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紹萍
摘 要:針對武定縣鮮切花生產現狀及有利條件、存在問題,提出做好規劃,加大投入,引入龍頭企業,建設種植加工基地,擴大種植規模,走“企業+基地+農戶”一條龍的規模化發展,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
關鍵詞:武定縣;鮮切花;生產現狀;存在問題;發展規劃
玫瑰作為鮮切花中常見的一種,為薔薇科,薔薇屬落葉灌木,是我國傳統的觀賞花卉,具有花色鮮艷、花姿優美、香氣濃郁的特點。另外,玫瑰花含有人體所需的18種氨基酸和多種微量元素,具有通絡活血、美容養顏等功效。近年來,鮮切花的發展相當迅速,隨著鮮切花需求量的增加,栽培面積將進一步的擴大。
一、生產現狀
武定縣發展規模化種植鮮切花始于2010年,目前,鮮切花種植面積167hm2,種植戶300多戶,實現產值2000多萬元,形成了以獅山鎮龍之洲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建設20hm2育苗基地為主,建設33 hm2種植加工基地為主的規模化發展格局。通過規范化的種植、加工和銷售,采取“合作社+基地+公司+農戶”的運作模式,鮮切花種植基本實現規模化、本土化生產。
二、發展優勢
1.市場前景廣闊。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鮮切花的營養價值的深化,鮮切花的需求量逐漸增加,據估計,今后三五年內,鮮切花市場銷售前景廣闊,需求量呈逐年遞增趨勢,照目前的種植規模,還有90%市場空間待開發。通過鮮切花基地的建設,做大做強我縣花卉產業,提質增效,擴大出口,極大的刺激鮮切花產業的發展。使鮮切花產業成為我縣農業經濟發展的增長點,新亮點,農民增收的新途徑。
2.自然條件優越。武定縣氣候涼爽,土地肥沃,種植鮮切花的地區海拔1800~2400m之間,平均氣溫15.8℃,年降雨量999~1100mm,非常適宜鮮切花種植。
3.基礎條件好。武定縣群眾種植鮮切花具有一定的經驗,群眾基礎好,勞動力充足且成本低,經過多年持續不斷的加強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全縣農業基礎設施得到較大改善,農業發展后勁明顯增強,為推進鮮切花產業化的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4.區位優勢。武定地處昆攀經濟區重要位置,G5高速、108國道穿境而過,交通便捷。根據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制定的《云南省滇中城市經濟圈區域協調發展規劃》,作為“四級”之一的武定祿勸增長級,設立生態、觀光產業園區,發展現代農業,科技文化創新,環保等新興產業規劃,具有較好的區位優勢。
5.生態環境優勢。武定縣生態環境較好,鮮切花種植區,無“三廢”污染,農業環境清潔,產地環境符合鮮切花生產標準,而且鮮切花種植區已獲產地無公害認證。
6.各級黨委政府重視。武定縣高度重視鮮切花產業的發展,把鮮切花作為高原特色重點產業項目來抓,積極爭取立項,整合資金加大扶持,在政策和資金上加大鮮切花種植的扶持力度。
7.種植發展已初具規模。目前全縣已種植鮮切花167 hm2,已初步形成育苗、栽培、加工銷售產業鏈,走“企業+加大+農戶”的運作模式。種植鮮切花經濟收入高于其它糧食作物。農民在種植鮮切花中獲得較好效益,發展鮮切花產業的積極性較高。
8.技術力量雄厚。武定縣設有農技推廣機構,縣級種植業機構高級職稱12人,中級職稱33人,初級職稱15人。鄉級有高中級職稱46人,初級職稱68人,技術力量雄厚。
三、存在的問題
1.產業基礎薄弱。雖然種植已初具規模,但專業合作社不多,公司僅有一個,且規模、實力較弱,目前加工單一,大部分以銷售鮮花為主。
2.科技含量不高。一方面,由于農民群眾科技文化素質不高,對適用技術的應用能力不強;另一方面,種植鮮切花投入相對較大,由于缺乏必要的資金投入,對新技術、新品種的引進、示范、推廣力度不夠,致使我縣鮮切花產業中科技含量不高,發展種植滯后。
3.組織化程度低。目前僅有獅山鎮龍之洲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規模化生產。公司生產規模有限,種植1400畝。加工滯后,加之武定縣財政困難,扶持資金較少,對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扶持不夠,影響鮮切花的發展。
4.品牌意識不強,無知名品牌。目前,我縣鮮切花產業還處在銷售鮮花階段,加工滯后,無知名品牌,市場競爭力不強。
四、發展對策
1.縣委政府重視,加強組織領導做好鮮切花產業的發展規劃。政府成立鮮切花產業項目開發領導小組,由分管農業的副縣長任組長,各有關單位領導為成員,負責武定鮮切花組織領導工作。根據武定縣鮮切花的發展及廣闊的市場前景的要求,結合綠色食品產業的發展制定鮮切花發展規劃,其實做到組織措施到位、督促落實到位,協調解決好發展鮮切花產業中遇到的問題。
2.建立資金投入及政策扶持機制。在積極爭取上級項目資金扶持的同時,縣財政每年安排一定的資金,用于扶持鮮切花的規模化、標準化的種植加工;積極運用,財政貼息、補貼等方式,引導各類金融機構增加對鮮切花種植加工的貸款。
3.資金科技投入。堅持依靠科技,提高科技轉化貢獻率,轉變產業化經營的經濟增長方式。依托獅山鎮龍之洲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走“公司+基地+農戶”的產供銷一條龍經營模式,由小規模、粗放型向規模化、節約型、規范化、標準化栽培管理。即栽培規模化,管理規范化,生產加工標準化。提質增效,增加農民的收入。
4.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土地整理開發,配套田間、溝渠、機耕路一體化,做到排灌方便。配套設施農業,做到全天候生產。
5.制定生產加工標準化生產體系,加強基層農推體系建設,不斷培訓更新縣鄉農技人員知識,提高農技人員服務指導水平。
6.培育知名品牌,增強品牌意識。加強品牌培育,爭取培育1~2個鮮切花品牌認證。增強品牌意識,品牌效益,以品牌增市場,以品牌創效益,以品牌樹形象。
7.加強信息平臺建設,拓寬銷售渠道。
8.加強鮮切花質量標準建設,保障鮮切花質量,增強鮮切花市場競爭力。
通過各方面的努力,大力發展鮮切花產業,使鮮切花產業成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新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