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鎰遜
摘 要 在新媒體時代,眾多學術期刊也開通了微信公眾號,這對學術期刊帶來了發展機遇。然而目前,學術期刊的微信公眾號運營也存在諸多問題:定位不清晰,成為紙質期刊的附屬品;內容同質化,出版形式單一;宣傳推廣不足,服務模式單一。結合新媒體的特點,學術期刊微信公眾號可以采取一些改進策略:依托學術期刊品牌,完成公眾號認證;整合期刊資源,推送個性化、差異化、碎片化的微信內容;完善服務功能,加大宣傳推廣,增加與讀者互動。
關鍵詞 學術期刊;微信公眾號;運營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7)02-0063-02
學術期刊作為專業性較強的期刊,一直以專業權威知識提供者自居。但是,在傳統傳播模式下,學術期刊面臨著傳播途徑狹窄,讀者群體單一,受眾不廣的問題,同時,學術期刊也過分依賴技術服務商,在經濟利益分割面前處于絕對劣勢地位。2011年,微信公眾平臺上線,一時間幾乎成為新媒體的代名詞。作為一個即時發布消息的平臺,微信傳播速度快、閱讀范圍廣,操作也更靈活方便,能夠讓熱點話題迅速在大范圍內傳播,并且可以做到發布者與讀者及時互動。
1 學術期刊微信公眾號運營的問題
1.1 定位不清晰,成為紙質期刊附屬品
微信公眾號作為新媒體,吸引了眾多的讀者。近年來,眾多學術期刊也開始邁入新媒體時代,申請微信公眾號。從形式上來看,學術期刊多是“一刊一平臺”的形式,即一本期刊申請一個微信平臺?!岸嗫黄脚_”的形式也存在,但比較少。
我們對目前眾多學術期刊微信公眾號分析發現,它們大多存在定位不清晰的問題,往往成為紙質期刊的附屬品。在與一些學術期刊負責人訪談中了解到,大量學術期刊申請微信公眾號是“跟風”行為,多數是為了“占坑”,或者為申報相關的課題。編輯部也并未投入專人來負責運營,多是由一名編輯將期刊的內容復制上去。這種現象正表明,編輯部對微信公眾號的定位并不清晰,他們也并未真正了解微信公眾號作為新媒體的作用。有主編認為,微信公眾號主要推送期刊最新進展、每期目次、有影響力的文章等,主要是輔助紙質期刊出版發行;也有主編認為,學術期刊囿于自身的讀者群體,不可能像大眾媒體那樣廣泛傳播,如果花費過多精力去做新媒體會事倍功半。這些觀念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多數學術期刊對微信公眾號的看法。
1.2 內容同質化,出版形式單一
微信公眾號的內容具有碎片化的特征,要求傳播的內容短小精悍、圖文結合。從目前學術期刊微信公眾號發布內容看,呈現明顯的同質化現象。首先,微信內容與紙質期刊同質化,這種現象占據比例最大。在沒有人力財力投入的情況下,編輯部往往直接復制粘貼紙質期刊的學術論文到微信公眾號上,未經任何的編輯、加工。這種簡單的內容編輯不符合微信公眾號出版的基本規律,更不談不上傳播給讀者了。每篇學術論文的字數基本都在5 000以上,10 000字符左右的論文現在更是很普遍,而微信公眾號閱讀具有碎片化的特點,碎片化閱讀講究“短”“淺”“快”。這樣看來,學術論文的基本特點與微信閱讀正好背道而馳,因此,單純地將論文搬到微信公眾號是不可取的,也起不到任何傳播意義。
學術論文向來就是以“單調乏味”著稱,很多學術期刊微信公眾號出版形式比較單一,僅僅是照搬原文。這樣單一的出版形式不符合新媒體生動形象的特點,偏離了新媒體傳播的路徑。
1.3 宣傳推廣不足,服務模式單一
微信公眾號的宣傳推廣工作直接關系到受眾與粉絲的數量,一個好的微信公眾號不僅內容出眾,宣傳推廣往往也獨具一格。然而,我們在對學術期刊的微信公眾號的調查中發現,多數學術期刊微信公眾平臺在宣傳推廣方面略顯不足,服務模式單一。
首先,公眾號更新頻率不統一。很多學術期刊微信公眾號由于編輯人力緊張,因此,他們推送消息的頻率不統一。有的公眾號兩三天更新一次,有的公眾號更是一個月乃至更長的時間才更新內容。這樣的“更新頻率破壞了讀者與公眾號之間的黏合度,破壞了讀者的閱讀興趣”[1]。其次,未針對公眾號特點制訂宣傳活動。微信公眾號有自己獨特的宣傳特點,學術期刊應該在一定程度上迎合其特點,吸引讀者。但是,學術期刊編輯部往往不愿意放下“身段”,還沉浸在自己的特點中,未開展線上線下活動。有的期刊僅僅是為了展示期刊的特點,動輒刊登長篇大論的學術論文到公眾號,其結果就是閱讀量非常有限。最后,公眾號未利用好微信公眾平臺的服務功能。微信公眾號有強大的服務功能,這能夠幫助我們將公眾號與讀者之間聯系起來。但是我們發現,很多學術期刊的公眾號僅僅是推送消息,界面單一,未利用二級子菜單。這樣,就喪失了與讀者溝通互動的最好機會。
2 學術期刊微信公眾號運營策略
2.1 依托學術期刊品牌,完成公眾號認證
“學術期刊的微信公眾號應該體現學術期刊品牌?!盵1]首先,公眾號最好能夠直接以學術期刊命名,這樣能夠直接將學術期刊的品牌在公眾號上使用,增加公眾號的影響力。即使不能直接使用學術期刊名,公眾號命名也應該接近學術期刊的名稱。其次,微信公眾號還應該及時完成官方認證。目前,公眾號數量眾多,要想讀者第一時間搜索到公眾號,編輯部應該及時完成官方認證。同時,官方認證后的公眾號還能夠完善服務功能,也能夠避免盜號等不安全因素。最后,學術期刊微信公眾號還應該找到明確的定位。公眾號定位直接關系到公眾號的運營計劃,因此,一個高品質的定位能夠有利于公眾號向著良性方向發展。一般來講,依據學術期刊的特點,公眾號應該依托學術期刊品牌,形成自己獨立的運營特點,而不是簡單依附于學術期刊,或者遠遠脫離學術期刊。
2.2 整合期刊資源,推送個性化、差異化、碎片化的微信內容
無論是傳統媒體,還是新媒體,“內容為王”永遠都是最重要的,因此,學術期刊微信公眾號也需要對推送內容進行篩選,追求優質化的內容推送。既然依托于學術期刊品牌,那么公眾號應該整合期刊優質內容資源,形成個性化、差異化、碎片化的內容推送。學術論文雖然文字較多,有的會艱澀難懂,但是內容卻極具價值。首先,編輯應該對適合的論文內容進行再加工。再加工主要是對相同內容的論文整合,對較長的論文刪減,對較艱澀的論文修改,最終形成適合大眾閱讀的內容。其次,編輯在微信內容選題上應該緊緊圍繞行業動態,選擇有時效性的內容。學術期刊一直存在的問題就是時效性差,而微信公眾號正好能夠彌補這一點。編輯可以結合當下時髦的話題,從學術期刊以往論文中析出有傳播價值的內容。如“探索與爭鳴”微信公眾號就經常就一些生活中的大眾話題,整合期刊之前的內容,推送給讀者,引起社會各界強烈的關注,極具傳播價值。最后,編輯在內容制作上,也應該依據公眾號的傳播規律。公眾號的碎片化閱讀習慣是編輯必須注意的。編輯需要改變傳統學術期刊長篇閱讀的思維,而應該按照碎片化的特點來制作內容。同時,在形式上,編輯還需要圖文并茂,制作出豐富多彩的微信內容。
2.3 完善服務功能,加大宣傳推廣,增加與讀者的互動
新媒體能夠吸引眾多發布者與讀者使用,很大原因是其具有很強的互動性。這是學術期刊微信公眾號應該注意和把握的。首先,編輯部應該完善公眾號的服務功能,將二級子欄目以及其他導航功能完善,最大程度發揮這些功能?!白鳛樾旅襟w,微信公眾號能夠將傳播者與讀者之間的界限清除,從而更有利于傳播?!盵2]如編輯部可以利用公眾號的服務功能,定期選擇一些話題與讀者互動,相互討論,形成傳播影響力。其次,運營者還需要想辦法加大宣傳推廣,擴大影響力?!拔⑿殴娞栍袑iT的用戶調查和統計,編輯應該定期查閱,利用分析結果,查看內容的傳播力以及用戶的需求。”[3]這樣有針對性的分析與統計能夠讓運營者知道哪些內容傳播人群廣,哪些用戶愿意關注公眾號,等等。最后,編輯部還要通過更多的途徑宣傳公眾號平臺。編輯部可以設計一些活動,讓更多的用戶參加,最好是能夠線上與線下相結合;也可以與一些同類公眾號相互推薦,彼此增加閱讀量和關注度;還可以在期刊網站與期刊封面呈現二維碼,讓更多的讀者知曉。此外,公眾號也可以與學術期刊網站相聯系,獲取開放存儲,優先出版等。
參考文獻
[1]馬勇,趙守義,孫守增.學術期刊對微信公眾平臺的功能選擇分析[J].科技與出版,2014(9):77-81.
[2]謝文亮.移動互聯網時代學術期刊的微信公眾號服務模式創新[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5(1):65-72.
[3]程琴娟,閆瓊.學術期刊微信公眾號存在的問題與改進策略[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5(4):380-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