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濤
摘 要 介紹智慧廣電在農業發展中的優勢及其在新農村建設中應用范圍,提出基于智慧廣電的智慧新農村構想,并分析智慧新農村平臺的不足與預防,還對智慧新農村進行了展望。
關鍵詞 智慧廣電;平臺;智能鄉村;發展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7)02-0037-02
中國的互聯網建設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單一到多樣的發展形態。幾年前,網購入住農村業務的試點,互聯網的觸角已經伸向農村生活、農業經濟。互聯網時代,論及廣電的產業藍圖,智慧城市,智慧社區熱度很高,農村領域則少有提及。新一輪信息技術革命正快速向智能化方向演進,作為重要信息生產平臺及傳播渠道的廣電行業,必須緊跟時代腳步,以“智慧廣電”為升級發展路徑,加快與其他行業的融合,著力拓展產業版圖,力爭成為社會生活的中心之一。
1 智慧廣電在農業發展中的優勢
1.1 宣傳優勢
智慧廣電依靠廣電系統本身為主流媒體,具有布局廣,網點多,平臺強,政治要求高,性能穩定,安全可靠信任度高的優點。同時廣電傳播渠道眾多,且多采取點到面的廣播方式,配合公信力和強大的動員能力,在宣傳上具有獨特優勢,能夠在短時間內形成巨大的宣傳效應。
1.2 布局優勢
廣電系統承擔了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任務,使其已經在農村基層形成一定的業務布局,并形成點網大覆蓋效應。目前農業電商平臺還處于發展初期,普遍存在可信度低、傳播范圍小的特點,廣電作為同時具備較強公信力和較強傳播能力的主體,在農業信息農業電商領域大有可為。
1.3 性能優越,渠道優先
1)信息安全保密性強,技術可靠。農業信息化建設將形成地區乃至全國農業的基礎信息庫,其中不乏關系我國農業發展命脈的關鍵性涉密信息,廣電專網的高安全性特點將使其在承載農業信息化關鍵項目上具備一定優勢。廣電行業以視頻起家,在視頻的制作、優化、傳輸等領域具有大量專業人才及設備支持,在未來面向全媒體、互動、VR等技術的融合發展中,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
2)廣電系統具有強大的網絡信息優勢,多年布局的廣電有線公司,從上至下,形成了多級化運作,廣電網絡基本進入千家萬戶,布局面寬,用戶眾多。網絡整改技術無瓶頸,跨級創新具有強大的可逆優勢。
2 智慧廣電在新農村建設中應用范圍
2.1 開啟農村智能生活新方式
廣電網絡作為營運商參與智慧家庭建設具備多樣的特點,更具有智能家庭的平臺優勢。智慧農村必須依托物理網絡,在這個前提下,智慧廣電是面向所有村民提供夠快捷,更高效,特安全的公共服務。內容海量,覆蓋體系完善,從上海試點的智慧社區可以看出,智慧廣電對家庭生活服務基本涵蓋。同理,智慧廣電進駐農村,也將為農村家庭的快帶網絡,生活服務,娛樂生活,金融轉賬提供優質安全服務,這對于農村家庭來說將是劃時代的變革。
2.2 助力農村家庭生活新模式
1)普通電視服務:為廣大農村朋友提供大量的生活娛樂電視節目,并根據不同年紀而提供不同類型的節目服務,而廣電本身劇本的海量電視節目,將為農村開啟更大的視野。后臺的大數據分析,可以根據電視機機頂盒傳回的相關數據信息,而進行優質推送服務,讓更多的娛樂節目服務百姓。
2)家庭生活服務:利用智慧廣電的家庭生活服務系統,結合智能的廣電網絡,并聯手機,iPad等移動設備,可以在第一時間為自己水電氣繳費,可以為自己小孩學費雜費繳費,由于其安全的后臺系統,更能杜絕詐騙,虛假信息侵入,在提供快捷服務的同時保證人民生活的權益。
3)經濟建設服務:改革開放以來,農村經濟出現跨時代的變局,多樣經營,多樣經濟,將農村經濟走上致富的新臺階。智慧廣電不但為農村經濟助力,還能結合各廣電集團強大的物流讓村民得到快捷實惠的服務。而后臺的智慧財務更能為養殖、種植、旅游、餐飲的農家提供完善、醒目、詳細的智能賬務系統,省去日益勞作后的賬目計算難題。
4)科技教育服務:今天的智慧廣電利用優質的廣電網絡,多路徑的新媒體平臺,將為村民提供專業科學的養殖、種植、旅游、餐飲等多種視頻教材,形成國內外教材海量海選。針對青少年提供優質的影視作品和大量的海內外公開課,讓孩子在家里在戶外都能享受到優質的課外教育。
2.3 輔助建立互聯網思維新農村
任何智慧產品的開啟都是一個裂變,必須經歷陣痛。從當年的阿里巴巴到后來的支付寶,都經歷了艱難的經營過程。做好了農村互聯網思維發展的企業,它將能成為后來智能互聯網的大贏家。因為不僅僅贏得了客服,更多的是培養了自己文化內涵的互聯網思維模式的植入。
2.4 智慧支持“三農”經濟
農村經濟是農業的核心,如何做好農村經濟,是關乎農業發展,農民生活,農村建設的重點。根據農村經濟特點,智慧廣電平臺將針對農村能有效及時地提供種養殖視頻,自然災害預警,農家旅游外宣等農村經濟服務,讓農村經濟科學高效的正常發展,彌補傳統農業的缺點。打破農村物流的瓶頸,讓“三農”經濟真正踏上互聯網的快車。
3 智慧新農村平臺的不足與預防
3.1 市場混亂,標桿缺乏
有標準才有未來,樹立統一標準,制定符合智能城鎮智能農村的兼容標準,為智能農村形成有章可循,有標準可查,成為老百姓信賴的智能平臺。
3.2 形式單一,信息建設滯后
智能平臺的建設不是單一的購物,也不是單一的物流轉運。所謂智能,必須線上線下互動,后臺自動解決,讓人解放部分勞動力,去做他該做的事。正是由于形式的單一,融合度低,導致大量智能平臺曇花一現。要杜絕這個劣勢,必須建設專門的,強大的科研團隊,結合特點,結合市場,結合產品形成自己的優勢平臺與渠道融合,這樣,才能成為行業的佼佼者。
3.3 適應時間長,普遍文化程度低
農村文化程度低,農村信息閉塞這是事實,但這可能是20年前的農村,國家在“三農”建設,扶貧攻堅工程,新農村建設,城鎮城市化建設上已經取得了驕人的業績,只要合理引導,科學發展,宣傳到位,我相信廣電的平臺反而彰顯出其不同一般的凡響。
3.4 購買力弱,品牌受眾不足
購買的強弱在城市發展中同樣具備,多級營銷,多樣分配,針對不同群體進行不同消費推送,只有科學的培養消費群體,這個問題才會迎刃而解。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未來的農村消費模式將會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下一代的新農村市民才是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
4 智慧新農村展望
4.1 數據思維,智慧經濟
利用大數據分析,既能為行政管理部門或農業經營者提供參考,也能為家庭生活消費提供智能參考,為制定自己的合理消費方式帶來幫助,為地方政府提供數據分析,政策參考。結合自己特點,聯合政府相關機構,倡導并形成自己的農村產業安全觀念和標準,為農村家庭帶來經濟收入的同時,輸送標準化,科學化生產的理念。
4.2 智慧政策,智能農業
農業的科學生產,農民的穩步創收,農村的穩健發展是黨和政府期待的希望。智慧廣電能借助平臺,借助渠道,借助市場為農村提供信任的信息,專業的技術、強大的物流、完善的服務,這也正是積極響應黨的政策,助力新農村建設,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最得力的服務。
4.3 建立體系,服務農民
合理科學的建立智慧新農村體系,形成生活、娛樂、信息、科教、金融等蜂窩態集群應用。更多形成具有農村特點的互聯網思維,借助智能平臺的信息交互模式和家庭應用方式,為“三農”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技術保障。
5 結束語
智慧廣電系統綜合利用了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技術手段,圍繞如何改善民生、提高家庭生活效率、提高企業經濟發展等城市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未來,智慧廣電也將參與更多領域的建設。也會有更多的行業、更多的應用參與新農村建設。智慧廣電會大力拓展現有業務,通過線上線下合理建設,真正成為生活服務的好管家,農村家庭生活與經濟發展的好幫手。
參考文獻
[1]徐通,徐林燦.“智慧廣電”的構建及其發展方向[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5(6):119-120.
[2]聶辰席.打造智慧廣電 暢享數字生活——在CCBN2015主題報告會上的講話[J].現代電影技術,2015,42(5):3-5.
[3]舒文琦.智慧媒體開放平臺創新發展[C]//第二十三屆媒體融合技術研討會(ICTC2015)論文集,2015.
[4]汪珶.廣播電視服務新農村建設成效與問題研究——以桐城市為例[M].合肥:安徽農業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