的學習效率是很高的,興趣貫穿始終,讓學生的學習成為自身的內需。放手,使計算課散發出了魅力,讓教師和學生感受到了計算教學的美妙。在計算教學中,我常常使用這樣放手的教學方式,因為它總是給我和我的學生帶來驚喜。
四、課堂練習要扎實有效
學生掌握數學知識后,不能依賴死記硬背,而應以理解為基礎,并在知識的應用中不斷鞏固和深化。例如,在學習了圓的面積計算后,可以設計這樣的問題:李叔叔巧妙地利用一面墻來圍養雞場。已知他用長12.56米的竹籬笆圍成了一個半圓形的養雞場,請你想一想,這個養雞場占地面積是多少平方米?學生需要靈活地運用圓周長的公式進行計算。
再如,在教學“按比例分配”后,可以設計這樣的問題:將下面方格圖中的梯形分成三個三角形,使它們的面積比為l:2:3。
在學過了“百分數的簡單實際問題”之后,可設計以下的問題:
一套書共16本,每本單價相同。國慶期間,甲、乙兩個書店出售這套叢書,采取不同的促銷方法。若買一套書,到哪家書店更便宜?
另外,練習的呈現形式最好是多樣化的。可以通過開展數學游戲、計算比賽等多種有趣的形式,并組織學生對練習結果進行交流、反饋,引導學生對出現的問題進行反思。課堂練習切忌機械重復的訓練。
計算課在小學教學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因此要提高教學質量,就必須把計算課上好。
參考文獻:
[1]郭彩霞.淺談如何上好小學數學復習課[J].學周刊,2017(2).
[2]史善國.淺談如何上好小學數學練習課[J].中小學電教,2010(10).
?誗編輯 范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