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向東
十堰市實驗中學湖北十堰442000
強化學習創新發展精細管理鑄實品牌
——國培計劃(2012)“楚天卓越工程”學習培訓感悟
馬向東
十堰市實驗中學湖北十堰442000
回顧一個月在華東師大的緊張而愉快的學習生活,仿佛經歷了一場頭腦風暴洗禮,掩卷靜思,思緒翻滾,滿載而歸。這是一場全新的充滿正能量的學術盛宴,博大精深的學術思想,靈活務實的培訓方式,豐富多彩的學習“風景”,切實可行的操作方案,與我們一路相伴相隨,令我獲益良多。帶著欣喜和希望,我回到了本職實踐崗位,開始了自己的消化與探索。
本次授課的教授們都是學養深厚的專家學者,在各自的研究領域都是造詣精深的領軍人物。講課時高屋建瓴而又深入淺出,視野獨特新穎,聽后使人深受啟迪。
(一)樹立追尋“教育家”的氣度和胸懷
習近平總書記“中國夢”令我們每一個中國人心潮澎湃,作為有追求的教育工作者,成為一名有思考力、踐行力的小“教育家”,應該成為我們努力的夢想。作為校長,培養健全發展、篤學上進的學生,建設幸福耕耘、高邁發展的教師隊伍,打造追求卓越、健康和諧的育人樂園就是學校的成功!當下教育形勢日漸開放,教育理念漸趨開容,什么樣的人可以謂之教育家呢?杜教授告訴我們,他應該是創造性地應對和解決時代教育課題,是教育和實踐發展的推進者;廣泛吸取中外歷史上的文化遺產,是民族和人類優秀教育傳統的繼承者;思想與實踐具有廣泛而深遠的影響,是民族乃至人類精神財富的創造者。同時,他個人還應該有豐富的教育實踐,有悲天憫人的情懷,有獨立的人格,有出眾的教育思想。
(二)做課程改革的積極推動者、參與者
新課改推行已11個年頭,在經濟全球化、資訊網絡化、政治民主化、文化本土化的時代背景下,當代學校教育處于整體轉型與變革之中,我們的課改面臨為這個時代辦什么樣的學校,培養什么樣的人的問題。在這方面,我感觸最深。首先,必須進一步樹立信念。體悟時代和人生,感悟時代和生命成長的過程,這是教育者做到家、做到根的要求。其次,必須進一步改變觀念。教師教學應該關注的是學生如何獲取知識的能力。我們必須樹立教學方式變革的新的知識觀:記中學→做中學→悟中學,幫助學生建立合理的知識結構,而不是簡單的學科知識。第三,必須進一步改變行動。羅杰斯的《個人形成論》中講到,教師在任何時候都應該成為一個積極的建設者。這是一個點燃火種的職業,最需要健康的心態和平衡的能力,課堂教學是課程實施的主渠道,課堂教學面貌是否有更大的改觀、課堂教學質量是否進一步提高直接關系到“二期課改”實驗的成敗,要想使課改落到實處、取得實效,最關鍵的工作是深化課堂教學改革,通過我們的努力,形成平等、和諧、開放的教學氛圍。“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和情感,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在課堂中,多做俯下身來的師生合作,多些關愛和激勵,讓學生有更大的動力和興趣學習。(三)樹立批判思維,謀求教師專業發展的新路徑
目前我們的專業發展進入了一個高原期,或者說是職業倦怠期,我認為這也是專業成長的危險期。在聽了王建軍教授的《教育變革與專業發展》后,對我的思維沖擊很大。盡管我們的專業面臨教育本身的發展、社會期望值高漲、競爭壓力大、職業價值新認識等諸多挑戰,但仍要堅持專業發展由理智取向、實踐--反思取向向生態取向方向邁進。
1、成為堅持、不斷內化的學習者。我們要注重不斷學習和內化提升。堅持多讀書并及時寫下書評。優秀教師不是任命的,是靠自己去自覺追求的。只有通過讀書,我們才能成為一個“豐富的人”,才能豐富自己的課堂“隱形資源”,吸引學生。
2、成為細致、有觀察力的研究者。教科研立足于研究本身的問題,實踐本身的改進,循著“問題--設計--行動--總結”的基本過程做下去,一定會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一個教師堅持把教育的問題、家庭教育的問題、個人成長的問題,都寫到日志中,在梳理中也會是一種巨大的成長。教師要做研究者、觀察者,基于學校、地區的問題,提出思考,一定是有價值的,也能夠推動教師的專業成長。
3.成為堅韌、努力向前的行動者。其一,以自己的率先垂范引領學校、教研組的“教師文化”,因為教師都生活在某一專業文化群中,其教學觀念與行為策略的形成,受“教師文化”或“教學文化”的影響。其二,熟悉掌握探索出適合自己的評課話語結構。其三,倡導改革校內外“聽、說、評課”活動形式,重新定位聽評課的功能,多用“展課”作為案例,討論我們自己的動態生成等。其四,積極實行并堅持每學期為每一位教師錄制一節課,改眾評為自評,通過看錄像分析自我課堂,從而達到改進自己的教學實踐目的。總之,我們對教師職業的敬畏和對專業學習的孜孜以求,一定會使我們在專業領域上保持一種合節拍的努力與收獲。
從事教育行業二十三年,客觀地說,或多或少已產生了教師職業的倦怠,怎樣走出職業倦怠,突破高原期,實現第二次成長呢?一個月來聆聽了華東師大各位名師的講座,令我茅塞頓開,重新點燃了對教育的新期待。
(一)樹立終身學習的信念,多讀指導教育人生的“理論之書”
教育工作是追求境界的。因而,教師應該成為一個讀書人。好老師必須通過多讀書,才能引領學生成長,才能以自己的“厚重”讓學生體驗到幸福快樂。從而達到教育用生命感動生命,用心靈滋潤心靈,用靈魂喚醒靈魂的目的。老師要具備這樣的教育能力,就要不斷地讀書,而當你走進書的時候,你就會把自己的既有的經驗激活,把它變成一種思考力。讓閱讀、交流、實踐、反思、記錄、寫作,成為我們今后的一種行走方式吧。
(二)著眼當下的工作實際,身體力行書寫好自己的“實踐之書”
培訓班班主任程亮教授說培訓只是一種專業發展的資源而已,專業發展離不開課堂土壤,扎扎實實做好自己的工作才能發展。聯系我們學校正在進行的“整體建構自主高效課堂教學研究”課題實驗,該研究始終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并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始終相信和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重視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更何況它關注的又是真實的問題、實際的問題、自己的問題,所以我們要充滿自信,克服一切阻力開展下去。這就是我的實踐,這就是我們的價值所在。當然,我們要認真反思過去的做法,不是為研究而研究,而要把日常教學工作與研究融為一體,自覺形成“工作即研究,研究即工作”的氛圍。我想,只要我們的課堂充滿生命拔節的聲音,我們的學生一定是快樂的!我們的老師一定是幸福的!
(三)改革自己的思維力,全心全意寫好精彩幸福的“教育之書”
讀經典作品的人,聽古典音樂的人,不說假話的人,相貌有清氣。善良的人,愛大自然的人,面有和氣。高智的人,散發潤氣。每張臉上都有自己經營多年的風景。一個人,不是有了知識就能做好一名教師,一個教師最重要的是不斷超越過去的自己。超越自己就要以樸素的感情,調整自己的心態;以奉獻的精神,從事崇高的事業;以高超的技藝,展示個人的才華;以不斷的追求,提升自己的價值。到那時就會發現教育不是犧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復,而是創造;教育不是謀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本身。作為教師,面臨多方面的競爭和挑戰,我們要用積極的心態和思考與時代同起伏,共命運。通過不懈努力,創造不辜負時代的業績。
今后,我將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扎實的作風,迎接新任務、新挑戰,進一步加強學習、拓寬視野、提高政治思想和管理水平,以敬畏之心對待肩負的責任,以進取之心對待從事的事業,以真誠之心對待全體師生,認真履職,以身作則,和班子一道團結和帶領實中干部教師為學校的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