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 紅
河南理工大學萬方科技學院會計學系河南鄭州450001
我國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改革策略研究
喻 紅
河南理工大學萬方科技學院會計學系河南鄭州450001
在全球化、國際化的語境之下,我國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亟待轉變,不僅要培育具有英語語言能力的人才,還要培育具有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新型英語人才,并且要充分運用現代網絡信息技術,對現有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加以改革和創新,探究影響我國大學英語教學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深層原因,采用多元互動的大學英語教學信息化模式,培養學生的英語跨文化交際能力和英語創新思維能力,更好地在信息技術環境下,培養學生的英語語感和跨文化意識。
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改革;策略
在中國的英語改革歷經轉折和改革之后,還是顯現出不盡人意的問題,在中國大學的英語教學模式下,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較強、語言應用技能也基本熟練,然而,學生的英語語感能力、語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較差,為此,我們應當深入探索中國大學英語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探索深層的原因,并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采用多元互動的教學模式和跨文化交際的英語教學模式,引領中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進入到一個新的水平。
跨文化交際在語言學的教育方面體現出其不可忽視的價值,它對于英語教學的思路拓展和延伸,有極為重要的指導意義和效果,尤其是在當前全球經濟文化交流日益頻繁、政治溝通逐漸密切的形勢下,跨文化交際揭示出語言與文化的關系,并意識到跨文化交際在英語教學中的巨大潛力。我國對于跨文化交際的研究開始由許國璋引入和介紹,隨后又有北京外語大學的胡文仲教授和北京大學的關世杰教授,他們逐漸深入對跨文化交際的研究,并將引入中國大學英語教學模式之中,推進了中國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改革,不斷提高跨文化交際在我國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影響,提升了高校英語教師的跨文化意識。因而,可以說我國大學的英語教學模式改革進入到了一個嶄新的時代——跨文化交際的時代,它已經成為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改革的全新理念和模式,并與傳統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相區別,體現出其巨大的英語教學潛能和實用價值。
在我國的大學英語教學課程教學要求之中,著眼于對學生的英語語言綜合應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為目標,通過各種有效的教學手段和策略,刺激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發學生對英語語言學習的深入思考,更好地實現不同文化之間的接觸,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素養和跨文化交際能力。
在我國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改革的進程中,要以跨文化交際英語人才為培養目標,提升學生的英語語言應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然而,在跨文化交際的過程中,學習者會受到以下因素的影響,而影響英語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提升:
1、語言的局限性因素
處于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在交流的過程中,語言交際中的文化障礙是首要的問題,它使交際雙方產生在不同層面上的障礙,這主要是緣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詞匯、發音、語義概念等不同而導致的。例如:漢語中的“紅茶”,用英語表達為black tea,而不是red tea;還有英文中的brown sugar翻譯成漢語應當是“紅糖”而非“棕色糖”。
2、思維習慣的差異性因素
不同文化背景的思維習慣也顯現出較大的差異,人們使用的語言結構會影響到他們的思維習慣和方式,語言作為一種代碼形式,對于人們的思維顯現出限制作用。如:中國的象形文字突顯出中國人的形象思維方式;英文則是音素文字,它具有扎實的形式邏輯基礎,顯現出嚴謹、邏輯關系強的思維習慣。
3、交際風格的差異因素
中國人的交際風格主要是通過交流,促進彼此的關系融洽,并以和諧為基準,進行謙卑式的、簡潔化的、圓式的交際風格;而西方的交際風格則顯現出線性的、自信的、詳盡的交際風格。而且,西方人的交際習慣是就事論事,并不牽涉到社會文化因素和人際關系因素,而中國的交際風格則關注對方的地位關系,這就導致雙方交際上的差異性。
傳統大學英語教學模式遵循“三中心”的理論,即:教師、教材、課堂,它主要著眼于對學生的英語基本技能的培育,并對英語基本知識的傳授,強調對學生的英語記憶能力、推理能力的訓練教學,可以使學生快速地掌握英語基本知識,獲得相對多的英語信息量。這種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組織嚴密、教學目標明確、步驟清晰而準確,以完成語言知識的傳授為目標,并注重教師的言傳身教,獲得了一定的英語教學效果,為國家培育出大量的英語人才。然而,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在時代的變化下,顯現出自身的不足之處,難以與現代國際要求的跨文化英語人才相匹配。其問題主要顯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師生關系不對等
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師生關系是重要的關系,然而在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下,教師的角色和地位顯然與學生不對等,教師歷來以英語知識的化身自居,以權威講解的地位和身份,向學生傳輸英語知識內容,而學生則成為教師權威之下的英語知識被動接受者,顯示出“權威——順從”的師生關系,顯然這與現代開放的、英語交際氛圍之下的英語人才要求不相符合。
2、大學英語教學方法還存在欠缺
在我國大學傳統英語教學模式之下,通常采用班級英語教學的組織形式,它顯現出一定的英語教學效果,然而卻缺乏足夠的吸引力,學生主要是采用聆聽和做筆記的方式,進行英語語言的學習,這就使學生的英語學習資源、英語學習體驗受到較大的局限,不利于學生個性化英語學習的生成和培養,同時對于英語學習評價也必然存在偏差,不利于大學英語教學效果的提升。
3、學生的英語個性化學習和創新受到局限
由于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通常是以教師為主,由教師進行英語教學內容的設計,學生基本處于聽眾的地位,在進行英語知識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方式也是依照教師的模式加以操練,而缺乏個性化輔導,使學生的英語創新思維受到限制和壓抑,不能夠適應跨文化交際英語人才的培育需求。
(一)“任務型”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改革實踐
在對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改革創新的過程中,可以采用“任務型”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強調學生在英語學習任務的學習過程,注重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的英語學習態度、英語口語表達、英語實際運用,并依循由易到難的原則實現對英語學習任務的設置,突出英語學習任務設計的交際性、趣味性、可操作性,教師要在“任務型”教學模式之下,成為英語學習任務的設計者、指導者、組織者和協助者,學生要成為英語學習任務的積極參與者和實踐者。
在“任務型”大學英語教學模式之下,要以學生為主體和中心,培養學生的英語語言綜合應用能力,并將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活動相結合,并運用不同的教學策略加以實施,以提升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能力。以《大學英語精讀》“The DinnerParty”為例,可以運用“任務驅動教學法”,實現對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
這篇文章講述內容為:在印度某一官員舉辦的盛大宴會之中,一位女士與一位少校就“緊急關頭之下女性的自制力是否會弱于男性”的主題,展開了各執己見的辯駁。正在這時,一條眼鏡蛇從女主人的腳上爬過,而女主人卻神色自若、臨危不懼,顯現出女性并不遜色于男性的勇氣和膽識。在這個文章之中,涉及多項內容,如:印度獨特的歷史和建筑文化、東西方宴會的差異、東西方對于女性的不同態度和觀念等,由此可見,在這個文章之中涉及諸多的文化內容,單純依賴于教師的講解顯然會讓學生感受困惑。因而,可以運用“任務驅動法”的教學模式,具體步驟如下:
1、組建任務型團隊。教師可以將學生合理地分成若干個小組,每組都成為一個英語任務學習型團隊。
2、任務分配:教師通過對文章內容的梳理和把握,并將文章中的內容劃分為與學生團隊相對應的主題數量,并對應分配給每一個小組團隊,然后,小組團隊根據自己收到的任務,進行自主、合作式的資料查詢和采集,并加以整理和分析。例如:在分配“The Dinner Party”的任務中,可以設計以下學習任務:
(1)What is the difference about a dinner party between eastern and western countries?
(2)What is people’s attitude towards women between eastern and western countries?
(3)Whatis the difference aboutthe currency between eastern and western eountries?
3、合作探討:各個小組團隊在接收任務之后,可以將主題任務加以細化和具體化,將其分解為小主題,并交由小組內的各個成員,進行資料的查找和搜尋,并在匯集之后,將自己查找資料時的體會相互交流和總結,并對問題查找過程中存在的疑惑整理出來,一并制作成PPT,在課堂上加以展示。
4、課堂展示:小組團隊中各推薦一名代表,將小組成員的集體智慧加以展示,讓全班同學觀看并講解,將自己小組團隊收獲的英語文化知識成果,分享給班上的每一位同學。
5、學習評價:在各個小組團隊展示完自己的任務成果之后,教師要及時對各個小組團隊的學習表現給予評價和歸納,并對學習小組團隊在任務完成過程中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的輔助和指導,最后再對各個小組團隊的方案進一步完善和拓展,增強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
(二)“大型課堂”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改革實踐
隨著我國高校的擴招,精英教育轉變為大眾化教育,大學英語教學模式也需要加以改革和創新,可以采用大班授課的教學模式,進行大學英語教學,其具體流程為:預先設計問題,引導學生質疑并主動思考——針對性的指導,促進師生之間的交互——小組合作探究,討論并匯報成果——教師總結歸納,實現英語精講點撥——課后作業設計及社會英語實踐設計。
在“大型課堂”大學英語教學模式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大學英語教材資料,實現與學生的英語知識交互和情感的交流,以實現對學生的針對性的指導和點撥。教師還要充分發揮學習小組的作用,對學生反映集中的、突出的問題進行講解,并對學生提出的富于創造力的意見和建議,進行講評。在大型課堂講解結束之后,教師還可以通過讓學生編寫課本劇、課文翻譯、小組書面匯報等作業設計方式,提升學生的英語自學能力。并積極開設英語第二課堂,引導學生進入到社會實踐活動中,拓展英語知識面和文化背景理解能力。
(三)信息環境下的“多元互動型”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改革實踐
在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改革進程中,還可以融合信息技術環境,創設“多元互動”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它可以生成全方位的、多層面的英語學習互動模式,產生教學共振,更好地提升教學方式的交融性,并利用信息技術環境的開放性特征,使學生在真實或仿真實的情境之中,產生與他人交流互動的欲望,從而彌補自己的信息溝,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和素養。具體來說,該模式主要體現為以下內容:
1、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師生互動
在信息技術環境之下,大學英語中的視聽說師生互動較為明顯,而在學生寢室和計算機網絡教學中則顯現出其“隱性化”的特征。具體的師生互動教學模式體現在如下環節:
(1)擬定生生互動口語實踐計劃。在這個計劃之中,學生要在日常口語實踐過程中,加以執行。教師則是在課堂教學中,采用抽查或“小組再現”的方式,實現師生之間的互動。
(2)下達具體任務。根據學生的口語學習需求和實踐計劃,教師對學生分配具體的、細化的口語學習任務,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進行抽查或“小組再現”,以實現課堂上的師生互動。
(3)課堂中的“小組再現”。這是以學生寢室為單位,對教師預先分配的任務,運用英語加以表述和自評,其他學生可以互評,教師則最后進行點評及評估。
2、信息技術環境下的生生互動
“多元互動”模式下的生生互動大多體現于學生寢室之中,具體的實現方式為:
(1)寢室長實施對寢室成員的檢查。在寢室成員進行口語朗讀時,由寢室長負責監督和檢查,并由另外兩人參與其中實現互動。在這種“微型”的英語學習情境之中,可以較好地促進學生的英語朗讀技能的提升。
(2)問題思考及分享。學生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思考,并兩人結伴探討和交流,并與其他兩人配對討論和交換意見,實現英語知識的分享,有利于培養和提升學生的英語創新思維能力。
(3)“合作社”。由寢室學生成員設計“學習作品”,再拿到課堂上與其他學生分享,在這個“學習作品”中,由每一個寢室成員共同參與,各人分擔不同的角色,在共同合作的前提下,設計和創作“學習作品”。
(4)輪換交流。由小組團隊的各個成員分別表述自己的觀點,并由其他成員加以反思和補充,在復述英語信息的過程中,可以實現英語交流和溝通。
3、信息技術環境下的生機互動
在大學英語信息技術環境之下,學生的生機互動體現于語言實驗室、自主學習中心等場所,學生在生機互動的學習期間,必然會對新奇的語音、奇妙的形態、生動形象的界面,產生濃郁的興趣,并自主地沉浸在這個生機互動的環境和氛圍之中,同時,教師還可以給予適時的輔助和指導,對于在生機互動教學中感覺不適的學生,要激發和保持他們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實施信息反饋,并擬定個人的生機互動計劃,以更好地實現自我管理和學習。
(三)“精讀與綜合技能教學的融合”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改革實踐
在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改革進程中,要注重精讀與綜合技能教學的融合,不能過于注重和強調“精”,而要對精讀課加以改革,使其與英語聽說讀寫技能相融合,使其能夠適應跨文化交際的需要,并在英語教學模式中顯現出如下特點:可以靈活地選用教學方法;注重教學方法的有效性;注重教學方法的適宜性;注重教學過程的整體性。
在大學精讀課中融入綜合技能教學的具體應用步驟如下:
(1)新課導入。教師在課堂傳授之前,可以讓學生對相關的問題進行討論或預測,并講述與課文內容相關的背景知識或經驗等,通過種事半功倍的導入方式,為課程教學提供有益的啟示,引發學生的好奇心理,逐步引導學生進入到新課的學習之中。
(2)新課講授。在這個環節中,教師可以巧設語境,先進行快速瀏覽閱讀,然后再精講文章的篇章結構、寫作技巧和風格等,并采用提問式教學、啟發式教學、情境式教學等方法和策略,在英語語言輸入的過程中,培養和提升學生的聽說讀寫的技能。
(3)實踐演練與交際。這是注重學生將英語知識內化和輸出的環節,教師要創設豐富多樣的教學實踐活動,運用篇章中的詞匯和句型,在小組活動、角色扮演、情景劇表演等實踐演練過程中,訓練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并提升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和素養。
綜上所述,我國大學英語教學模式順應時代的潮流和趨勢,需要加以深入的改革,要以現代英語教學理論為指導和引領,融合采用多種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在不同的教學模式運用下,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策略,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并在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改革創新之下,實現英語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的滲透和融合,更好地增進對英語語言知識的理解和感悟,并在不同的教學模式的實踐運用之下,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從而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素養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為社會培育綜合型、高素質的英語人才。
[1]李川.泛在學習環境下的大學英語互動反饋教學模式研究[J].亞太教育.2016(33)
[2]孫宇.大學英語教學中應用翻轉課堂的可行性探討[J].人才資源開發.2016(18)
[3]華倫.微課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作用及成效研究[J].人才資源開發.2016(18)
[4]劉睿,張德祿.英語專業視聽課不同模式字幕教學效果研究[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05)
[5]耿偉.新媒體時代大學英語任務型教學的創新實踐探索[J].教育現代化.2016(32)
[6]賈宏春.商務英語教學現狀以及發展趨勢[J].科技展望.2016(34)
[7]郭鵬.大學英語教學中融入希臘神話的應用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