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 通
(南京體育學院,江蘇 南京 210016)
當今體育事業的發展情況已是衡量一個城市發展進步的重要指標之一。大型體育賽事到底能對城市的發展產生多大影響,成為學術界關注的熱點。目前,國內研究主要針對大型體育賽事對城市發展的積極影響研究較多。孫海艷提出,大型體育賽事能夠帶動舉辦地傳統行業的增長,可以直接帶動城建系統三大產業的發展[1];崔鵬等人認為舉辦大型體育賽事推動了主辦城市的經濟發展和社會快速穩步發展,加快主辦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2]。而國外學者主要研究單項體育賽事對舉辦城市的持續發展性。Matheson指出很多賽事策劃者夸大了賽事對舉辦城市的經濟影響,以及給舉辦地帶來的經濟效益[3]。Baade等人通過研究發現,新建或者翻新體育場館對參與人的收入有不明確的影響,甚至可能對局部發展有負面影響,他認為舉辦一項大型賽事為舉辦地創造經濟效益是不可持續性的。其產生的經濟發展,就業也是暫時性的。筆者依托南京市近年舉行的大型體育賽事,通過分析南京市的基礎設施,旅游,公共環境,城市品牌形象等方面進行耦合探討,力求為主辦體育賽事城市提供理論借鑒與參考。
由國際組織或地區體育組織授權,觀眾在1000人以上,且對主辦城市產生重要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體育賽事稱為大型體育賽事[4]。所謂“大型”有兩重含義,一是指賽事的規模龐大;二是是指賽事的影響力大,例如奧運會,亞運會等;影響力大的例如:世界杯足球賽,世界職業網球賽等[5]。依據比賽的規模對比賽進行分類以及國家對該體育賽事的重視程度進行分類[6]。綜上認為大型體育賽就是賽事規模大,投入多,管理細,商業化程度高,關注度高的一種特殊性事件。
為了滿足大型體育賽事對場所的要求:有足夠的能力接待運動人員、參觀人員,城市的硬件設施也需要具備一定得能力。需要有高度發達的交通,通信等配套設備。許多城市都愿意借此契機發展本地的經濟,對城市建設進行改造。南京在申辦第十屆全國運動會到舉辦的這段時間里(1999 —2005年),基礎建設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地鐵1號線的的開通提升了南京的活力,各條公路的修建,老繞城公路的擴建基本完成,基本形成了以長江大橋、長江二橋、三橋還有地鐵為依托的強大運輸網絡,特別是河西新城的開辟更為南京的經濟發展注入了新鮮的血液。2007年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正式創立,2010年2月在國際奧委會的第122次會議上,南京榮獲第二屆夏季青奧會舉辦權。在籌備青奧會期間,南京對城市的公共交通進一步完善。城市道路方面:改造老城區主干道,整合機動車道、非機動車道、人行道、路牙以及配套設備,從而形成老城主路與繞城公路之間的快速路,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交通壓力。在交通建設方面:河西快速公路建成、寧高城際一期、寧天城際一期在青奧舉辦之前均已完成通車。在地鐵、機場方面:南京有7條地鐵線在青奧開始之前建成,有3條地鐵線在青奧會籌備期完工通車(地鐵2號線、S1號線、S8號線)。南京祿口機場新增1條跑道和1座候機樓,年客運能力可達三千萬人次。這些都是舉辦大型體育賽事對南京城市的規劃建設的影響,這對促進城市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這種巨大的城市基礎建設投資所產生的幾何效益、輻射效應、示范效應,將拉動該城市以及周邊城市的經濟快速增長。
隨著體育賽事和城市旅游業的發展,大型體育賽事對城市旅游的影響也越來越重要,具有較高旅游價值的大型體育賽事逐漸成為旅游重要的吸引物。體育賽事以其獨特的魅力、宏偉的建設、新穎別致的體育場館,成為城市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其在舉辦期間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媒體,大量的曝光度增加了舉辦城市展示韻味和魅力的機會,使其成為旅游勝地。根據南京市旅游局發布的統計數據來看,2005年舉辦的第十屆全運會給南京帶來了不菲的旅游經濟效益。2014年的青奧會更是如此。

表1 南京2011-2014年旅游人數及綜合收益
表1結果顯示,南京市2014年旅游人數出現明顯增長。用數據反映體育賽事對城市旅游業的發展最具說服力。筆者通過閱讀文獻了解到很多學者對此都闡述了自己的看法。Karin曾在發表的文章中說道:大型體育賽事是能夠有效吸引游客的一種營銷手段。他認為城市旅游業的發展會因為舉辦大型體育賽事而得到空前發展,并且會打造城市品牌,不斷的更新該城市形象[7]。正如南京這座城市一樣,大型體育賽事的舉辦使得游客更加了解南京的傳統文化、自然風光,進一步體會南京的博愛之都和人文之都的魅力所在,使人們對南京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筆者歸納了幾條大型體育賽事的舉辦對舉辦城市的影響;促進了舉辦地的旅游文化及交流,改善了城市旅游市場的客源結構,提高了舉辦地的知名度,提高了舉辦城市的旅游營銷、管理水平,豐富了舉辦城市的旅游資源。
為了更好地舉辦一次成功的大型體育賽事,舉辦地會對所在區域的綠化進行維護。對當地的生態環境不僅有力的修繕與維護,這也對本城市生態環境是具有重大意義的。例如南京在舉辦全運會時,根據南京市政府發布的關于《2005年南京市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一次大規模的城市環境綜合整治活動,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十一屆十一次擴大會議精神,以迎接“十運”盛會和創建全國首批文明城市為核心任務和重要抓手,舉市動員,全民參與,條塊聯動,開展大規模、超強度的城市環境綜合整治活動,全面清理環境衛生“臟、亂、差”和整治市容市貌“破、舊、亂”現象。一定程度上提高城市居民生活方面的基本的環境,要讓居民能夠真實感受到身邊環境的明顯變化。青奧會之前南京市全面啟動環紫金山、明城墻等總長100公里的綠道建設,基本建成 90公里;補植花灌木 100多萬株,出新整治9個廣場游園;繞城公路周邊等734公里綠色通道建設全部按完成。全市樓頂鏤空字基本拆除完畢,共拆除違規各類廣告標識2.1萬塊,整治繞城公路、機場高速沿線高立柱廣告牌357處,清洗樓宇1383棟,城市空間得到顯著凈化。舉辦城市以舉辦的體育賽事為契機,通過對城市環境進行綜合治理、對居民環保知識宣傳等手段,提升城市環保理念,達到改善城市環境的目的。但是一些前期場館建設和規劃賽事以及賽事帶來的大量人流量、物流決定了大型體育賽事必然從籌備、舉辦,甚至是結束都會有不斷與城市環境發生激烈的交互作用,是急性生態破化的、短時間環境污染、資源大量消耗等[8],因此舉辦城市要充分考慮這個問題發展積極影響,規避消極影響。
政府會大力支持和協調配合大型體育賽事的舉辦,城市基礎設施以及硬件設備,環境改善,人文素養等都會有所大幅度提升。通過大量的媒體報道,現場觀看,通過賽事進行城市形象、品牌形象的展示與推廣,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舉辦城市的品牌形象。通過賽事彰顯主辦城市的管理水平、服務水平、組織水平,彰顯城市的文化品位,居民的整體素質,展示城市的人文特色,形成一個特有的城市品牌形象。每一座城市都是打開的一本書,從中你可以看到它的品格與抱負。南京是中國七大古都之一,又被稱為“六朝古都”和“十朝都會”,是“山、水、城、林”一體的城市,有著豐富的自然景觀和歷史遺存。在舉辦第十屆全國運動會的基礎上,南京又承接了2014年的青奧會。南京抓緊這一發展機會,把品牌效應做到實處,把城市的悠久歷史、文化呈現在世人面前,通過媒體的傳播使城市文化、品牌形象走向世界。黃海燕指出通過舉辦體育賽事可以把一個城市的品牌形象傳播出去,打造城市品牌形象可以借助舉辦大型體育賽事[9]。郭琴從社會學角度看待大型體育賽事對城市的影響,他認為大型體育賽事的舉辦能有效的樹立城市形象、提升城市精神、提升居民的生活品位。筆者總結了眾多學者的觀點,認為大型體育賽事對城市建設有積極作用,推動了城市文化的對外交流,對塑造城市品牌形象有著深遠意義[10]。
體育賽事與城市發展的耦合關系體現在相互作用、相互協調的過程中。城市對體育賽事的制約因素有:政府硬實力和城市軟實力。其中城市政府對體育賽事的舉辦起決定性作用。城市的綜合實力決定了體育賽事的類型、規模和水平。體育賽事對城市發展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促進城市經濟增長、塑造城市文化形象、擴大城市影響力、完善城市空間等方面。
學者們從不同視角、不同方面就大型體育賽事對舉辦城市的影響進行了探討,特別是肯定了舉辦大型體育賽事對舉辦城市的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等方面的貢獻,為舉辦大型體育賽事在今后城市發展過程中如何有效的發揮作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論支持。筆者基于耦合的視角研究,目的就是希望城市賽事舉辦的決策者能認識到,城市發展和舉辦城市的耦合關系。了解大型體育賽事舉辦的影響指數,城市決策者應該充分理性看待大型體育賽事這種資源配置方式是不是真正能和城市發展結合。
大型體育賽事的舉辦加快了城市的基礎規劃建設,進一步完善了城市的交通網絡,促進了城市旅游業的快速發展,拉動城市的經濟增長,帶動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提升城市整體競爭力。此外體育場館和全新綠化工程對城市形象的提升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大型體育賽事的舉辦無疑會對城市旅游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舉辦城市的品牌形象,能有效的樹立城市形象、提升城市精神、提升居民的生活品位。但是我們需要充分了解體育賽事與城市發展的耦合關聯,掌握好舉辦體育賽事的時機,加強政府對體育賽事舉辦的引導支持,選擇與城市特色相匹配的體育賽事,加強政府對體育賽事舉辦的引導支持,充分考慮與城市特色相關的體育賽事,科學規劃體育賽事。

圖1 體育賽事與城市發展的耦合關系
[1] 陳祥奎,張壘.大型體育賽事對城市旅游的負效應及其控制[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08,24(6):17-19.DOI:10.3969/j.issn.1672-268X.2008.06.007.
[2] 崔鵬,王影,馬志君等.體育賽事對主辦城市發展的影響[J].當代體育科技,2016,6(28):141,143.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28.141.
[3] 張雨霏.體育與發展:從經濟學角度分析2014年南京青奧會的影響[J].當代體育科技,2015,5(4):160-161.
[4] 潘聲東.大型體育賽事對主辦城市經濟發展的影響--以沈陽市第十二屆全運會為例[J].巢湖學院學報,2015,(3):124-129.DOI:10.3969/j.issn.1672-2868.2015.03.023.
[5] 肖鋒,沈建華,劉靜等.舉辦大型體育賽事對城市旅游的影響[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4,23,(6):769-771.DOI:10.3969/j.issn.1004-0560.2004.06.010.
[6] 史國生,鄒國忠.體育競賽組組織與管理[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1-18.
[7] Karin book and Lena Eskilsson.Coming out in Copenhagen:homo sports in city marketing[J].Sport in society.2010(2):314-328
[8] 馬娜.以北京奧運會為例淺析大型活動對城市環境的影響及對策[C].ISO/TC207環境管理技術委員會第十四屆年會暨綠色奧運清潔發展主題論壇.2007:347-352.
[10] 劉力維,何立軍.重大體育賽事對城市文化軟實力建設的影響——以第11屆全運會為例[J].中國集體經濟,2010,(10):138-139.DOI:10.3969/j.issn.1008-1283.2010.10.0 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