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甜

摘 要 P2P網絡借貸借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在江西省得到了爆發式的增長,期間頻頻爆出跑路事件,對監管提出了巨大的挑戰。本文從江西省P2P網貸平臺監管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出發,分析監管問題出現的成因,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相關的監管對策。
關鍵詞 P2P;監管;現狀;對策
一、江西省P2P網貸平臺監管現狀及問題
(一)P2P網絡借貸的相關概念
P2P網絡借貸即個人通過第三方平臺在收取一定的利息前提下向其他個人提供小額貸款的金融模式。通常出借人是個人,借款人可以是個人或非金融企業。借款人可自行發布借款信息,包括金額、利息、還款方式和時間,實現自助式借款,而出借人根據借款人發布的信息,自行決定借出金額,實現自助式借貸。在我國,借款人發布的借款信息更多的是依靠P2P網絡借貸平臺線下審核才能上線。
(二)江西省P2P網貸平臺監管現狀
2015年7月,為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和明確監管責任,十部委聯合發布《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強調加強對互聯網金融合理監管,并且明確了銀監會作為網絡借貸業務的監管主體。此外,2016年8月,銀監會出臺《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規定,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應向工商部門、通信部門等申請營業執照并備案登記。以上可知,目前江西省P2P網貸平臺同時受到證監會、工商和通信等政府部門的監管。2015年,江西省成立互聯網金融協會,從投資回報、風控等方面為江西省P2P行業提供把控服務。江西省P2P行業監管呈現金融主管部門+協會的模式。
截止2017年2月,江西省P2P網貸平臺上線的共有62家,其中27家存在跑路、提現困難和歇業問題,跑路和提現困難的平臺更是占大多數。大量的P2P網貸平臺倒閉讓投資者蒙受重大損失,更是對網絡借貸失去投資信心。
(三)江西省P2P網絡借貸監管存在的主要問題
1.征信體系不完善
貸款者信用調查對江西省P2P網貸平臺是個難題,因為央行征信信息并不對P2P網貸平臺開放。不但如此,央行征信信息內容有限,貸款者的非銀行貸款也沒有被完全納入央行的征信體系。一個貸款者可以在多個P2P網貸平臺進行貸款而其貸款信息不被其他P2P網貸平臺和銀行知曉,不良信用貸款者負債過多而無力償還債務時,P2P網貸平臺易出現資金鏈斷裂、提現困難問題,這對江西省整個P2P網貸行業產生巨大的破壞作用。
2.P2P網貸平臺信息不透明
目前江西各大P2P網貸平臺網站上,掛有的信息多為平臺簡介、招商信息和理財產品,涉及平臺資金運作、平臺運營和資產風控等信息并不透明。大多數平臺披露的資金情況也限于交易額及投資獲得的收益率等,而關鍵指標如壞賬率、違約率等投資者很難獲得。理財產品標的信息披露內容也差異較大,披露程度參差不齊。江西省各大P2P網貸平臺網站上,絕大多數會對標的融資者基本信息進行披露,然而對于還款資金來源、融資者信用等級、風險提示以及貸后資金流向等關鍵的風控信息披露較少,幾乎所有的平臺均未明顯揭示貸后資金的使用情況。此外,由于借貸資金期限不匹配、數額不匹配等原因,不乏平臺將長期標拆為短期標、大額標拆為小額標,在短期標即將到期前再次掛相應短期標,如此循環直到達到長期借款要求,然而這種方式給不知情的投資者帶來不確定性風險,容易引發問題貸款,造成損失。
3.行業缺乏統一標準
江西正常營業的P2P網貸平臺注冊資本多為1000萬元以上,1000萬以下的僅有兩家,其中博金貸的注冊資本是6480萬元,沃信財富的注冊是500萬元。各家P2P網貸平臺的收益率存在較大差異,其中壹心貸平均收益為8%,而豐盛金平均收益高達22.5%。目前并沒有正式的文件對P2P網貸平臺注冊資本及平均收益率做出相關規定,此前《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干意見》規定,民間借貸的利率可以適當高于銀行的利率,各地人民法院可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具體掌握,但最高不得超過銀行同類貸款利率的4倍,而P2P網貸平臺是否使用這個利率規定我們也是不得而知。此外,數據的統計口徑和計算方法不同平臺也不盡相同,以壞賬率指標為例,不同的網貸平臺關于壞賬的定義不同,期限從一個月到一年不等,計算基數也不同,多數平臺以累積成交額為基數,僅少數平臺以更為合理的待還余額作為基數。
二、江西省P2P網貸平臺監管問題的成因分析
(一)法律法規的不完善
目前我國P2P網絡借貸相關法律條文很少,《合同法》第221條規定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約定支付利息的,借款的利率不得違反國家有關限制借款利率的規定,前文中提到的《若干意見》規定,民間借貸的利率最高不得超過銀行同類貸款利率的4倍。2015年7月十部委聯合發布《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2016年銀監會出臺《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規定,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應向工商部門、通信部門等申請營業執照并備案登記,2017年2月出臺《網絡借貸資金存管業務指引》要求P2P網貸平臺由銀行存管資金。
以上可以看出我國P2P網貸行業的法律法規正在逐漸完善,特別是銀行存管資金很大程度上可以防止P2P平臺攜款潛逃,但是現有的法律法規還遠遠不能滿足監管P2P網貸行業的需求。目前,還尚未出臺明確規定P2P網絡借貸利率、注冊資本以及一系列行業標準的法律法規,低行業準入門檻導致江西省過多的P2P網貸平臺流于形式的注冊登記就上線營業,非法分子涌入P2P行業不斷詐騙圈錢。同時,信息披露制度、風險評估制度以及信用體系的不完善造成平臺信息不透明,投資者不能獲得準確的信息進行投資。
(二)政府監管不到位
目前,P2P網貸平臺由銀監會負責監管,由工商管理部門、網絡監管部門以及公信管理部門發放營業執照并備案登記。但這些政府監管部門對后續平臺經營活動缺少監管,導致江西省有不良P2P網貸平臺引入高風險標的,或者將大標拆成小標、長期標拆成短期標從而造成資金鏈斷裂、提現困難。此外,P2P網貸平臺多為擔保、第三方托管、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發展模式,政府監管不到位容易讓其鉆空子,不少平臺故意放松線下審核標準,或借空殼擔保公司擔保以至于P2P網貸整個行業都存在擔保能力薄弱問題和這個密切相關,甚至出現借助托管公司進行洗錢等行為。
(三)行業協會未充分發揮作用
江西省于2015年成立互聯網金融協會,旨在為江西省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提供服務,其中該協會為P2P網貸平臺的風控、投資項目、投資回報等作了一定把控作用。但是協會尚未為江西省P2P網貸行業制定統一的行業標準,也未對相關從業人員設立從業準入門檻和從業培訓以及職業道德規范等,所以有大量非法分子或缺乏相關專業知識的人員進入該行業,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該行業的正常發展。
三、促進江西省P2P網貸平臺監管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完善相關法律法規
現有的法律法規多針對傳統金融行業提出,在P2P網貸行業及整個互聯網金融領域法律還有待加強建樹。在現有的法律法規的基礎上,要以更加明確的法律法規形式出臺關于P2P網貸行業法律地位、行業準入門檻、平臺模式等文件,使得P2P網貸行業在申請營業資格、資金托管、平臺擔保以及標的審核方面有法可依。同時,站在法律法規的高度完善征信體系,將P2P網貸征信納入整個社會的征信體系中去。
(二)制定行業標準
加快制定行業標準,包括網貸平臺的準入門檻,還有平臺日常營業標準。自2013年P2P網貸爆發式增長,P2P網絡借貸平臺在江西省已經歷多重洗牌,不少不良P2P平臺已經退出互聯網金融市場,P2P網貸行業開始冷靜下來健康發展。所以更要嚴格準入門檻,讓具有資金實力專業知識的平臺進入網貸,促進P2P網貸行業良性競爭,持續健康發展。
同時,更加注重平臺日常經營標準的建設,要明確規定P2P網貸平臺業務經營范圍、借貸利率的最高上限以及資金調動。同時,P2P網貸平臺相關網站上指標計算要統一口徑,這樣不同的平臺數據才具有可比性。此外,要適度提高從業人員準入門檻,綜合考慮從業經驗和專業素養等多方面因素。最后,要建立健全信息披露制度,尤其是披露關鍵性指標、標的具體情況以及融資者資金使用情況及信用等,充分保障投資者的知情權。
(三)監管部門加強合作
目前江西省P2P網貸行業監管呈現出主要金融監管部門+行業協會的模式,政府強制性監管部門和互聯網金融行業自律組織加強合作,二者共同商討制定行業準入門檻、行業標準等,集合來自不同利益群體的意見,在有效監管P2P網貸行業的同時,保障平臺自身的利益。
參考文獻:
[1]盧馨,李慧敏.P2P網絡借貸的運行模式與風險管控[J].改革,2015,(02):60-68.
[2]劉婷婷,胡曉琳,李妍.我國P2P發展狀況及監管對策[J].金融經濟,2016,(16):124-126.
[3]周靜雯.P2P網絡借貸平臺監管研究[D].廣東財經大學,2015.
[4]李凱.國外對P2P網絡借貸平臺的監管研究[J].電子測試,,:1-2.
[5]孫揮.我國P2P網絡借貸平臺的監管建議[J].價格月刊,2014,(11):86-90.
[6]盧杰.我國P2P網絡借貸平臺監管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