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華
摘 要:采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是目前我國農業發展的過程中重點推廣的技術之一,使用測土配方施肥可以更好的發揮化肥的功效,同時降低化肥的污染,值得大范圍的應用。本文主要分析了測土配方施肥項目在勐朗鎮推廣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關的解決方法和措施,供農業發展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測土配方;施肥;推廣;問題;措施
勐朗鎮地處北回歸線以南,屬亞熱帶氣候,壩子炎熱,山區河谷地帶溫和,雨量充沛,熱量資源富足。年平均氣溫18.9℃,最高氣溫37.2℃,最低氣溫-1℃。全年無霜期240—280天,年日照時數2118.9小時,相對濕度79%;年降雨量1200—2400毫米之間,年平均蒸發量在1600毫米左右。冬無嚴霜,夏無酷暑,日照充足,雨量豐沛。測土配方施肥補貼項目是國家和省出臺的一項惠農政策,是以提高肥料利用效率,科學施肥技術入戶率、到位率、覆蓋率,促進農業增長方式轉變,綜合提高農業生產力,確保糧食生產穩定發展,減輕農業面源污染,達到農民節本增效的一項重大技術措施.項目主要圍繞“測土、配方、配肥、供肥、施肥指導”五個環節開展工作。目前,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還有很大的發展和應用空間,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勢在必行,但是在推廣使用的過程中還存在不少的問題,現就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解決方法。
一、勐朗鎮測土配方施肥推廣中存在的問題
1.從化肥施肥情況的數據看,磷肥的施用量不足,而氮和鉀有些超標;平衡施肥的理論是按照產量指標和每百千克籽實所需的氮、磷、鉀數量結合土壤化驗值確定施肥配方。各種養分之間還有互相制約的關系,決定作物產量的元素是作物需要量大而土壤中相對含量少的元素。如果按配方施用量大,超出的部分不僅是肥料的浪費還造成農業成本增加,同時某種元素施用量大還會制約其他元素的吸收,同時也會造成面源污染,還易造成肥害和威脅農產品質量安全。
2.從農家肥的施用情況看,雖然有農家肥的戶數占52.3%,但施用量普遍不多,一般僅占耕地面積的30%,說明農民對農家肥的施用不夠重視。農家肥具有增加土壤有機質,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的作用。由于農家肥的施用不當,有機肥的減少,容易造成土壤砂化、鹽漬化、耕層板結,導致土壤理化性狀變劣。
3.化肥市場問題。由于化肥市場混亂,品種繁多,農民有時受價格、賒銷等因素影響,買肥忽視了含量,不但造成物非所值,在人力、財力上相對吃虧,同時養分比例不盡合理,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4.沒有做到因地、作物、因品種施肥。因為不同的地塊養分含量不同,不同作物需要的主要營養元素也有差異,不同品種對肥水條件的要求也不一樣,所以,必須因地、因作物、因品種合理施用肥料。有的農戶不管化肥的含量,不分地塊,不分作物及品種,隨便施肥,造成氮肥明顯過剩,產品品質下降、產量降低。在一次性肥料的使用上,由于存在惰性心理,有的不管是沙土地還是輕堿地,統統使用一次性施肥。由于風砂土漏水漏肥,不適于一次性肥料的應用,所以應杜絕一次性肥料的應用。一些農戶在砂土地上應用一次性肥料,造成的死苗和三類苗的較多。
5.試驗技術滯后。由于專業技術人員少,隊伍青黃不接,知識老化嚴重,不適應農業快速發展的需要。當前一些新型肥料層出不窮,而相應的檢測標準則出臺滯后,套用現有的標準,不僅缺失合法性,而且還常會影響可操作性,導致準確性不夠。
二、勐朗鎮測土配方施肥推廣的對策
1.領導重視,成立鎮測土配方施肥項目領導小組
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的推廣,要求參與人員充分認識測土配方施肥的科學性、嚴肅性,深知當地土壤種類及其分布狀況,全面掌握耕地地力情況及農業生產現狀,掌握正確取樣方法和肥料效應試驗操作程序,因此,組織培訓一支有強烈責任心、事業心、素質過硬的農業專業技術的土壤肥料農業科技隊伍,是高質量完成測土配方施肥項目的前提和保證。
2.加強和完善土壤肥力監測體系和機制
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應重點抓好兩個方面的工作,一是鞏固和提高測試分析手段,二是把土壤監測和田間管理納入經常化。土壤監測要定點、定作物長期進行與跟蹤,田間肥效試驗要以土樣及作物樣品測試為依據,再根據主要栽培作物種類、土壤肥力確定肥效試驗參數。廣泛開展肥效田間試驗,逐步摸清作物需肥規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應,建立不同區域、不同作物的施肥指標體系完善大田主要糧食作物肥效試驗的同時,積極開展蔬菜、果樹及其它經濟作物的施肥指標體系建設,使測土配方施肥覆蓋的作物更加全面。
測土配方施肥需要多種養分的有機結合,讓農民依據配方卡自行調配養分組合,但在目前推廣難度還是很大。直接推廣使用配方肥料,是測土施肥技術的物質載體。是農業科技的物化形式,可變指導為引導,便于廣大農民接受。通過政府協調建議運用“技術物化”手段加大工作推進力度。適當放開配方肥生產許可審批權限,加強技術監督和農業部門的協調,進一步擴大“傻瓜肥”生產,為農民群眾轉變粗放的施肥方式提供便利條件。
3.加大培訓指導力度,加快測土配方施肥新技術的示范推廣
技術創新是保證測土配方施肥長效性的科技支撐。要加強與科研院校和上級業務部門聯系合作,積極爭取他們的支持和幫助,結合勐朗鎮實際,不斷引進、完善施肥技術和指標體系,不斷提高測土配方施肥的技術水平。
加大技術培訓和咨詢指導服務力度,確保技術入戶到田;要加強對農業種植大戶、科技示范戶、重點戶等提供更加細致的個性化服務,通過大戶帶動,使廣大農民接受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要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和工作制度,鼓勵和支持科技人員深入鄉村、農戶和田間地頭,開展技術培訓和指導。
4.強化長效機制意識
測土配方施肥從起步到指標體系的基本建立需要3~5年的時間,作物品種的更替、土壤肥力的變化都需要指標體系不斷補充完善、測試化驗長期堅持。各級政府及農業主管部門應多方爭取經費支持,樹立測土配方施肥長效機制建設的思想,積極探索和實踐長效機制的運行模式,真正建立測土配方施肥的長效機制,使之達到預期效果。
三、結論
綜上所述,為了能夠提升測土配方施肥的推廣效果,讓更多的農戶能夠采用測土配方施肥的技術,一定要抓住當前存在的問題,并且有針對性的解決與應用,達到配方肥廣泛普及,才能夠確保勐朗鎮的農業施肥更加富有成效。
參考文獻:
[1]李秋霞,黃馳超,潘根興.基于資源環境管理角度推進測土配方施肥的方法探討[J].中國農學通報,2016,08:167-175.
[2]李小強,岳里奇,張文彥,成武裝.富平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現狀、存在問題及解決對策[J].陜西農業科學,2016,08: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