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術中國(art.china.cn)

李貴男現任中央民族大學美術學油畫系主任、教授國家民族畫院油畫院院長朝鮮族,1965年出生于吉林省琿春市1992年畢業于中央民族大學美術系油畫專業1999年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第十屆研修班畢業1999至2008年分別舉辦兩次個人畫展。作品主要表現當代都市人們的精神世界、形象特征、生活現狀,運用強烈的形狀與色彩對比,重新構建自由的想象和敏感的形式,表達了新生代畫家的觀念
紅色的地毯,從路的一邊延伸到遠方。走在上面的不是那些忙著在閃光燈下擺拍的明星,而是你,是我,是他/她。
這條“紅地毯之路”并不是現實中的紅毯,而是每一個人理想的隱喻,是畫家李貴男的藝術之路,也是墨堂國際藝術館的新展。“紅地毯之路——李貴男繪畫展”在2017年9月9日到10月9日期間展出。展覽以25組作品,梳理了藝術家從早期古典主義到現實主義,再到表現主義的藝術風格發展脈絡。
符號
從籃球、蘋果等這些具象的球體到抽象的紅色圓球,從紅旗到紅色衣服再到天安門,李貴男的作品中總有一些謎樣的符號。但他總是不會特意去解釋這些符號,而是讓人深陷于視覺的迷宮中無法自拔。
如首次引入符號的《旗手》系列中,紅旗或是拿在人物手中,或是憑空立于畫面空白處。紅旗的符號并不是簡單的政治符號,馬蕭認為鋼質的旗桿與棱角分明的旗幟都指向武器的隱喻,用以自我防衛。而藝術家李貴男則在采訪中表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各個行業都有領軍人物,旗手系列想要表達的正是如此。”
這些符號如此看來只是簡單地將其視為政治符號反而顯得狹隘了。這些符號與人物肖像一起,代表著當代的世相百態,更確切地說是一種時代符號。
語言
在提到自己的藝術觀的時候,李貴男曾說過繪畫藝術的核心精神是崇高的人文精神。審美是指語言的審美,不是再現生活的美。語言的審美核心是藝術語言的組織形態,語言對于藝術家就像靈魂對于軀殼一樣至關重要。藝術別于客觀的感動,是客觀與主觀感受的混合物,精華在于主觀的感受。這些關于藝術觀的論述,在李貴男的畫面里有著最好的詮釋與印證。
濃重、絢麗、男性,李貴男近期的數幅人物系列再次推出他英雄主義式的畫面,并帶著由他自己解讀的隱喻:關于理想、榮耀,以及失落而不甘。色彩堆疊與剛硬的邊線,來自蘇聯繪畫的記憶和早期徳國表現主義的激勵,被他以一種本土北方油畫的魯莽、力度和頑強的自我證明的信念,錘煉為目前有如旗幟般的風格。
貴男1997年就讀中央美院研修班時,我是他們的班主任。班里的學生來自全國各地,都是國內已經嶄露頭角的畫家了。這些學生中,貴男給我的印象尤其深刻,出類拔萃。
他是中央民族大學的青年教師,經歷了嚴格的學院派訓練,功底扎實,但又不沉迷于學院的技術中,而是自覺探索再現與表現的平衡,尋找屬于自己的風格語言。
那批作品,意情貴重,格調硬朗。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紅衣老人》、《紅衣女郎》等。普普通通的模特在他的筆下煥發出不一樣的神采,雖然作了變形處理,仍然相當傳神,不光是面部五官,連手指的微妙動作和衣紋的細膩變化,都很好地傳達出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 自畫像 油畫 50cm × 60cm 2012 年
近些年,貴男的作品又有新的面貌。無論是《旗手》,還是《紅地毯》等系列,他保留了對人物形象的一貫敏感,又能根據不同的人物選擇更有針對性的形式,表達年輕女性的線條柔美,老人的滄桑、青年男子的硬朗,都在不同的形式中得到了深化。他總是能夠很好地尋找到普通人物的獨特之處,不浮泛地停留于表面,而是能夠進入他們的內心世界。藝術來自于生活,卻高于生活。畫家是思想家,作品是畫家思想的具體表現。他的這些作品源自寫生,注入了理念,發掘的深度遠遠超過一般意義上的寫生。這一點上他是很成功,很突出的,難能可貴。
貴男在當下復雜的藝術生態中堅持自己的道路。他注重藝術的本質,強調藝術的視覺化呈現,尤其看重藝術家的真誠和藝術操守。技術的磨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藝術的品質的升華更是如此。貴男潛心修道,藝事精進,成果可嘉。
祝賀貴男的畫展圓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