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秀菊
摘 要:小學語文作為學生語言能力發(fā)展的最初階段,對于學生漢語思維的培養(yǎng)和語言表達等都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學三年級的學生,語文科目的學習與一二年級相比有了微妙的變化,正處于從趣味性過渡到知識性和領悟性的階段,因此,教師掌握好這個轉變的過程十分重要,就對如何打造趣味的小學三年級語文課堂進行探究。
關鍵詞:趣味性;課堂活動;語文課堂
一、教師要依據課程目標設計豐富的課堂活動,提高課堂的趣味性
小學生由于多動的特點,更喜歡在活動中學習,同時,由于小學生知識水平有限的特點,通過課堂活動可以讓知識變得通俗易懂,同時也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中完成學習任務。如,在講解《七色花》時,可以將班上的同學分為若干個小組,讓學生在小組內分角色進行扮演,然后在班級進行展示。這樣既可以增強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也可以增強學生之間的凝聚力、提高學生的自信心。
二、鼓勵學生多參與課堂討論與課堂活動,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語文是一門主觀性很強的學科,如果只是單純地灌輸給學生方法,不利于學生對相關學習內容進行深入的了解。社會學家曾有過一個調查,發(fā)現學生參與課堂討論的機會次數越多,對知識的掌握就更加深刻。因此,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師也應該了解這個規(guī)律,并結合新課改的相關要求,多鼓勵學生參與課堂討論與交流,敢于提出自己的問題與意見。比如,教師在講解第七課《小村莊的故事》時,可以鼓勵學生課前多預習,然后在班級復述這個故事,對于表現好的同學給予獎勵。這樣既讓學生對故事情節(jié)有了更多了解,也讓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有趣。
三、引用多媒體資源,豐富課堂教學形式
由于小學生在課堂上注意力很難集中,但是都對動畫、視頻、圖片等顏色鮮明、跳躍感強的事物十分感興趣,因此,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個學情,在教學設計中多使用多媒體工具,就可以始終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如,在給學生講《翠鳥》時,學生由于腦海中缺乏相應的知識儲備,僅靠書上的描述不能很好地想象出翠鳥的模樣,在這里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翠鳥的圖片,并對照課文的描述仔細分析,這樣學生就能將翠鳥的特征牢牢記在腦海中。另一方面,利用多媒體資源還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協調教材中課文重要與次要的關系,在教材中不需重點講解的文章,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資源進行簡單的介紹,如,在講解《女媧補天》和《夸父逐日》這兩個神話故事時,教師只需要找出相關的視頻讓學生觀看,概括出主要情節(jié),能夠領會其中的主要精神就足夠,不需要教師再組織學生單獨學習。
四、將課堂遷移到課外,讓學生在生活和實踐中學習
傳統的語文教學都是在教室中進行的,但是要想使語文課堂變得更加有趣、有意義,就需要讓學生多在實踐中學習,注重課下的練習。如,在講完《和時間賽跑》時,就是要教會學生在生活中珍惜時間,充分利用時間,還可以借用這個契機,讓學生養(yǎng)成反思的習慣,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每節(jié)語文課上、課前與大家分享自己在前一天的經歷以及自己學到的東西,這樣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善于思考和組織語言的習慣,還可以借著分享的機會了解學生的動態(tài),給予他們指導,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
五、引導學生養(yǎng)成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習慣
教學是一個雙向的過程,既要求教師要做好教育中的引導作用,也強調了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性。新課改開始后,更加強調要注重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獨立思考、自主學習是一個高效適用的學習方法,掌握了這個方法,學生在各個科目的學習中會變得主動,自身的學習水平也會提高,也更加有利于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生活。而要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首先教師就應該做到“簡政放權”,減少對學生課堂的直接干預,另一方面,教師也不是對課堂絕對的放任,教師需要在適當的時候做出引導,比如學生因觀點對立、針鋒相對的時候。同時,教師也要適時地對學生短期自主學習的成果進行檢驗,如,每堂新授課開始時,就出一道與今天將要學習的知識相關的題目讓學生解答,檢驗他們自主思考與學習的成果。教師也可以在班級設置一些朗誦、“課本變劇本”的活動,鼓勵學生多參與課堂。
總之,小學語文作為語文學習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學生語文學習的奠基階段,打造有趣的小學語文課堂可以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有利于提高學生對學習語文的興趣。因此教師要在實際教學中做好教學設計,多加入課堂活動與討論,盡量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在探究中學習;同時,教師也要善于利用多媒體等外部資源,豐富和拓展課堂教學,強化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曹利娟.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策略的有效性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7.
[2]魏琳.小學語文課堂理答現狀及策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