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明群
摘 要:新課標體系下的小學數學教育隨著當前不斷發展和改革的教育體制,已經不再是單純地將簡單的數學知識傳授給學生,而是更加注重培養小學生在學習數學時思考問題的能力。所以,想要使我國小學數學教育事業的發展更加快速有效和健康,就要求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結合當前數學教育缺乏獨立思考能力的情況,找到有效的方法,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使得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能夠得到有效提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育;獨立思考能力;民主式數學教學
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在小學數學教育領域逐漸暴露出很多的問題。以下文章簡略地分析了這些問題。
一、學生獨立思考的主動性
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應該學會主動地去思考,這樣才能更好地養成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想要更好地達到這一點,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就要以具體情況的變化和需要為基礎,及時提出新方案,要能夠符合實際并且解決問題。數學這門課程可以很好地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對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敏性可以利用有效的教學方法進行更好的培養。數學是一門具有很強變通性的課程,在解決一道問題時可以變通地運用很多種方法,問題的解法不是一成不變的,同時規律性很強也是數學課程的一大特點。教師應該注重學生探索興趣的激發,對學生獨立思考的主動性進行培養。
二、數學教學課題的選擇要新穎有趣
通過對一些小學生的調查我們就可以發現,超過百分之八十的學生對現在學習的數學內容的印象都是無趣死板的,根本不能讓他們產生學習的熱情。其實有一點需要我們注意,那就是我們的現實生活和數學知識的聯系是非常緊密的。因此,數學教師完全可以將我們身邊一些新穎的、有趣的材料引入數學教學課堂中,結合身邊的實際生活進行數學教學,讓學生充滿興趣和熱情地進行數學的學習。比如,教師可以充分借助學生身邊的手指、鉛筆等來進行個位數加減法的教學,這樣在符合個位數特點的同時還可以更好地貼近學生的生活。而在進行一百以內加減法的教學時,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樂趣,就可以借助一些像是火柴、算盤之類的道具。
三、營造課下數學文化探討模式
教師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中,應該更多地營造活躍的課外數學文化的探討活動,不能讓數學知識的學習局限在課堂上。為了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到群體文化探索當中,就要進行更多形式的數學知識擴展活動,使學生運用自己學到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進一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
能力。
比如,數學教師根據學校組織的一次春游活動布置了一道數學問題:這次春游,學校預先收取了每人五十元的費用,活動中吃飯的費用是五元,公園的門票每人二十六元,車費則是每人十六元,每人預收的五十元夠不夠這次春游的費用?這個問題讓學生獨立完成。通過這種形式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來獨立解決數學問題,對于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很有幫助,同時還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四、民主式數學教學氛圍的創設
教師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完全忽視了對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培養,只是將數學知識一味地灌輸給學生,這樣的教學氛圍枯燥乏味,很難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和提高也起到了很大的制約作用。因此,教師為了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充分地調動起來,就應該以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基礎,創設出以學生為主角并且更加民主的教學氛圍,使得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進一步對數學知識進行自主的探索、思考和學習,從而對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進行更有效的培養。
比如教師在教學字母表示數這一內容時,就可以用學生經常玩到的一個游戲來為學生舉例:教師和學生圍成一圈,從1開始數數,在數到3和3的倍數的時候就要用拍手來代替,在教師說出1之后,一個學生一個學生地往下接著數,1、2,拍手,4、5拍手,慢慢地數字越來越大,出現錯誤的學生也越來越多,學生的興趣也會越發得高漲,積極性也會越來越高。這時教師就可以對學生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們在玩這個游戲的時候有沒有發現什么規律?學生就會自動地對問題進行思考和探索。通過這樣的方式就把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發揮出來,也可以對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進行更好的培養。
總之,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可以說是小學數學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該以學生的實際情況為依據,制定有效的教學措施,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使學生能夠得到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胡利華,謝應兵.小學數學教育中獨立思考能力的養成[J].讀書文摘,2016(14).
[2]張玉梅.小學數學教育中的獨立思考能力培養研究[J].當代教研論叢,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