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中芹 高婉晨 程鷺婷
摘 要:在中國,伴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的不斷提高,養老問題已經成為中國迫切需要解決的重點問題。為此,主要闡述了目前養老保障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同居式養老的普遍化推廣。
關鍵詞:人口老齡化;同居式養老;普遍化;推廣;養老保障
中圖分類號:D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02.057
根據新華社的相關報道,全國老齡辦政策研究部副主任李志宏表示,根據預測計算結果顯示,從2020年開始,我國失去自理能力的老年人群將高達4200萬,同時在80歲以上的高齡老年人群將高達到2900萬。就目前老年人口增長情況看來,我國的老齡化情況已經越來越嚴峻,失能、高齡、空巢和獨居等養老服務重點對象將大幅增加。此外,人口流動的日益突出也加快了代際分離現象的發生,中國一直都有較大一部分的老人獨守家中,就算是和父母居住在一起的年輕人,同樣也會因為高強度的工作以及快節奏的生活很難抽出時間給予父母更多陪伴和愛。本文研究的同居式養老是解決這些問題的一個良好模式。
1 同居式養老在國內外現狀
在國內,同居式養老的普遍化相比過去已經得到較大提升,但地區差異還較大。由于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加深,同居式養老優勢日益突出,我國部分地區的老年人已開始進入到同居式養老的行列中,并取得良好成效,在我國推廣同居式養老方面起到了帶頭的作用,在有些地區還推廣的不好,還未走出養老困境。
在國外,歐美日等國家,特別是在德國,同居式養老已得到普遍實行,大多數老年人在選擇養老方式上都會優先選擇同居式養老,他們多以享受型生活方式為主,在選擇養老方面,他們更愿意與自己志趣相投的人一起生活。
2 調查情況
本團隊在2016年6月—2016年9月在大連等地區,主要針對45歲~75歲的中老年人開展了問卷調查,調查形式主要為走訪調查,本次調查問卷共有300份,有效問卷260份。通過對填寫調查問卷的中老年人群進行深入訪談。了解了更多在養老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問題的原因。本團隊通過切實體驗完善數據內容,積極地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
3 調查內容分析
通過采用走訪調查、訪談調查、案例調查等形式,我們項目組對同居式養老的一系列問題進行了調查,得到了基本數據,并根據這些數據對推廣同居式養老普遍化進行了分析。
調查分為兩個年齡段,一是45歲~60歲年齡段的人群,二是60歲~75歲年齡段的人群。45歲~60歲區間女性80人,男性30人,60歲~75歲女性110人,男性40人,本調查更多的是代表女性老者的觀點;45歲~60歲區間的受訪者“沒辦法下結論”、“并不看好”的消極觀念與“可以接受并嘗試”、“發展前景好”的積極觀念基本各占一半;而60歲~75歲持消極觀念的幾乎是積極觀念的2倍;說明1956年以前出生的人對“同居式養老”的新事物持保守態度;在對同居式養老的滿意度統計中,45歲~60歲區間的受訪者持“非常愿意”、“愿意”和“無所謂”的人數與“不是很愿意”、“非常不愿意”的人相差不多,而60歲~75歲受訪者中持“非常愿意”、“愿意”、“無所謂”和“非常不愿意”的人數都低于45歲~60歲,而“不是很愿意”的比例遠高于45歲~60歲的人。說明推廣同居式養老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其分析如圖1所示。
4 調查結果分析及相關影響因素
我們小組通過查找民政部門統計數據等發現未來中國失能老人還將持續增長至4200萬人(2020年)、6168萬人(2030年),9750萬人(2050年);80歲以上高齡老人也將持續增加到4300萬人(2030年),1.08億人(2050年);空巢和獨居老年人將為1.18億人(2020年)、1.8億人(2030年),2.62億人(2050年),隨著時間的增長,我國人口老齡化呈直線增長趨勢,養老問題日趨嚴峻。
養老需求劇增和養老保障不完善的矛盾,已經成為阻礙中國經濟水平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問題之一,必須推廣多樣化的養老模式。現結合調查結果,分析同居式養老受文化程度、經濟水平、社會環境及社會保障方面的影響。
4.1 文化程度
不同的受教育程度的人群,所選擇的養老方式大有不同。初中以下學歷的人群大多選擇傳統的養老方式,例如:養老院養老、居家養老、以房養老等方式。而此類人群高達調查數據的80%以上,可見目前大多數中老年人趨于保守,喜歡并且習慣于遵循以前的生活方式,對于新事物的認知和接受能力較差。而高中以上學歷的中老年人更愿意嘗試并選擇同居式養老這種新型養老方式,但這部分人群只占有一小部分。由此看來,想要推廣同居式養老的普遍化,提高文化程度水平是一項重要因素。
4.2 經濟水平
通過目前的調查可以看出,實施同居式養老需要額外的資金、場地、房屋,如果想要真正實施同居式養老還需要各方力量的支持。根據調查絕大多數的中老年人群更愿意選擇居家養老和以房養老的這種不需要投入大量的財力物力的養老方式。只有小部分的經濟水平較高的中老年人愿意實施同居式養老這種養老方式,他們更加愿意接受新事物。因此,提高經濟水平是推廣同居式養老普遍化的另一種重要手段。
4.3 生活環境
不同的生活環境是影響中老年人選擇他們養老方式的一個重要原因。在針對大連等地區的調查中,生活在農村的中老年人,他們絕大多數會受到傳統的生活環境及傳統觀念的影響,習慣于傳統的養老方式——以兒養老,但事實證明這類中老年人的晚年并不都能得到有力的保證。生活在城市的中老年人,在選擇養老方式上多數都愿意嘗試新型的同居式養老。因為他們都有退休金保障,平時的生活環境就是與自己年齡差不多的退休老人一同結伴組織日常活動。所以在推廣同居式養老普遍化時,應根據不同的生活環境的老人提出更加具有針對性的推廣方案。
4.4 社會保障
同居式養老,具有多重優點。不僅可以貼近社區及家庭、依靠社會力量、節約政府的資金,而且能夠節約場地的投入、運作方式靈活。除了這些優點,堅持推進、持續發展、利國利民、解決養老困難也是同居式養老的優點。當然,同居式養老這種新型的養老模式是需要從機制層面做以補充和完善的。首先,在各級政府的工作中要盡快制定出同居式養老的相關管理辦法,從法律法規層面對其予以規范。其次,把同居養老作為一種讓廣大人民群眾重視的養老模式,結合現有的養老體系,科學地、統籌地確定養老院養老、社區養老、同居養老和居家養老等各種養老模式的需求,把這些作為規劃養老事業的前提及基礎。最后,可以把國家現有的各種醫療和養老體系的資源和平臺與同居式養老相對接,以此來提升同居式養老模式的科學性和可持續性。社會保障對同居式養老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5 對策研究及建議
本項目根據文化程度、經濟水平、社會環境及社會保障方面的分析并結合問卷提出推廣同居式養老普遍化的根本是要加強與時俱進的思想觀念。
首先,我們可以通過政府及社會機構大力宣傳,對于政府部門而言,政府可以利用“同居式養老”這個平臺進行宣傳。一方面,減輕了養老難的工作壓力,為百姓提供便利條件。另一方面也提升了政府部門在百姓心中的形象和地位。“同居式養老”在國內的影響發展也離不開社會機構的支持,廣大人民群眾也會通過對“同居式養老”的大力宣傳提高對此類養老方式的認同。二者存在著利益互通之處。社會機構為“同居式養老”擴大宣傳,“同居式養老”為社會機構減輕壓力。
其次,我們要虛心借鑒國外的成功經驗,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給“同居式養老”的宣傳推廣又增加了一個重要途徑。
最后,對于借鑒國外養老模式方面我們應該要有選擇的進行,通過國內外文化融合的方式,完善并發展我國的養老模式。我們可以在全國范圍內選取類似于大連地區的城市優先嘗試同居式養老,通過當地政府和社會組織的共同宣傳和推廣,建立起一套適合當地的同居式養老,進一步實現同居式養老普遍化在全國推廣的目標。
6 結語
隨著時代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我們必須要有與時俱進的思想觀念,在對于傳統文化的態度上我們要堅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同居式養老這種新型的養老方式,不僅能有效的為我國解決養老難的問題,更能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為的理想效果。
參考文獻
[1]陳文輝.中國養老保障面臨四大問題[DB/OL].財新網,http://finance.caixin.com/2012-06-30/100405900.html?utm_source=mail.caixin.com&utm_medium=referral&utm_content=caixin_news_mail&utm_campaign=caixin,2012630.
[2]殷駿.如何補強同居式養老模式[N].新民晚報,201681.
[3]魏華林,金堅強.養老大趨勢:中國養老產業發展的未來[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
[4]三浦展.超獨居時代的潛商機[M].進口圖書默認,2014.
[5]民政部,全國養老辦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全國養老服務政策文件匯編[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0.
[6]張愷悌,郭平.美國養老[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081.
[7]中國失能老年人4年后達4200萬空巢老人將過億[DB/OL].京華時報,2016.10.27.http://news.qq.com/a/20161027/001029.htm?pgv_ref=aio2015&ptlang=2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