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紅英
摘 要: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要想全面塑造和培養小學生的語文能力,那么把握住課堂教學的主陣地、提升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是首要的。
關鍵詞:提高效率;做好準備;留足時間;質疑能力;習作訓練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原有的教學模式存在很多弊端,老師大搞“一言堂”,很少給學生思考和質疑的機會,語文知識靠灌輸和填充,小學生的學習能力絲毫得不到培養和提高。要想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那么語文老師就應該更新教學觀念、打破原有教學模式。筆者認為,語文老師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課前做足準備工作,是提高效率的前提
我們一直說,不打無準備之仗,意思就是做事情之前,需要經過精心的準備,才可以有勝利的把握。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同樣適用這個道理。語文老師在上課之前,就應該經過精心的準備,吃透教材,把教材上的內容做到熟記于心,深刻把握本篇教材的教學要求,領悟教學重、難點,以此做到胸有成竹,在課堂上才能臨危不亂,做到隨機應變,及時應對課堂上有可能出現的問題。
做足課前準備,不僅指語文老師應該精心設計教學過程,還要對所授課的學生有所了解和認識,本班學生的閱讀能力如何?寫作水平怎樣?性格特點有有何差別?這都是語文老師在做課前準備時應該充分考慮的問題,只有語文老師把教材、教法、學生都經過深思熟慮之后,這才具備上好一堂好課的前提條件。
二、給學生留足自由思考的時間,保障他們學習的權利
在課堂教學中,因為學生原有知識結構的差異,或生活經驗的不同,或性格特點的差別,學生在課堂上回答問題時也存在著很大的差距。當老師針對教材提出一些思考性問題之后,學生的反應效果是不同的,接受能力和思考能力都很強的同學,可能在老師提出問題之后,就會把手高高舉起,而思考能力一般的同學,可能就會遲疑不前,不敢表現自己,或者性格內向的孩子,想著不在大家面前出風頭,也會保持沉默。出現這樣的場面和現象,關鍵還是大部分學生思考的時間不夠,自信心不足,所以,給學生留足思考時間是非常必要的。
給學生留足思考時間有利于他們對于課文進行潛心閱讀之后,經過深思熟慮,對教材有了全面的把握,每一位學生都會對老師原來提出的問題得出自己的答案。正所謂“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在學生的心目中,他們對于語文教材也有著不同的見解,語文老師要多鼓勵學生當眾表達自己的意見,當大部分同學都舉起手來時,語文老師可以針對不同層次的同學進行提問,便于了解學生們對知識的掌握程度,由此掌握教學進度和深度。所以,在課堂上,教師要給每位學生留足思考和讀書的時間,保障學生的學習權益。
三、給學生充分質疑的機會,以此激發學習能力
論語有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充分說明了學習和思考是相輔相成的。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只有這樣,學生才會逐漸學會自己去學習,去領悟,而不是被教材和老師牽著鼻子走,才可以充分體現他們在學習上的主體地位。
精讀課文時,針對文章中的細節進行質疑,有利于學生對文章思想有深刻領悟。語文老師要正確認識到:學生學會對相關知識進行質疑,這正是他們創新意識覺醒的體現,也是培養他們學習素養的有效途徑。語文老師要充分引導學生從不同層面進行質疑,從文章的題目入手質疑,從文章的遣詞造句質疑,從文章的篇章結構上質疑,從標點符號上質疑,在質疑解疑的步驟中全面提升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四、給學生當堂寫作留下時間,以寫作促課堂效率提高
語文課堂往往把重點放在精讀課文和詞句評析上,只注意了讓學生朗讀,卻忽略了讓學生練寫。語文老師往往把練習寫作安排在了課外。這樣,不僅加大了學生的課業負擔,而且因為課堂結束之后,學生會遺忘掉有關知識,所以寫作效果不盡如人意。其實讀寫結合才是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有效方法。
那么,應該怎么樣在語文課堂上做到讀寫結合呢?筆者認為在適當的時機穿插在教學環節中,以此達到讀與寫相輔相成、互相促進。語文老師可以在學習相關詞語時,訓練學生造句,以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也可以在學習優美段落時,安排學生進行仿寫,以鞏固好詞佳句的記憶。
綜上所述,要想全面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語文老師要精心設計每個環節,做到心中有數,并且采用多種輔助手段,要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地多讀書、多思考、多質疑、多寫作,這樣才能逐步提升教學效率。只有語文老師端正教學態度,精心設計教學流程,教學才會向更好的階段發展。
參考文獻:
[1]陳文凱.語文課程的價值取向[J].河北教育,2008(7).
[2]郝文永.新課程改革中的提升效率研究[J].課程·教材·教法,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