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正英
摘 要:雷山縣通過特色水稻品種的保護與開發,穩定糧食的總體生產面積,豐富特色水稻的品種結構,從而增加農民的實際收入。本文探討了雷山縣針對特色水稻開發保護所采取的具體措施,并總結了相應的高產栽培技術,以供參考。
關鍵詞:雷山縣;特色水稻;保護;開發利用
一、特色水稻概述
1.概念。所謂的特色水稻,其中包括很多有色稻米,例如黑米、紫米、紅米等,這種稻米往往具備較高的蛋白質、礦物質元素和維生素含量,在黑米中還包含錳、鋅、銅、鈣、磷、鉀、鎂、鐵等無機鹽,以及普通稻米缺乏的維生素C、葉綠素、花青素、β-胡蘿卜素和強心甙等,因而營養更為豐富,有良好的食療與保健作用。由于黑米、紫米和紅米色素本身屬于天然色素,無毒性的同時還保持了植物體內的豐富營養,因而能夠作為食品的著色劑,其發展前景非常誘人。
2.常見的特色水稻品種
(1)“宜香優2115”。該品種的特色水稻,其全生育期為156d,株高達到117cm,穗長則為26cm,約每667m2(1畝)的有效穗可達到15萬,穗的平均著粒為156粒,結實率是82%,千粒重32.8g。該水稻具有良好的抗稻瘟病、稻曲病能力,其平均的產量達到每623kg/667m2。該水稻所產出的米質指標如下:出糙率是80.6%,精米率72.9%,整精米率54.5%,粒長7.6mm,長寬比2.9,堊白粒率15%,堊白度2.2%,膠稠度78mm,直鏈淀粉含量17.1%,達國標優質2級。用該稻米做成的米飯入口清香,松軟適中。該品種水稻適宜種植在云南、貴州、重慶的中低海拔秈稻區。
(2)“天優1177”。該品種屬于早熟秈型三系雜交稻,其全生育期為158d,株高可達到94.6cm,每667m2有效穗15.5萬,穗長為23.7cm,穗實粒數平均達到140.7粒,結實率為78.3%,千粒重29.2g。水稻粒型較長、粒重較大,穎尖呈現紫色、無芒,后期轉色好。其指標如下:出糙率80.1%,精米率67.8%,整精米率53.5%,堊白粒率68%,堊白度6.8%,粒長7mm,長寬比2.9,膠稠度72mm,直鏈淀粉含量16.6%,其平均產量為每583kg/667m2。
(3)“廣兩優800”。該品種的全生育期約為133d,株高達到112cm,穗型較為短粗,莖稈彈性好,株型緊湊,分蘗力強,具有較強的抗病能力。同時還能夠抵抗高溫與低溫,耐肥抗倒,因而適宜進行機械化收割。其質量指標為:出糙率78.8%,整精米率61%,堊白粒率18%,堊白度3%,直鏈淀粉含量21.7%,膠稠度57mm,長寬比3,達國標優質2級。米粒晶瑩剔透,米飯香軟可口,食味佳。
二、雷山縣特色水稻的保護與開發利用
1.概況。雷山縣境內的水稻老品種種質資源豐富,品種品質優良,抗寒耐瘠性強,適宜于中低產田的種植。因此,歷年來,我縣絕大多數農戶是為了不讓路程較遠、土壤貧瘠、山谷高深的低產田荒廢而選擇種植本地品種,廣種薄收,粗放經營。在這種種植模式和自然環境的長期選育過程中,塑造我我縣本地品種優良的品質特性。然而在雜稻的產量優勢與大量強壯勞動力外出務工的形式下,我縣本地品種種植面積不斷縮減,甚至多個品種已經被淘汰。
2.保護措施。為了保護我縣本地品種種質資源,2015年雷山縣種子管理站在縣農業局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在全縣范圍內共收集到本地水稻品種包括:半芒谷、大紅米、哪剛毛(苗語)、黑芒糯、貴槽、雷山望豐烏響村(未命名)、清香型紅米等7個品種,在大唐鎮桃江村進行保護性種植,但由于2015年的陰雨天氣較多,而本地品種對稻瘟病的抗性較弱,導致有4個品種基本絕收,其他品種也在不同程度上遭受稻瘟病的危害。2016年再次收集到7個品種,在大唐鎮新聯村加以保護種植,種植面積為9.84畝,目前長勢良好。種植的品種有:大紅米、清香型紅米、糯香型紅米、半芒谷、雷山望豐烏響村收集到的一個品種(未命名),黑芒糯、紅芒糯、雷554。
3.開放利用。從2012年,以雷山萬城經濟開發商貿有限公司為代表,開始以公司+農戶的模式對累傷紅米開發利用,紅米種植面積有所增加,紅米品種開始得以保護傳承。雷山萬城經濟開發商貿易公司經營的紅米主要有清香型紅米和糯香型紅米兩個品種。全縣從2012年種植的423畝增加到2015年的5139畝,每年以成倍的面積遞增,種植農戶也成倍增加,有2012年的一個鄉鎮238戶輻射到2015年的8鄉(鎮)2820戶,價格也從2012年的5元/kg出田谷上升到2015年的9元/kg;總產量從95.2噸上升到350噸。
4.下步工作計劃
(1)進一步加強對本地品種種質資源重要性的認識,做好保護性種植工作,確保我縣本地水稻老品種得以保護和傳承;(2)積極爭取縣委縣政府領導的支持,在全縣范圍內收集更多的本地老品種,從水稻為突破口,擴展到本地玉米、馬鈴薯、辣椒等農作物種質資源的收集和保護種植研究工作;(3)進一步加強對本地品種的開發和利用,支持企業對本地品種的開發、利用、經營,促進本地農作物品種朝多樣化發展。
5.成果。“春種一粒粟,秋收萬粒籽。”金秋時分,雷山縣望豐鄉迎來了收獲的季節。田間金黃的稻浪和人們忙碌的身影相得益彰,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錦上添花的是,該鄉今年試種的特色優質水稻——紅米,喜獲豐收。
近年來,該鄉以確保糧食安全為底線,以堅守耕地紅線為抓手,以促進農民增收為目標,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發展特色產業為突破,不斷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嚴格落實各項惠農惠民政策,積極探索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依托優越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嘗試種植紅米,同時,組織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開展種植技術培訓,實地指導農戶強化田間管理,科學應對旱情疫情,切實保障紅米的出產率。
紅米的產量雖然只有普通水稻的五到六成,且管護成本較普通水稻要高,但因其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礦物質、維生素等高營養成分,加上口感軟中帶韌、噴香宜人,備受市場青睞。該鄉瞄準這里面廣闊的發展前景,先在全鄉多個村試種,并且要求只能使用菜枯、發酵農家肥等有機肥,禁止使用任何化學肥料、農藥,做到“無公害、無污染”,全力確保紅米的品質,爭取一招打響名號。
據統計,該鄉今年共種植優質紅米432畝,分為清香型340畝,糯香型92畝,按照市場價清香型稻谷3元/kg,糯香型稻谷7元/kg計算,優質紅米今年產值可達41.6萬元,該鄉明年將擴大種植面積,讓更多農民參與其中分享紅利。
三、特色水稻種植推廣應用的措施
1.種植特色水稻經濟效益明顯。2012年、2013年,多處景區、街鎮擴大了對于特色水稻品種的開發與種植栽培,面積達到13.3 hm2,其中甚至有街鎮聯合米業公司,共同開展對于當地栽培的紅米新品種的推廣種植,平均產量可達到400 kg/667m2,并以高于雜交稻約50%的價格來回收稻谷,經過精加工包裝之后,售價為18元/kg,效益相較于普通稻,要增加約2300元/667m2,且黑米、黑糯米的效益會更高。
2.篩選出的特色水稻品種。根據當地存在的不同稻作區耕作習慣,通過采用相應的良種良法,能夠達到以點帶面的目的,甚至在旅游景區、觀賞農業區進行定點種植,在增加觀光項目的同時提高種植效益,其中尤以紅米、黑米的外觀特色與食用品質較高,因而能夠推動旅游產業、大米加工企業以及米業市場的發展,對于穩定糧食的種植面積、豐富糧食品種結構、增加農民收益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四、結語
在常見的特色水稻品種中,尤其以黑米、紫米、紅米水稻等品種的種植,得到了推廣,從而豐富了當地的水稻品種結構,促進大田水稻的多元化發展,填補了雷山縣特色水稻產業發展的空白,既可給稻米市場增加特色,又可豐富農業旅游資源,為區內農民增收開辟了一條新的道路。
參考文獻:
[1]劉士玢.有機水稻栽培技術研究[J].農村實用科技信息,2014(9):12-12
[2]謝群山,王繪袆.淺談有機水稻栽培技術[J].福建農業,2015(1):67-68
[3]王艷,任米燕.重振水稻特色產業再治鹽堿撂荒耕地[J].現代農業,2015(8):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