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淑宜
摘 要:語言文字訓練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語文課的靈魂。作為語文教師,應明確語文課的責任,在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根據多年的教學實踐,總結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語言文字能力的方法。結合當前教材文本實例,運用有效的方法,在引導學生與文本的對話中,適時引導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過程活躍,效果良好,收益顯著。
關鍵詞:語言文字;句群;邏輯性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教學中應正確指導學生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豐富語言積累,發(fā)展思維,使他們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葉圣陶先生也曾經說:“口頭語言的聽和說及書面語言的讀和寫,四項本領都要學好。”由此可見,語言文字訓練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語文課的靈魂。作為語文教師,應明確語文課的責任,在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讓語文課堂煥發(fā)語言文字的魅力。
一、品詞賞句,感受語言文字的奧妙
中國的文字,豐富、精湛且耐人尋味。語文教師要利用語文教材的資源,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適當引導學生進行品詞賞句。在品詞賞句中豐富學生的詞匯,提高學生理解語言文字的能力,感受語言文字的奧妙,促進遣詞造句能力的提高。
例如,教學《燕子》一課時,出示句子“青的草,綠的葉,各色鮮艷的花,都想趕集似的聚攏來,形成了光彩奪目的春天。”學生反復讀句子之后討論:句子寫得好嗎?說說好的理由。學生通過品讀,分析,對句子中的詞語有了深入理解,紛紛說出了詞語應用的精妙。有的學生說:“好在‘聚攏一詞,把春天萬物復蘇的景象寫出來了。”有的說:“好在‘趕集一詞,采用擬人的寫法,把景物寫活了,給人呈現了一副生機勃勃的春景圖。”眼看學生已經完全讀懂了這句話,我抓住契機提出進一步要求:“‘光彩奪目這個詞還可以換成哪些詞呢?”學生爭先恐后舉手:萬紫千紅、春色滿園、百花盛開、五彩繽紛、色彩絢麗……一連串的好詞在教室里回響,就在這嘈雜的搶答聲中,學生體會了詞語應用的規(guī)范性與語言表達的豐富性,感受到了祖國語言文字的奧妙,促進了學生積累語言的主動性。
二、交流感受,訓練語言文字的表達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教師不應該以講解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而應營造讓學生與文本對話的情境,注重學生的閱讀感受,在閱讀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
我在教學《鳥的天堂》7、8自然段后,引導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有同學問:“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樹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中的‘有一個新的生命指的是什么?為什么說‘在顫動”?按以往的要求只讓學生理解榕樹的生命力強就好。但這次我不滿足于要答案,而是想讓學生進行合作交流,讓學生在交流中各抒己見。首先,讓學生聯系上下文,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平時的積累,在小組內說說他們的理解。然后每組選派一個在全班中交流。結果,學生的回答非常精彩:有的說是風吹的,有的說是鳥動的,有的說是太陽的照射,有的說是樹葉綠得可愛,讓作者看花了眼,產生了錯覺,有的說是因為榕樹有著旺盛的生命力……為了觀點能被認可,他們在組織語言上下了苦功夫。這就是合作的目的,是交流的結果,比刻意的說話訓練有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從說到寫,體驗語言文字的應用
學習語文最終的目的是鑒賞和表達。這就決定了語文的另一方面重要任務——教會學生寫作。課文的語言是給學生示范的語言,教學中抓住課文典型的語言,加強說話訓練,能使學生語言規(guī)范化、準確化。這是習作的前提要求,要做到先說后寫、順序漸進。
1.結合句式,體驗語言表達的豐富性
對中年級的學生來說,說寫一句話沒有什么難處,但要說寫一個句群,卻常常出現言而無物、句式參差不齊、語序絮亂的現象。所以,在課文中尋找句群作為學生練習說寫的范例,是給學生創(chuàng)造語言表達訓練機會的重要條件。如,《桂林山水》這篇課文,描寫桂林山和漓江水的都是表達完整,句子優(yōu)美的排比句。教學時,教師可以抓住這兩個經典句子,讓學生熟讀后,模仿說一個排比句。由于有課文的句子為例,學生對句群有了全面的認識,表述起來輕松自如,句式完整,描述具體、生動。
2.結合板書,體驗語言表達的邏輯性
板書是課文的線索,是文章的綱領,通過板書的詞句可以看到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生組織板書內容進行語言表達,既降低了說話難度,又使說話內容主次分明,中心突出。如《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這一課,教師把魯迅先生幾個事例用小標題的形式板書下來,然后總結出“伯父就是這樣的人”“為別人想得多,為自己想得少”這個中心。總結全文的時候,讓學生看著板書,用“因為……所以……”的句式概括課文的中心思想,使魯迅先生的行為處事與他受大家尊重的結果因果分明,語言的邏輯性明顯加強。授完這一課之后,相機出示兩三篇課文的板書,讓學生用同樣的方法總結復述,實踐了方法的遷移。通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之后,學生不僅在口頭語言上有了很強的邏輯性,還把這種口頭語言的邏輯性應用于自己的寫作中,實現了讀寫的統一。
語文課的教學,是母語教學的課堂,我們應該通過語文課的教學,讓學生掌握母語的知識,且能說,會寫,讓語文課為母語的教育打造平臺,讓語文課彰顯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讓語文課因有語言文字的訓練而精彩。
參考文獻:
[1]楊士榮.語文新課程生態(tài)課堂教學探索[D].山東師范大學,2005.
[2]魏靈霞.新課程語文教學中的生命教育探索[D].山東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