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媛媛+于曉波
摘 要:從新產品開發到銷售,心理因素在產品質量形成的過程中的影響,以及預防的對策。
關鍵詞:創造性思維;心理因素;預防差錯;消費心理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04.206
1 創造心理與產品開發
現代質量管理的特點之一,就是注重產品的更新換代,重視新產品開發。產品開發是一種智力型的創造性勞動,如果能夠自覺運用“創造心理學”的某些心理機制,必能事半功倍。
1.1 根據創造性人員的心理素質要求選拔新產品開發人員
新產品開發是一項創造性的活動,它要求工作人員具備一定的創造性心里素質。因此,企業領導在選拔新產品開發人員時應考慮人的心理素質。一般,創造性心理素質主要表現在下列幾個方面:
(1)觀察事物專心、細心、敏銳、發現問題的能力強;(2)思考問題具有探索性、獨立性、自主性;(3)工作精神有干勁,有毅力,偏愛復雜事物,不怕困難,百折不撓,有出人頭地的欲望;(4)心理狀態具有好奇心;做事能全神貫注,思維敏捷;(5)對待信息具有發現、利用、組合的創造力;(6)表達能力具有邏輯性、概括性;
1.2 運用創造性思維來開發新產品
具有創造性思維,才能有創造性的成果。思維是一種心理過程,它包括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思維的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斷——推理。常有的思維方式有:
(1)理論思維:對事物系統化的理性認識。(2)直觀思維:從通過感官對事物感覺開始,其模式是:經驗——直覺——概念——邏輯——推理——實踐;(3)聯想思維:由一事物而聯想到的另一事物,如就近聯想、相似聯系、對比聯想、因果聯想、自由聯想、控制聯想等;(4)形象思維:人的感官接觸外界,產生印象,即表象進行思維就是形象思維。
1.3 掌握創造技法,開發新產品
企業的新產品開發人員,應該掌握一些創造的技巧和方法。創造技法的種類繁多。介紹以下兩種:
(1)集思廣益法(也叫頭腦風暴):集中眾人的見解和智慧,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和創造出新產品。(2)模仿法:采用模仿手段,仿照同類或類似的物品,創造出新產品。
常用的模方法有:轉化模仿、類比模仿、形象模仿、仿生模仿。
1.4 激發開發人員的創造動機
一位從事新產品開發人員,具備創造性的心理素質,學會創造思維,掌握了一定的創造技法,這些固然重要,但是還必須有創造的“動機”。否則,將一事無成。企業領導者要在質量管理中設法激發開發人員的創造動機,使之變成創造行動,可以采取:
(1)思想政治教育,激發內在的精神力量。(2)滿足需要的激勵,要了解開發人員的各種需要(如尊重需要、發揮專長的需要、知識更新的需要等),并盡力滿足他們的需要。(3)目標追求的激勵。(4)提供良好的創造環境。
2 質量差錯的心理因素及預防差錯的對策
2.1 心理因素
在產品制造過程中,對制造質量影響很大的就是差錯。差錯是人所造成的,是一種行為。要預防差錯必須了解差錯的心理因素。影響差錯的心理因素各種各樣:
(1)質量意識:缺乏質量意識的員工,對產品質量不重視,可能造成無意識差錯或有意識差錯。(2)態度:對質量態度不良的員工,容易引起差錯。(3)情緒和心境:當一個人情緒和心境不佳時,容易引起差錯。(4)注意:注意力不易集中者,或者事物沒有落入注意中心時,容易出現差錯。(5)興趣:員工對從事的工作毫無興趣,甚至十分厭煩,則容易出現差錯。(6)個性心理:人的氣質、性格大不相同,有人細心、仔細,有人粗心大意。前者不易出錯,后者常常出錯(7)責任心:責任心不強的員工,容易出錯。
此外,有人還提出人體生理節律(生理節律的說法是,人從出生開始,體內就存在著23天的體力周期循環,28天的情緒周期。在一個周期循環中,有高潮期、低潮期和臨界期。),對差錯的影響。當人處于生理節律周期低潮期和臨界期時,操作上容易出錯。
2.2 預防差錯的對策措施
(1)對容易出現技術差錯的員工加強技術培訓;(2)總結、傳授(講課、看視頻、示范等)優秀操作者的技巧,使更多人克服技術差錯;(3)對操作上有較高要求的工作,要選派心理素質相當(如注意力強、細心等)的人去擔當;(4)采用各種方法,改善員工對質量的態度;(5)做好新員工入廠的質量意識教育,養成良好的態度;(6)培養員工對本職工作的興趣;(7)改善工作環境;(8)鼓勵員工自檢和互檢,采用復查方法,防止差錯;(9)運用生理節律,讓職工自覺的防止差錯;(10)改善管理工作,消除員工的不滿情緒,消除有意差錯;(11)對有意差錯者,應用管理手段進行行為改造;(12)對明知故犯又屢教不改者,調離工作崗位;(13)采用獎懲手段,鼓勵無差錯者,批評差錯頻繁者;(14)組織員工參與克服差錯的活動,鼓勵員工提出防止差異的建議。
3 消費心理與產品銷售
3.1 消費者對產品質量的知覺以及對企業的啟示
消費者對產品質量的知覺通常來源于產品的內部信息和外部信息。內部信息是指產品本身的信息,如產品的內在質量特性以及款式、外觀、色彩、包裝等,外部信息是指產品以外的信息,如價格、對商品的印象,對廠家的印象等。顧客的這種心理給我們的啟示是:企業既要提高產品的內在質量特性,又要注意款式、外觀和包裝;既要注意產品的銷售渠道和賣場的選擇,并正確定價,又要重視企業形象的塑造。
3.2 消費者風險的知覺和對策
多數消費者都會察覺到購買的風險,即事與愿違,不稱心,不滿意。消費者一般都能察覺到風險有:
(1)機能風險,即產品性能達不到自己的期望;(2)身體風險,使用中的產品會給自己和別人帶來損傷;(3)資金風險,買個貴了,“被宰了”;(4)社會風險,購此產品會在他人面前感到為難;(5)心理風險,消費心理受到挫傷。
消費者對風險有了知覺就會影響購買行為,或者猶豫,或者觀望,但更多的是采取措施降低風險。常用的措施如下:
(1)尋找信息。多方面尋求產品措施。(2)對品牌的信賴。認定自己信賴的品牌。(3)依靠賣場的形象。專門找信譽好的賣場購買。
(4)購買最貴的樣式。認為同類商品中最貴的是最好的。(5)尋求消除疑慮的措施。如索取付款憑證和退款憑證,當場試用等。了解消費者的風險心理,企業應該采取多種措施,打消顧客的疑慮,增加信賴感。這樣才能促銷。
參考文獻:
[1]陳炳權.質量心理學導論[J].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1991.
[2]黃希庭.簡明心理學辭典[J].安徽人民出版社,2004.
[3]羅賓斯,賈奇.組織行為學[J].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
[4]袁張度.創造的潛能[J].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作者簡介:任媛媛(1982-),女, 工程師,主要從事質量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