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音樂教育與情緒運動

2017-03-25 00:02:48田耀農
美育學刊 2017年6期
關鍵詞:情緒音樂教育

田耀農

(臺州學院 藝術學院,浙江 臺州 317000)

音樂教育與情緒運動

田耀農

(臺州學院 藝術學院,浙江 臺州 317000)

音樂教育是什么的問題是音樂教育改革必須首先思考的問題,音樂教育的本質目的有三個:一曰“為人”,二曰“為器”,三曰“既為人又為器”。人類社會經歷了學會生存、掌握知識、駕馭情緒的三個時代。情緒對人的思維和行為有重大的積極和消極作用,把人們的學習、工作、生活置于理想的情緒狀態之中,不僅是心理學家的美好愿望,也正在一步步成為現實。情緒運動就是心理運動,情緒運動對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義。音樂教育的本質目的就是讓學生在音樂中學習情緒運動,培養情緒反應能力和情緒支配能力,學會保持良好心境的調控能力,保護學生的心理健康,提高他們的心理素質。音樂教育既是情緒運動的教育方式,又是情緒運動的重要方式。

教育;音樂;音樂教育;情緒運動

新世紀以來,音樂教育在中國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各階層人士對音樂教育均寄予厚望。可是,當問起音樂教育有什么用,怎樣才能實現音樂教育的這些用處時,人們卻又總是茫然相視不知所云了。究其原因,實乃音樂教育哲學層面關于音樂教育本質問題還缺乏深度的思考和研究。

一、音樂教育的本質

所謂音樂教育本質亦即音樂教育是什么的問題。討論這個問題的前提是必須確定“音樂教育”的外延亦即哪種音樂教育。音樂教育的種類較多,通常由接受音樂教育的對象和接受音樂教育的目的而定,概括起來,主要有:培養職業歌唱家、演奏家、作曲家、指揮家、理論家的專業音樂教育;培養普通中小學音樂教師的音樂教師教育;培養某音樂專項技能的社會音樂教育;普通中小學音樂課和普通大學生音樂通識課的普通學校音樂教育。由于專業音樂教育、音樂教師教育、社會音樂教育培養目標是明確的,教育內容和方法也都是確定的,其本質也是比較容易概括的,所以本文討論的“音樂教育”不包括前三類而特指第四類“普通學校音樂教育”。

普通學校音樂教育的本質問題可以從該類音樂教育的本質目的之角度探究其本質。

概括地看,普通學校音樂教育的本質目的無非有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普通學校音樂教育是為了教育的音樂教育。

第二,普通學校音樂教育是為了音樂的音樂教育。

第三,普通學校音樂教育是既為了教育又為了音樂的音樂教育。

關于第一個目的,表述起來有些雜糅混沌,主要是為了教育的“教育”和音樂教育的“教育”是兩個不同邏輯層次的概念,卻使用同一個稱謂。當二者混雜在一個命題里使用的時候就會出現意義含混、概念歧義的問題。不妨把前者稱謂大“教育”亦即廣義的教育,后者稱為小“教育”亦即狹義的教育。

教育一詞最早出現在《孟子·盡心上》:“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許慎在《說文解字》里對教育的解釋是:“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養子使作善也。”關于教育的功能和方式,《尸子·君治》有這樣的記載:“燧人氏之世,天下多水,故教民以漁;宓羲之世,天下多獸,故教以獵。”《大學》開篇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蔡元培在1922年3月撰寫的《教育獨立議》一文中說:“教育是幫助被教育的人給他能發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類文化上能盡一分子的責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種特別器具。”[1]西方的教育(educate)一詞源自拉丁文,前綴“e”一般具有“引出”的意思,蘊含著把本來具有的潛在的東西引導出來。從教育一詞的詞源看,中國的教育注重于輸入,而西方的教育則更注重于引導,中西教育觀念的差異也反映在教育方式方法上各自的文化傳統習慣和價值觀的取向。

關于教育的定義或釋義,中外教育家們已經從不同的角度或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上提出了很多,本文無意收集歸納這些觀點,此間只想提出自己的一孔之見。

筆者以為,所謂廣義的大“教育”就是讓社會成員知道正確的交往方式和方法,懂得前人積累下來的知識和經驗,學會已有的生活與勞動的技能技巧;使之成為具備有益于自身生存與發展,有利于社會進步與發展的條件和能力的社會活動。關于這條廣義“教育”的定義,從形式上看屬于標準的“種差+屬”的邏輯定義:這個定義首先確定教育概念的“屬”是“社會活動”;其次,歸納總結教育概念的五個“種差”:

第一,教育是一種讓社會成員知道正確的交往方式和方法的社會活動。人的本質是動物性與社會性的統一,動物性是第一性的,它決定人的生物類別所屬;社會性是第二性的,它決定人和其他動物的區別,也正是從這層意思上說,人的本質在于人的社會性。作為個體人來說,其社會性就體現在人與他人、人與自然、人與鬼神所構成的各種關系,正如馬克思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一文提出的,“人的本質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2]。人在處理各種關系中必須控制和約束自己的動物性,使之符合社會規范,個人和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總和又稱之為道德,所以,教育的第一要務就是要讓人們知道道德規范并養成遵守道德規范的習慣。

第二,教育是一種讓社會成員懂得前人積累下來的知識和經驗的社會活動。人與動物的另一個本質區別在于人的知識和經驗是可以通過教育不斷積累、不斷增加、不斷提高的增殖過程;教育的過程不僅是傳授和學習知識與經驗的過程,更是積累、增加、提高知識與經驗的過程。

第三,教育是一種讓社會成員學會已有的生活與勞動的技能技巧的社會活動。人的生活和勞動的技能技巧,有些和動物一樣,是通過遺傳獲得的,但是更多的是通過后天的教育習得的。正是因為人具有通過后天教育習得生活與勞動技能技巧的能力,終于使人走上生物鏈的巔峰,成為萬靈之長。

第四,教育是一種讓社會成員具備有益于自身生存與發展的條件和能力的社會活動。人與動物還有一個本質區別就是動物只能在種的遺傳規定和自然環境的規定下緩慢地自然進化、退化或滅亡,而人則可以通過教育的方式獲得超越遺傳規定和自然環境規定的智力與體力的條件和能力,使自己的生存條件越來越好,發展速度越來越快。

第五,教育是一種讓社會成員具備有利于社會進步與發展的條件和能力的社會活動。人的社會性規定,個體的生存條件和發展規模與速度必須符合集體的利益和社會的進步方向,通過教育,讓人們知道個體與社會的依存關系,同時具備促進社會進步與發展的個人智力與體力的條件和創造性生產的能力。

筆者以為,所謂狹義的小“教育”就是讓人懂得某種具體的知識或經驗,學會某種具體的技能與技巧,使其傳承下去并發揚光大的社會活動。關于這條狹義的“教育”定義,從形式上看也屬于“種差+屬”的邏輯定義:首先確定教育概念的“屬”是“社會活動”;其次,歸納總結教育概念的兩項“種差”:

第一,教育是讓人懂得某種具體的知識或經驗的社會活動。也就是通過教育獲得某種專業性的理論知識或者生活、生產、創作、研究等方面的實踐經驗。

第二,教育是讓人學會某種具體的技能與技巧的社會活動,并讓這種技能與技巧傳承下去,發揚光大。也就是通過教育獲得專業性或者職業性的技術,傳承并發展這種技術。

通過比較,可見所謂廣義的大“教育”實乃為“人”的教育,使其成為有益于個體生存、有利于社會進步的人。廣義的大“教育”,即通過各種知識的、方法的、技術的傳授,使受教育者得到做一個人,做一個未來理想的人應該具有的條件和必須具備的能力。而狹義的小“教育”實則是“器”的教育,是為了學會某種具有工具性質的理論和技術,同時也為了這種理論和技術傳遞下去,并得到進一步的發展。狹義的小“教育”,即通過具體的知識、方法、技術的傳授和訓練,讓受教育者掌握這種知識、方法或技術,最終是為了傳承、發揚、發展這種知識、方法或技術。

有了以上的定義和話語約定,現在可以討論普通學校音樂教育的三個本質目的:

第一,普通學校音樂教育是為了教育的音樂教育。也就是普通學校音樂教育是“人”的教育,指的是通過音樂教育,使學生成為具有良好的個體生存條件和能力、具有能夠促進社會進步的基本素質和能力的人。

第二,普通學校音樂教育是為了音樂的音樂教育。也就是普通學校音樂教育是“器”的教育,指的是通過音樂教育學習音樂本身,在音樂教育過程中使學生掌握一定的音樂理論知識,獲得一定的音樂表演與創作能力,讓某種音樂理論、音樂技術,或者某些音樂作品乃至某種音樂文化得以不斷地傳承下去。

第三,普通學校音樂教育是既為了教育又為了音樂的音樂教育。這是一種折中的,既為了“育人”又為了“得器”的音樂教育。

明確普通學校音樂教育的本質目的之后,就可以根據這些目的組織教學內容、編纂教材,再根據教材內容選擇教學方法。

顯然,培養職業歌唱家、演奏家、作曲家、指揮家、理論家的專業音樂教育,培養普通中小學音樂教師的音樂教師教育,培養某音樂專項技能的社會音樂教育都是狹義的音樂教育。

二、情緒與情緒運動

(一)情緒的定義

情緒是高級動物對所處的環境或面臨的客觀對象進行態度反應時的心理運動形式。所謂態度反應也就是生命主體面對客觀環境或面臨對象所做的對自己有益或有害判斷后的心理運動狀況。態度反應是動物本能的自我保護方式,當它判斷當下的環境或面臨的對象對自己的存在有危害的時候,就會產生厭恐式的態度反應,以便危害還沒有來臨就提前逃避;當它判斷當下的環境或對象對自己的存在有好處的時候,就會產生愉悅式的態度反應,它將繼續停留在當下的環境之中或進一步接近那個客體對象。人類與生俱來的基本情緒反應和動物的態度反應并無本質的區別,但隨著人的后天學習,在喜、怒、哀、樂的基本情緒基礎上逐步養成嫉妒、慚愧、羞恥、自豪、幸福、敬仰等復雜情緒經驗。我國心理學界把英語的“emotion”翻譯為“情緒”后,立刻和另外兩個相近的詞匯“感情”“情感”交錯在一起,從而影響對“情緒”的進一步認識。筆者曾對這三個相近的概念做過界定,認為:“感情(affection)、情緒(emotion)、情感(feeling)是三個密切相關的概念。感情是主體根據自身的需要對客體作態度反映的意識。傳統的觀點認為感情是情緒與情感的統稱,事實上情緒是感情的形式層面的概念;情感是感情的內容層面的概念。當主體對客體作感情上的態度反映的時候,總體現為一種心理運動,情緒便是這種心理運動的形式。在一般的情況下,情緒的心理運動總是由具體事物引起的,而具體的、內容化的情緒便是情感。情緒作為心理運動形式是有限的,情感作為引起情緒運動的內容則是無限的。所以,心理學總是從情緒入手,研究這種心理運動對人們的思維和行為所產生的作用。”[3]引起愉快的原因是眾多的,就像引起憂傷的原因是眾多的一樣,而愉快和憂傷作為心理運動形式則是單一的,把人的態度反應(感情)做形式(情緒)和內容(情感)的分割以后將有利于情緒心理學研究的深入。

(二)情緒的意義

長期以來,情緒對人的思維與行為的意義被嚴重低估,甚至把情緒與理智對立起來,認為情緒對理智有干擾和阻礙的作用。實際上,古人早就發現情緒對人的行為具有較大的促進作用,如司馬遷在《史記》記載的“李廣射虎”故事,說的就是李廣突然發現草叢中有老虎,情急之中,拉弓就射,箭射出后才發現是塊大石頭,李廣驚奇地發現自己竟把箭頭射進了石頭里面,他回到原地,再次把箭射向石頭時,卻怎么也射不進去了。當人處于激情的強烈情緒狀態時,體內的荷爾蒙會出現迅速增高現象,處于激烈的情緒狀態的人也往往具有超常的力量或能力。

盡管人的情緒總是由具體的環境或事由引起的,而此時的情緒已經屬于情感范疇。純粹的、把具體緣由切割出去的純情緒是否存在呢?答案是肯定的。例如,愛情引起的性欲沖動屬于情感范疇,而春藥引起的性欲則屬于純情緒范疇。心理學家曾做過動物的“假怒”實驗,他們切除貓的大腦皮層之后,貓對各種輕微的不愉快刺激均表現出夸大的憤怒反應。對此,當代心理學和生理學家已經形成基本共識,他們認為在沒有大腦皮質參與的情況下,人也會有純情緒的產生,并且找到控制積極情緒、消極情緒、應對情緒等三個獨立的神經回路。

情緒對人的意義不僅體現在對人的思維與行為的促進或阻礙方面,更體現在情緒本身亦為人的本質需要之一。美國心理學家奧爾茲做過一個十分有趣的實驗:他將電極插在老鼠體驗愉快最強烈的丘腦下部,教會老鼠把爪子放在踏板上,接通電源就可以獲得愉快的情緒體驗,而爪子一放松,電流中斷,愉快的體驗即結束。老鼠很快學會連續進行自我刺激,每小時甚至達到5 000次。人們驚奇地發現,老鼠斷食24小時,當放進一邊是老鼠平時最愛吃的奶酪,一邊是電踏板的實驗箱之后,老鼠竟然看也不看食物,就直接奔向電踏板。老鼠從電刺激中獲得情緒體驗的需要遠遠超過它對食物的需要。

孟昭蘭在《情緒心理學》中譯本“序言”里把情緒的作用歸納為三種:“其一,可影響和調節認知過程。情緒既能促進或阻止工作記憶、推理操作和問題解決,又能構成階段性或暫時性的心理狀態背景,幫助人們選擇信息與環境相適應,并駕馭行為去改變環境。其二,可協調社會交往和人際關系。情緒通過表情使人們得到相互了解,培植友誼,傳遞著交際的信息。其三,情緒有更大的自發產生的可能性。情緒是從人類遠古祖先的時代進化發展而來,而且隨著大腦的發展而得到分化,對人類適應環境有很大幫助,情緒的先天發生的性質決定一方面它與機體的生理需要聯系緊密,另一方面又與生物驅力相區別而分化為許多種具體情緒,每種具體情緒都有各自不同的作用,并影響著生理需要的增長或減弱。心理學家利珀在高度評價情緒作用的基礎上進而提出人類‘三個時代’的觀點,認為第一個時代人類學會應付自己肉體生存問題的技術。第二個時代的重點放在以客觀為基礎的知識的價值上,人類社會因此進入科學技術和教育迅速前進的時代;在第二個時代里個人被教會在為客觀現實的事物思考中忘掉自己,從傳統上看,情緒在組織思考,第二個時代對情緒認識的成果是強調消極情緒的動機。第三個時代是人們帶著情緒去體驗情景,社會及教育把注意力集中在細微的情緒反應上,把任何活動都放置在積極的情緒基礎上。”[4]

人類社會的“三個時代”可概括為學會生存的時代、掌握知識的時代、駕馭情緒的時代。人類至少用了10萬年的時間學會生存技術,直到20世紀末才基本告別溫飽問題的困擾;人類至少用了5 000年的時間學會把領會到的知識用文字的方式記載下來、積累起來、傳承下去,逐漸解決知識數量急遽膨脹和人類個體生命極限時間無法突破的矛盾,互聯網、大數據、搜索引擎、手機等技術的使用,標志著以機械記憶知識為核心的“第二個時代”的終結;人類至少已經用了3 000年的時間學習控制情緒、體驗情緒,互聯網、手機等技術的出現意味著帶著特定的、經過設計、調節的情緒進入學習、工作、生活的“第三個時代”,也就是駕馭情緒時代的開始。至少在這個駕馭情緒時代到來時,人們已經充分認識到情緒控制與使用的重要意義,并把情緒控制與使用能力的指數稱為“情商”,甚至認為在人的成才因素和成功因素中,“情商”比智商更為重要。現在還難以展望剛剛開始的“第三個時代”最終將出現怎樣的情景,候車大廳里和火車、汽車上,甚至馬路上行走著的人們幾乎半數以上低頭看手機,這至少告訴我們,這些人正在經歷尋求、體驗某種情感的過程,雖然他們有的玩游戲、有的看電影、有的聽音樂、有的玩微信、有的忙聊天,其背后的本質都是在抒發、體驗、宣泄某種情感。他們由此進入的情緒狀態對接下去的學習、工作、生活必將形成或正面或負面的影響,甚至對整個社會心理狀態、社會和諧穩定都將產生重大影響。如若讓他們進入有所設計、有所引導的理想的情緒狀態,這就是所謂“第三個時代”的意義所在之一。

(三)情緒運動的意義

“駕馭情緒時代”雖然起始于21世紀,但是至少在3 000年前人們就已經認識到駕馭情緒的重要性,并在一定的范圍嘗試著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誘導他人的情緒。駕馭情緒的時代大約有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學會控制負面的不良情緒。

人們對負面的不良情緒對思維與行為的干擾阻礙作用認識得比較早,中國古代的將領或官員喜歡把“制怒”二字作為自己的座右銘,時刻提醒自己控制憤怒情緒,以避免自己的理智和行為受到不良情緒的干擾;兩軍對陣時的“罵陣”就是利用情緒作為戰爭手段的事例,一方使用挑釁侮辱的言行,激起敵方的憤怒,促使其在失去理智的狀態下投入戰斗,而獲取勝利。孫子兵法、孫臏戰例、諸葛亮用兵等無不體現著古人誘導敵人情緒而獲取勝利的智慧。

第二階段,學會保持正面的良好情緒。

正面的良好情緒對學習、工作、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正面意義,這些正面意義主要體現在提升對正在進行的學習或工作的興趣和熱情。正面的良好情緒對家庭的和睦、單位的團結、社會的和諧也具有重大的促進作用,這種作用也越來越受到社會廣泛的重視。當下采取的方式多是通過宣傳、教育、勸誡等手段,保持良好的情緒。如果當下的境遇比較艱苦,則通過教育的方式,設法讓人們堅信未來更加美好的理想,以使人們即使面對艱苦也能“以苦為樂”“以苦為榮”。隨著信息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傳統的保持正面良好情緒的教育成效逐漸降低,社會迫切需要一種保持良好情緒更加有效的方法。

第三階段,全民情緒運動。

獲得并保持一種愉快情緒的需要甚至超過了實際的物質需要,斷食24小時的老鼠無視它喜愛的奶酪而奔向可以刺激愉快中樞的電踏板,說明愉快情緒體驗的心理需要甚至超過了食欲的生理需要。人類很早就注意到獲得并保持一種愉快情緒的重要性,并通過喝酒、抽煙、賭博甚至吸毒的方式去獲得并維持某種情緒體驗的心理需要,人們明明知道這些方式對自己和家人的危害巨大,可是,一旦深陷其中就無怨無悔、樂此不疲,這些社會痼疾難以根除的原因可以從情緒心理學中找到答案。

保持良好心境需要兩個方面的條件:

第一,情緒喚起和情緒體驗反應的敏感度。情緒反應的敏感度需要通過一定的學習訓練才能達到必要的程度。盡管基本情緒是人的本能的態度反應,但復雜的情緒則是后天在不斷的人際交往過程中逐漸習得的。心理學家們發現:“新生嬰兒只有‘一般性激動’,無論對于什么刺激——饑餓、寒冷、疼痛等等,他們都報以散漫性的情緒發作。情緒的分化是在同別人交往中逐步實現的。……而缺乏交往的活動則妨礙情緒的正常發展。‘育嬰堂’的嬰兒難以得到同成人的這種交往,他們約15周歲時才開始會微笑,而在家庭中撫養的嬰兒到6周時即可以有這種反應。”[5]只有具備良好的、有較強情緒敏感度的人才能比較方便地進入經過設計的情緒心境之中。

第二,情緒心境的形成是一個復雜的、個性化的心理過程,是不同維度、不同情緒共同促成的心理狀態。安逸、閑適、富足的生活并非良好心境的必然,長時間維持在某種他人以為愉悅的心境狀態,而當事者本人卻正好對此感到無聊甚至沮喪。人類不堪忍受長期處于某一種情緒狀態,而需要不同的情緒體驗經歷。實際上,某種原由喚起的某種情緒不具備長期有效的對應關系,同一原由可以喚起較少經驗者的某種情緒,而長期經歷此原由者則往往難以引起情緒沖動,這種現象,美學領域形象地稱之為“審美疲勞”。實際上,不僅正面情緒如此,負面情緒同樣也存在“審美疲勞”的現象,這里姑且稱為“情緒疲勞”。情緒疲勞是情緒興起的阻礙,克服情緒疲勞的辦法只有不斷地轉換那些喚起情緒的原由,大量的可以喚起情緒的原由往往需要難以想象的代價,中國古代“烽火戲諸侯”故事的背后就是情緒極度疲勞之后,需要極端的、代價高昂的原由才能引起愉悅一笑的情緒。

以上兩個條件共同指向一個前提性的基礎——情緒運動。

“情緒運動”是本文特意提出的一個新概念,指的是持續性的心理運動。人的心理健康需要不斷的心理運動去維持,人們不堪忍受長期籠罩在某種情緒狀態之中,而需要不同的情緒轉換。但是,一般情況下,情緒總是由具體原由喚起的,喚起正面情緒的原由總是意味著某種獲得,而天上掉餡餅的好事不可能天天發生;喚起負面情緒的原由總是意味著某種損失,盡管負面情緒的體驗對于健康心理的維持同樣是重要的,但是人們寧可不體驗負面情緒也不要某種損失。所以,客觀真實的原由引發連續的情緒運動實際上是不可能的。但是,情緒既可以通過客觀真實的原由喚起,也可以通過特殊的物質或觸及特殊的部位、器官而喚起,還可以通過主觀想象的或運動共鳴的原因喚起。本文提出的情緒運動就是通過主觀想象的或運動共鳴的原由所引發的心理運動。情緒運動的實現主要有情緒運動訓練和情緒運動實踐兩個環節。

第一環節,情緒運動訓練。如前所述,情緒反應和情緒運動的能力既是與生俱來的也是后天習得的,與生俱來的情緒只是簡單的基本情緒反應。據筆者觀察,6個月的嬰兒對音樂已經有了基本的情緒反應,8個月的嬰兒對表揚和斥責有了明確的情緒反應,12個月的嬰兒已經對簡單的回憶或故事有了情緒反應。如果經常對嬰兒進行音樂的、語言的刺激,則嬰兒的情緒反應能力就會比一般的孩子強。所以,人的情緒運動能力是需要訓練的,情緒運動能力通過訓練是可以得到有效提高的。

第二環節,情緒運動實踐。具備一定的情緒運動能力就可以進行有效的情緒運動實踐,情緒運動實踐是在主觀想象、運動共振等原由引導下,讓情緒運動主體進入持續的心理運動狀態。通過主觀想象或運動共振獲得的情緒運動雖然沒有真實原由、特殊物質、接觸性刺激所獲得的心理運動強烈,但是主觀想象或運動共鳴獲得的情緒運動在時間上更持久,也更加符合良好心境所需要的持續性的心理狀態。

生命在于運動,運動著的生命體至少有肢體運動、思維運動、情緒運動等三種形式。為保證生命體運動的效能更高、維持生命體存活時間更長,人們發明體育運動,運用非實用性的肢體運動和思維運動,保持甚至提高人的肢體和思維的活力,如田徑、球類等運動屬于肢體運動,棋類等運動則屬于思維運動。然而,至少與肢體運動、思維運動同等重要的情緒運動卻沒有列入體育運動之列,現代化、科學化、系統化的體育運動應該是肢體運動、思維運動、情緒運動三位一體,旨在增強體質、活躍思維、豐富情緒的全面的運動。

體育運動之所以沒有把情緒運動列入其中,實乃因為情緒運動的形式、內容、方法還沒有形成固定的模式,情緒運動的實際有效性也有待檢驗和證實。雖然情緒運動還沒有列入體育運動,也沒有受到體育運動同樣的重視,但是,在現代“體育運動”概念出現之前,甚至在肢體運動、思維運動的活動出現之前,古人就首先發明“情緒運動”,游戲就是情緒運動的形式、內容和方法,由于游戲具有許多外顯的功用,其本質意義反被忽視,以至于人們竟沒有將其視為情緒運動,而將其非本質功能當作本質功能。例如,當游戲演化成表演活動,被當作觀賞對象的時候,游戲就演化成藝術;當游戲演化成比賽活動,被當作強身健體方式的時候,游戲也就演化成體育運動。

體育運動和身體健康具有直接的對應關系,身體健康至少包括生理健康、智力健康和心理健康。肢體運動直接對應的是保護人的生理健康,提高人的行為能力;思維運動直接對應的是保護人的智力健康,提高人的思維能力。但是,對于失去行為能力的人來說肢體運動已沒有實際意義,對于失去智力的人來說思維運動也沒有實際意義,所以,只包含肢體運動和思維運動的體育運動既不能覆蓋全體社會成員,也不能覆蓋人的整個生命過程。

相比生理健康和智力健康,心理健康具有更本質的意義,無論生活境遇的艱難貧困還是行為、思維能力遭遇重大阻礙,只要其心理健康、精神不倒,所有艱難都可以積極應對,幸福指數也能在高位保持;如若心理健康受損,即使擁有萬貫家財、矯健身軀、過人智慧,最終也如同虛無,幸福指數更在低位徘徊,有人甚至失去生活的勇氣和信心。所以,情緒運動不僅可以覆蓋社會全體成員、覆蓋生命全過程,而且對人的生活、生命,對社會的和諧穩定具有更為重要的意義。

三、音樂教育中的情緒運動

音樂給音樂接受者什么?音樂接受者從音樂之聲中聽什么,聽到什么?是音樂美學領域經常討論的話題,是讓音樂接受者去聽奇妙無比的聲音組合方式嗎?聽音樂的聲音講述的故事嗎?聽音樂的聲音描繪的畫面嗎?聽音樂的聲音闡述的哲理嗎?聽音樂的聲音抒發的情感嗎?如果回答:否,立刻就有:如果不是,那讓我們聽什么的追問;如果回答:是,立刻就有:聽音樂的聲音組合方式有什么意義呢?用音樂講的故事與用語言講的故事有什么不同呢?用音樂描繪的圖畫與用線條和色彩描繪的圖畫有什么不同呢?用音樂闡述的哲理與用語言闡述的哲理有什么不同呢?用音樂表達的情緒與用語言表達的情緒有什么不同呢?等等一系列追問等著你,直至問到你無語和失語。音樂美學有著這些正在研究中的命題本無可厚非,但是普通學校音樂教育把這些帶著疑問的音樂美學理論作為音樂教育的基礎理論和指導思想,就等于把音樂教育推到進退維谷的境地。

如前所述,普通學校音樂教育有三個本質目的,然而,普通學校音樂教育究竟是為人的教育、為器的教育還是既為人又為器的教育?就必須做出明確的回答!然而,在做選擇性回答之前,還必須知道普通中小學音樂課有多少教學時間可資使用,任何選擇都不能脫離教學時間的可能性。

目前我國小學音樂課每周2節課,按照每學期16周教學時間計算,在校6年最多可以上384節音樂課,初中音樂課只開設到初二,每周1節課,按照每學期18周教學時間計算,在校最多可以上72節課,小學和初中階段的學生最多可以上456節音樂課。排開所有的學術觀點,僅從有限的教學時間看,如果普通中小學的音樂教育是“為器”的音樂教育,8年的時段,456節課時可以學習多少音樂理論、習得多少音樂技能呢?“為器”的音樂教育目標在十分有限的教學時間面前顯得十分的窘迫和無奈。

美國《藝術教育國家標準》認為:“音樂能夠培養完整的人,在發展個體直覺、推理、想象以及表達和交流能力等方面具有獨特的作用;音樂藝術是人類文化的濃縮與人類文明的結晶,音樂藝術為其他學科的學習注入激情,沒有音樂藝術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音樂藝術本身就是一種強大的經濟力量,未來社會有賴于對生機勃勃的藝術社會的建設。”[6]6可見美國的《藝術教育國家標準》比較傾向于“為人”的音樂教育。中國的《音樂課程標準》提出:“通過教學及各種生動的音樂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愛好音樂的情趣,發展音樂感受與鑒賞能力、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提高音樂文化素養,豐富情感體驗,陶冶高尚情操。”[6]6可見中國的《音樂課程標準》是比較傾向于“既為人又為器”的音樂教育。

如果普通學校的音樂教育是“為人”的音樂教育,通過音樂教育要實現怎樣的目標呢?就是通過音樂教育,培養完整的人,發展個體直覺、推理、想象以及表達和交流能力?或者通過音樂教育提高音樂文化素養,豐富情感體驗,陶冶高尚情操?再者,這些除“提高音樂文化素養,豐富情感體驗”之外的教育目標是必須通過音樂教育才能實現的嗎?其他課程是不是也可以實現這些目標呢?如果其他課程不但可以而且可以比音樂課程更快更好地實現這些目標,那么音樂課還有什么存在的必要呢?

如果普通學校的音樂教育因教學時間的有限無法實現“為器”的教學目標,因為缺乏唯一性和必要性的功能支持,“為人”的音樂教育目標也缺乏必要性存在的依據;如果普通學校音樂教育“為器”和“為人”的教育目標實現起來都遇到困難和挑戰,那么,“既為人又為器”的音樂教育還有多少合理性呢?

綜上所述,普通學校音樂教育,無論是“為器”“為人”還是“既為器又為人”的教育目標,都對音樂教育提出不切實際的過高要求。

現在,已經到了我們認真反思和審視普通學校音樂教育目的論的時候。現在,已經到了需要我們提出切實可行并符合音樂本質規定的音樂教育本質目的論的時候。所謂課程教學本質目的,就是唯獨這門課程可以最好、最快、最直接實現的目的。中小學的其他課程教學同樣存在這樣的問題,如《語文》課的教育目的可以羅列很多,但是“培養漢語的正確、規范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就是語文課的本質教育目的,盡管語文課還可以有很多、很重要的其他教育目的,但是這些目的其他課程也是可以實現的,甚至比語文課實現得更好、更快、更直接,所以,這些其他目的就不是《語文》課的本質教學目的。以此類推,音樂教育的本質目的在哪里?以上概括的種種音樂教育的目的都不是本質目的,因為它們不僅可以通過音樂教育實現,也可以通過其他課程實現,甚至比音樂課更好、更快、更直接地實現。有什么唯獨音樂才可以最好、最快、最直接實現的目的呢?如果有,這個目的就是音樂教育的本質目的。

音樂的本質是音樂的聲音運動,情緒的本質是人的心理運動,二者在運動形態上有高度的一致性,正如《樂記》開篇揭示的:“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動,故形于聲。”音樂與人心的異質同構,形成互動交感的共鳴,把人的心理情感運動用聲音運動的形式外化地表達出來就是音樂。讓人們在音樂的聲音運動之中以物理共振的方式引起心理運動,進入經過預設的情緒運動方式之中就是人制造音樂的目的。科學的、正確的、經過特意設計的情緒運動,對人的心理健康的保護、心理素質的提升、心理疾病的治療、情感控制和使用能力的培養都具有重要的意義;音樂的聲音運動是引發人的情緒運動的最有效、最簡潔的方式。所以,學校音樂教育的本質目的可做這樣的表述:音樂教育的本質目的就是讓學生在音樂中學習情緒運動,培養情緒反應能力和情緒支配能力,學會保持良好心境的調控能力,保護學生的心理健康,提高他們的心理素質。

雖然其他課程同樣可以喚起學生的情緒,引發學生的情緒運動,但其他課程所喚起的情緒和引發的情緒運動畢竟是彌散的、非系統性的情緒,只有音樂課程喚起的情緒和引發的情緒是連貫的、經過系統性設計和安排的、持續性的情緒。

雖然其他課程同樣可以喚起學生的情緒,引發學生的情緒,但其他課程所喚起的情緒和引發的情緒都由具體的、真實存在的客觀事由引起的,是有著具體情感對象所屬的情感情緒,只有音樂喚起的情緒和引發的情緒運動是超越具體的、真實存在的客觀事由,脫離具體情感對象的、心理運動形式層面的純情緒。

音樂教育除情緒運動的本質目的之外,還有一些非本質的目的。但是非本質目的也都是在本質目的基礎上衍生出來的。例如,音樂教育具有培養和提高愛祖國、愛人民的道德情操目的。如要實現這個目的,則首先要讓學生產生熱愛祖國和人民的真摯情感,以情感人、情動其中、移情于物,這也是音樂教育實現思想品德教育的真諦所在,是區別于普通德育課的本質所在,是否喚起或引發情緒是實現這個目的的根本保證。

再如,音樂教育具有培養互助合作精神和交際溝通能力的目的,如要實現這個目的,則首先要讓學生在互助合作、交際溝通中產生愉快的感覺,使其對這種愉快的情緒產生強烈的需要追求,然后才能實現這個教育目的,情緒依然是實現這個目的的根本保證。

音樂教育還具有提高智力和提升學習效率的目的,盡管學習音樂與提高智力和提升學習效率之間是否具有實質性的關聯至今依然存有較大的爭議,其有效性的證明也有待進一步深化,在沒有探明學習音樂與提高智力的本質緣由之前,音樂學習所形成的良好心境應是提高智力和提升學習效率最好解釋,而音樂的良好心境形成依然是情緒運動的結果。

音樂教育還具有培養創新能力的目的,盡管學習音樂與學生的創新能力開發之間的關聯性還沒有得到直接有效的證明,但是音樂教育給學生“被審美”心理需求的滿足和新的“被審美”需求的渴望對學生持續發展的驅動和創新意識的激發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意義。所謂“被審美”就是期望被他人贊賞的心理現象,是得到他人贊賞后的愉悅與滿足,所以“人的被審美意識覺醒是人之為人的本質內驅力”[7]。“被審美”是在音樂實踐過程中因得到他人關注和贊賞而形成的積極的、充滿活力的心境狀態,是持續性的成功、喜悅、幸福的情緒運動。音樂教育過程,尤其是實踐性的音樂教學過程也是“被審美”需求不斷得到滿足和新的“被審美”需求不斷得以激發的過程,當學生的發展動力和創新意識的沖動有了“被審美”的情緒運動支持,其成效也就得到較大的增強和放大。

所以,中小學音樂教育的本質目的就是學習情緒運動和實現情緒運動。音樂教育還有不勝枚舉的其他目的或功能,但音樂教育所有的其他目的或功能,都是在通過音樂引起的情緒運動基礎上得以實現的。

四、結 語

中國古代音樂教育曾作為治國理政的重要形式,近現代音樂教育曾做過德育的補充形式,也曾作為智育的輔助形式;進入21世紀后,音樂教育還被列為美育的主要形式,音樂教育雖然兼有德育、智育、美育的意義,但卻都不是音樂教育的本質意義所在。人的健康至少體現在生理健康、智力健康、心理健康三個方面,人類發明各項運動形式,以田徑、球類運動為主體的運動形式旨在保護人的生理健康,以棋類運動為主體的運動形式旨在保護人的智力健康,目前所說的體育運動主要指的就是這兩類運動。然而,更為重要的心理健康卻缺乏必要的保護辦法,情緒運動就是專為保護人的心理健康而設計的運動,盡管情緒運動的概念是本文剛剛提出的,但是情緒運動的方式卻是由來已久的,藝術和游戲的本質就是抒發或喚起人的情緒運動。游戲與藝術的歷史有多久,情緒運動的歷史也就有多久。所以,體育運動應該是生理運動、智力運動、情緒運動綜合為一體的運動。音樂是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音樂的獨特性不僅在于讓人們通過主觀想象的方式進入情緒運動狀態,更在于通過與情緒運動形態相似的音波運動以共振的方式引發情緒運動,所以,音樂教育既是情緒運動的教育方式,又是情緒運動的重要方式。把音樂教育列為情緒運動教育的意義重大,有待方家指正。

[1] 蔡元培.蔡元培全集:第4卷[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9:177.

[2] 馬克思.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M]//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8.

[3] 田耀農.藝術的本質目的及這個目的的實現途徑[J].天津音樂學院學報,2000(3):4-13,24.

[4] 斯托曼.情緒心理學[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86:393.

[5] 張德.心理學[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1987:226.

[6] 王安國,吳斌.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實驗稿)解讀[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7] 田耀農.音樂教育應實施全面的美的教育——學校音樂教育改革方向的設想[J].中國音樂學,2002(4):93-101.

(責任編輯:劉 晨)

MusicEducationandEmotionalMovement

TIAN Yao-nong

(School of Art, Taizhou University, Taizhou 317000, China)

The goals of music education must be fixed before we attempt to reform it. Basically, There are three goals: to be human, to be instrumental and to be both human and instrumental. Human society has undergone three stages, namely, learning to survive, mastering knowledge and controlling emotions. Emotions exert a formidable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 on people′s thinking and behavior. Therefore, the desire of psychologists to place study, work and life in an ideal emotional state is gradually becoming reality. Emotional movement is psychological movement and is consequently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mental health.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music education is to enable students to learn emotional movement in music, cultivate a capacity for emotional response and acquire the ability to regulate a healthy mood. Efforts must be made to protect students′ mental health and improve their psychological quality. Music education not only teaches emotional movement but is also emotional movement proper.

education; music; music education; emotional movement

2017-06-21

田耀農(1956—),男,安徽霍山人,博士,臺州學院藝術學院特聘教授,國家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杭州師范大學“音樂與舞蹈藝術實驗教學中心”主任,主要從事民族音樂學和音樂教育學研究。

J6-4

A

2095-0012(2017)06-0001-09

猜你喜歡
情緒音樂教育
國外教育奇趣
華人時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題解教育『三問』
當代陜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小情緒
小情緒
小情緒
辦好人民滿意的首都教育
圣誕音樂路
兒童繪本(2017年24期)2018-01-07 15:51:37
音樂
情緒認同
商業評論(2014年6期)2015-02-28 04:44:25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激情网址| 制服丝袜一区| 国产一级妓女av网站| 久久精品国产999大香线焦| 四虎综合网| 国产99热| 亚洲天堂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91精品综合| 久久久久88色偷偷| 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日本免费一级视频| 亚洲无码高清免费视频亚洲 | a天堂视频| 国产18在线播放| 麻豆国产精品一二三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青草大香线综合精品| 日韩成人在线视频| www.国产福利| 免费欧美一级| 久久精品中文无码资源站| 亚洲丝袜中文字幕| 制服丝袜亚洲| av在线5g无码天天| 国内老司机精品视频在线播出| 久久人与动人物A级毛片| 久久综合激情网| 亚洲高清国产拍精品26u| 亚洲第一黄色网址| 国产中文一区a级毛片视频| 精品亚洲国产成人AV| 综合色亚洲| 国产精品成人观看视频国产 | 国产成人亚洲无吗淙合青草| 欧美综合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 国产精品天干天干在线观看| 呦女亚洲一区精品| 91麻豆精品视频| 无码人妻免费| 国产精品免费久久久久影院无码| 日韩在线播放中文字幕| 播五月综合| 国产视频你懂得| 久青草国产高清在线视频| 亚洲欧美激情另类| 中国丰满人妻无码束缚啪啪|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最新国产成人剧情在线播放| 中文一区二区视频|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 亚洲成人免费看| 国产素人在线| 久久99国产乱子伦精品免|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网|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韩免费| 国产视频入口| 毛片三级在线观看| 99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婷婷| 少妇被粗大的猛烈进出免费视频| 欧美激情伊人| 亚国产欧美在线人成|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爽爽| 日韩 欧美 国产 精品 综合|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三区| 亚洲欧美色中文字幕| 亚洲Av综合日韩精品久久久| 国产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AV| 亚洲女同一区二区| 亚洲国模精品一区|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在线网址|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费视频7| 亚洲美女一区| 欧美一级在线看| 久久成人免费| 国产69精品久久| 成色7777精品在线| 久久国产高清视频| 亚洲三级a| 午夜三级在线| 97无码免费人妻超级碰碰碰| 国产大全韩国亚洲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