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鐘 韻
港澳青年參與南沙新區發展研究
◎ 鐘 韻
人才交流是區域合作的一項重要內容。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時代下,廣東自貿區面臨重大的發展機遇,具有良好的發展勢頭,同時亦擔負著為港澳青年拓寬發展空間的任務。本文試圖在對南沙新區引進人才的現狀特征與發展趨勢的分析基礎上,基于對港澳青年的調研及問卷調查資料,描繪出港澳青年對于到南沙新區實習、就業及創業的意愿,以及港澳青年目前對于到南沙工作的顧慮,最后提出促進港澳青年到南沙就業創業的策略建議。
南沙新區 港澳青年 就業與創業
2017年7月1日簽訂的《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提出,粵港澳大灣區的合作目標是“建設成為更具活力的經濟區、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和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的示范區,攜手打造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這意味著在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建設目標過程中,港澳與珠三角地區之間的聯系將更為緊密。廣東自貿區作為粵港澳深度合作的重要平臺,近年來呈現出良好發展勢頭,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港澳青年若能積極參與廣東自貿區的發展,選擇在自貿區就業、創業,不僅有助于自貿區被定位為粵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區目標的實現,亦有助于拓寬港澳青年的發展空間。
廣州南沙新區具有獨特的地理區位優勢,位于珠三角的地理幾何中心,距離廣州、香港、澳門三地市中心均不超過70公里,對外交通聯系便捷,港口航運、高速公路、軌道交通等綜合交通架構已經建成,且正處于國家新區、自貿試驗區、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城市副中心等戰略機遇疊加的發展階段。有理由認為,南沙新區將是港澳青年參與大灣區建設、就業與創業的理想區位。尤其是近年來軌道交通的飛速發展,為粵港澳大灣區打造“一小時生活圈”提供了重要保障。據資料介紹,預計2018年開通的廣深港鐵路投入使用后,廣州南站到香港只需要48分鐘;從廣州的慶盛站到香港只需半小時;深圳到香港九龍只需要15分鐘。澳門在建的輕軌亦計劃與廣珠城際軌道對接,實現澳門與廣州之間的1小時通達。
本文旨在分析港澳青年參與南沙發展,到南沙就業創業的現狀及意愿,并為促進吸引港澳青年參與南沙新區建設,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提供策略建議。本文將在對南沙人才引進現狀特征的分析基礎上,基于2016年8月至11月對港澳青年的調研及問卷調查資料,嘗試描繪出港澳青年對于到南沙新區實習、就業及創業的意愿,以及港澳青年目前對于到南沙工作的顧慮,最后,提出促進港澳青年到南沙就業創業的策略建議。
1.人才引進工作初見成效
人才引進是南沙新區重點發展工作之一,憑借人才政策與人才引進平臺的建設,南沙的人才引進工作已初見成效,人才集聚態勢開始顯現。
在引進人才的數量方面,據統計,自2015年至2017年11月,南沙新區已集聚諾貝爾獎獲得者1名,院士10名,國家“千人計劃”專家15名,廣東省“珠江人才計劃”創新創業領軍團隊2個,廣州市高層次人才30余名。在高校畢業生引進方面,2016年從211或者985高校畢業的高材生到南沙就業的人數為594人,2017年上半年就已達到443人;2016年登記在冊的高層次人才為600人,2017年上半年就已經達到600人,呈現良好的發展勢頭。
為配合人才引進,南沙新區實施了力度較大的人才補貼政策。南沙區于2015年印發《集聚高端領軍人才和重點發展領域急需人才暫行辦法》,自2015年以來,實施重點發展領域急需人才貢獻獎勵共獎勵人才2300余名,認定重點發展領域急需人才3批共計5200余人次①。至2017年11月,南沙已經認定南沙區高端領軍人才9名,發放購房補貼970萬元;據南沙區相關部門介紹,2015年至2017年底,南沙區已發放各類特殊人才獎勵金約2億元②。南沙還計劃陸續推出3000多套人才公寓,根據南沙的政策,凡是認定的高端領軍人才可申請10年免租入住最高200平方米人才公寓,符合條件的人才工作滿10年后即可無償獲贈所住人才公寓。
據統計,這些已引進的人才覆蓋航運物流、高端制造、金融商務、科技創新、旅游健康等多個重點發展領域,較好地提高了區內人才層次和人才水平。
目前,南沙針對港澳的人才引進機制正逐步建立。南沙自貿區針對引進和培育人才,人才政策體系不斷完善,先后出臺了《南沙區關于加強人才工作的意見》《南沙區中高級人才引進暫行辦法》《南沙區突出貢獻人才獎勵暫行辦法》等人才引進政策,通過設立人才發展專項資金、為創新創業人才提供創業場所、免費代理人事關系和評選突出貢獻人才獎等方式,積極實施人才強區戰略引進優秀人才。
2.關注港澳人才的引進
2012年10月,中央人才工作協調小組批準同意將廣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橫琴“粵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區”列為全國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基于深化粵港澳合作的發展目標,南沙新區打造建設了“創匯谷”粵港澳青年文創社區和粵港澳(國際)青年創新工場兩大服務港澳青年創新創業服務平臺。設立于2015年10月的“創匯谷”粵港澳青年文創社區建設面積達兩萬平方米,可容納100個創業團隊入駐。成立于2015年1月的粵港澳(國際)青年創新工場由位于南沙的霍英東研究院所創立,該基地已獲評廣州市(國際)創業基地的資質,并與澳門經濟局簽訂了青年創新創業合作協議。
目前,“創匯谷”已成為南沙吸引港澳創業青年的代表性孵化平臺。截至2017年10月底,“創匯谷”已簽約入駐63個團隊,包含24個港澳團隊,其中香港團隊15個,澳門團隊9個③。
除了打造創業服務平臺,南沙新區還通過打造港澳青年學生實習基地,為南沙政府和企業儲備發展人才。由廣州市南沙區青年聯合會主辦的港澳青年學生實習“百企千人”工作項目于2015年啟動謀劃,2016年首批試點,2017年全面推進,至今已組織近600名港澳青年學生到南沙實習。通過政府牽頭,企業參與建立“港澳青年學生實習就業基地”的形式,為港澳青年學生提供優質崗位與培訓,港澳青年學生可申請包括自貿區工作部門、金融機構、大型央企、外資企業在內100家實習單位提供的超1000個實習崗位④。
可見,通過依托創業孵化平臺,舉辦形式多樣的青年創業大賽,吸引港澳青年團隊入駐,以及開展港澳青年學生實習“百企千人”計劃等舉措,南沙對港澳人才的引進工作已經全面鋪開。
1.區域定位與人才需求
南沙在廣州的城市發展中的定位,在過去約十年間發生了較大變化:2010年,南沙曾被定位為衛星城,規劃將著力建設以現代化產業、生態、宜居為特征的新城區;2012年9月,南沙新區獲國務院批復,成為繼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重慶兩江新區、浙江舟山群島新區和蘭州新區之后的第六個國家級新區。同年11月,在廣州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的《廣州市城市功能布局規劃》中南沙被定位為濱海新城。2016年8月5日,廣州市委十屆九次會議提出南沙新區城市副中心這一地區定位,明確提出“立足廣州面向國際,把南沙新區建設成為國家‘一帶一路’的重要戰略樞紐、珠三角匯集高端要素的先導區、廣州的城市副中心,強化新區和自貿試驗區對珠三角及全國的輻射功能,形成粵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區。值得一提的是,在2016年城市副中心的提法中,南沙被作為廣州唯一的城市副中心。
在全球化與世界城市研究小組(GaWC)最新公布的2016年世界級城市排名中,廣州被列入Alpha-(一檔四線城市),換言之,廣州已進入國際城市的最高層隊列。根據南沙在廣州城市發展中最新的定位與職能可以判斷,南沙新區作為廣州未來的城市副中心,產業將面臨極大的發展機遇,將對高層次人才集聚有極大的需求。
與此同時,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戰略的出發點之一,便是維持港澳的長期繁榮穩定發展,廣東自貿區南沙片區作為粵港澳深度合作的對接平臺,承擔著為港澳人才提供新的發展空間的職能。換言之,南沙新區作為粵港澳大灣區中的制度創新重要平臺,其人才需求將專門包含來自港澳的人才。
2.產業發展與人才需求
人才是跟隨產業需求而發展的,兩者相輔相成、良性互動。根據2012年9月國務院正式批復的《廣州南沙新區發展規劃》,南沙新區將重點發展航運物流服務業、高端商務和商貿服務業、科技智慧產業、高端裝備及技術產業、健康休閑產業等五大主導產業。根據《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的要求,廣東自貿區南沙片區將重點發展航運物流、特色金融、國際商貿、高端制造等產業,建設以生產性服務業為主導的現代產業新高地和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綜合服務樞紐。
由此可見,包括航運物流、商務商貿、高科技服務、金融等現代服務業和高端制造業方面的人才是南沙未來產業發展亟需的人才。具體而言,機械工程、電子工程、汽車裝配及先進制造技術等方面的制造業專業人才,金融、財稅、法律咨詢、會計服務等方面的專業服務人才,國際貿易人才以及港口和航運物流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均是南沙未來人才發展趨勢的主流需求。
目前,南沙正在著力搭建產業平臺,依托科研平臺集聚創新創業領軍人才。例如,全區已落戶76家世界500強企業投資項目和103家總部型企業,形成千億級汽車產業集群、千億級的融資租賃產業集群⑤。又如,2017年8月14日南沙區政府提出將耗資104億元打造大崗先進制造業基地,為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核心門戶城市的產業及創新支撐點⑥。這意味著,未來將會有更多的機械工程、電子工程、汽車裝配及先進制造技術的引進,南沙需要引進大批制造專業人員。此外,南沙已引進廣州中國科學院工業技術研究院、香港科技大學霍英東研究院等8家省級新型研發機構,建立國家級實驗室3家,各類工程研發中心、實驗室等創新平臺共65個,南沙資訊科技園、南沙科技創新中心等8個孵化器,各類科技創業園在孵企業126家,為創新創業人才集聚提供了載體支撐。
南沙新區發展正處于多重機遇疊加的迅速上升階段,雖然在人才引進工作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對引進港澳青年人才亦給予了較大的重視,但總體而言,與深圳前海新區相比,目前進入南沙新區創業就業的港澳青年人數仍有待進一步增加。2016年8月至2016年11月期間,筆者曾依托研究課題,對正在廣州某高校就讀的港澳青年學生到南沙實習、就業問題開展問卷調查,試圖對港澳青年到南沙就業的意愿及影響其意愿的要素展開分析。被訪港澳學生約為320余人。
在實習意愿方面,被訪的港澳學生中約八成表示有“非常強烈”的實習意愿,而且,曾經參與實習的學生,有超過三城的人表示希望能實習兩次。對于實習的預期收獲,超過九成的學生表示希望能夠通過實習積累社會實踐經驗。可見,在內地就讀的港澳學生在讀書期間有著較為強烈的實習意愿,并將實習看做是就業前的重要鍛煉而不是假期里的休閑活動。而針對實習地點的選擇,根據港澳學生的傾向性由強至弱依次是天河區、香港、深圳、澳門、南沙自貿區。
在就業的具體地區選擇上,問卷結果顯示,35%的被訪港澳學生首選回香港工作,25%的學生首選在廣州工作,而首選到深圳和澳門的學生比例接近,均為約15%。為了解港澳學生到南沙就業的意愿,問卷設計中將廣東自貿區列為單獨的選項,但僅有3.75%的學生表示將廣東自貿區作為首選就業地區。可見,對地區的熟悉程度,直接影響了學生就業首選地區的選擇。
在是否愿意到南沙新區就業、創業的選擇上,曾經到南沙實習的學生表示,如果南沙提供相關的政策扶持,他們均會考慮到南沙創業,其中表示會“仔細考慮”的人數與“會考慮”的人數接近。但在未曾到南沙實習的被訪港澳學生中,雖然有超過五成的人表示,如果南沙提供相關的政策扶持會“仔細考慮”是否到南沙創業,近四成的被訪者表示“會考慮”,但仍有一成的被訪學生表示不會去。由此可見,港澳青年對南沙新區的了解越多,其未來到南沙就業的可能性越大。
針對港澳學生到南沙實習或就業的顧慮問題,問卷結果反映,無論是對實習選擇或是就業選擇,南沙離市區遠,通勤時間偏長是港澳青年對于到南沙工作的最大顧慮。其中,就選擇實習地點而言,近四成的被訪者表示到南沙實習的最大的顧慮是南沙離市區太遠;其次是實習期回學校不方便,超過三成的人表示這一考慮會影響他們做出假期到南沙實習的決策。此外,對南沙缺乏基本了解,目前也對港澳學生選擇到南沙實習有所影響。另一方面,對就業選擇而言,港澳學生在擇業時優先考慮因素依次為工作地點(80%)、工作的發展空間(77%)、能否學到新東西(62%)、薪酬待遇(52%)等。南沙的地理位置是影響被訪者選擇到南沙就業的最主要因素。
2017年,筆者籍課題調研的機會,與香港部分青年座談后發現,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的提出和自貿區的建立,越來越多香港青年開始對大灣區感興趣,香港青年對南沙也越來越關注。對于面臨畢業求職的香港青年人而言,他們認為相對于香港,南沙自貿區的發展機會更多,而且具備生活成本(如物價和房價)較低的優勢。但是,香港與南沙之間交通不便,是阻礙其到南沙創業的首要因素。第二,雖然南沙新區政府已出臺相應的人才吸引優惠政策且開展了相應的宣傳,但仍有大量的青年對南沙缺乏了解,對相關的人才政策更是知之甚少。例如,有參加了“創匯谷杯”第二屆創新創業大賽獲獎并最終獲邀進入南沙開設企業的香港青年企業家表示,直到贏得了創新創業大賽,才得知南沙有香港科大研究院及霍英東研究院。
可見,縮短交通時間,減少南沙與港澳之間的心理距離,降低交通成本,是提升南沙新區對港澳青年擇業吸引力的首要要素。目前,從香港到南沙的兩種主要交通方式,一是從尖沙咀乘船直達南沙港碼頭,另一是坐火車到深圳或是到廣州市區,再換乘交通工具到南沙。兩種方式單程耗時約為2~3小時。這一通勤時間無疑拉大了港澳青年心目中港澳與南沙之間的心理距離。其次,提升南沙新區對港澳青年擇業吸引力需要提高南沙在港澳青年人中的知名度。
為推進南沙作為全國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的建設,國家、省、市高度重視,先后印發了改革指導性意見以及多項支持政策,助力南沙發展。其中,廣東省委、省政府印發了《關于促進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人才發展的意見》;廣州市印發了《廣州市人才綠卡制度》,對南沙區認定的高層次人才直接給予人才綠卡,享受廣州市民待遇。
在此基礎上,要促進港澳青年到南沙實習、就業、創業,建議加強三方面的工作。
如前所述,南沙已建立了粵港澳(國際)青年創新工場和“創匯谷”粵港澳青年文創社區兩大服務平臺,為港澳青年提供企業孵化、法律服務、行銷服務、人才服務、知識產權等專業服務,并為持有“港澳青才卡”的港澳青年人才提供可預約的各項服務。已開始常態化的港澳青年學生實習,“百企千人”項目至今已組織近600名港澳青年學生到南沙實習,有效地提升了港澳青年對南沙的認識與認同。據介紹,南沙青年聯合會在港澳學生結束實習后,還通過各種方式保持與實習學生的長期溝通,建立數據庫,將南沙的相關活動進行推送。
可以通過充分發揮這些現有的服務平臺與機制的作用,通過創業大賽、創新創業考察團、創業沙龍等載體,吸引港澳青年創業團體主動申請入駐。在此過程中,可以通過加強與港澳特區政府,如香港貿發局、澳門經濟局等職能部門聯動,由其直接推薦轉介港澳創業團隊進駐;或是通過與港澳知名高校合作,由其宣傳并鼓勵支持港澳青年學生創業團體入駐;又或是通過加強與港澳專業協會、青年協會的溝通銜接,實現增強南沙對港澳青年創業就業吸引力的目標。
建議采用“政府支持、市場化運營”的管理模式,成立第三方機構對創業基地履行鼓勵和服務職能,以此提高港澳青年創業基地的工作效率。鼓勵青年創業者按照相關申請入創業基地,對于符合條件成功入駐的港澳青年創業項目可免辦公場地租金1年。滿足條件的企業和團隊可以申請政府創業投資引導基金,享受南沙的企業稅收及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享受廣州市對創業團隊在科研經費安排方面給予政策支持,享受廣州市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政策支持。
同時,建立具有可操作的評估清退機制。青年創業基地不僅為企業提供各種服務,還對已進駐的企業開展定期評估機制,對連續三次評估有待改進的基地企業,勸其退出創業基地,終止合作協議;而對于第一次評估不合格的基地創業企業,亦勸其退出創業基地,終止合作協議。這一評估清退的機制可以保障創業基地內有限的場地資源的使用效率大幅提升。
依托重點企業的發展,以企業為載體促進港澳青年人才到南沙集聚。例如,依托2017年引進的亞信數據全球總部項目,數以千計的科技人才將集聚到南沙,形成超百億的產業規模。據介紹,亞信成立的南沙國際人工智能項目團隊,已經開始引進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項目團隊,根據廣州市的部署,到2020年將建成面向全國乃至亞太地區的云計算公共平臺和大數據處理中心,培育一批大數據和云計算領軍企業。又如,可以依托海爾集團將在南沙打造全球產業金融中心、科技中心,以企業品牌為吸引高端的科技、金融等人才集聚南沙。再如,中鐵建、中鐵隧、中海散貨等集團總部平臺進入南沙,亦可以成為吸引港澳青年進駐南沙的利好因素。
此外,針對南沙未來在科技創新產業發展方面的規劃,建議充分利用南沙已建成的廣州中國科學院工業技術研究院、廣州市香港科大霍英東研究院等8家省級新型研發機構,以及南沙資訊科技園、南沙科技創新中心等8個孵化器,促進港澳科技人才進駐南沙。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香港、澳門發展同內地發展緊密相連。要支持香港、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粵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等為重點,全面推進內地同香港、澳門互利合作,制定完善便利香港、澳門居民在內地發展的政策措施。”“讓香港、澳門同胞同祖國人民共擔民族復興的歷史責任、共享祖國繁榮富強的偉大榮光。”報告明確反映出國家對港澳發展非常重視,希望港澳融入國家發展的藍圖之中。可以認為,珠三角,尤其是作為粵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區的廣東自貿區,將承擔著為港澳青年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的責任。促進港澳青年通過實習、就業和創業等形式參與南沙新區的發展,將提升粵港澳人才交流的層次,有效實現大灣區城市群的深度融合。
注釋:
①http://guba.eastmoney.com/news,cjpl,730444895.html
②南方日報:南沙2年發放人才獎勵2億.元.http://www.southcn.com/nfdaily/nis-soft/wwwroot/site1/nfrb/html/2017-11/14/content_7681728.htm
③http://guba.eastmoney.com/news,cjpl,730444895.html
④資料來源:http://nansha.rencai.gov.cn/index.php/detail/11704
⑤數據及資料來源:http://gd.qq.com/a/20160506/010830.htm
⑥資料來源:http://epaper.oeeee.com/epaper/G/html/2017-08/15/content_60145.htm
The Participation of Young Talents from Hong Kong and Macao in the Development of Nansha New Area
Zhong Yun
Talent exchang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regional cooperation.Under the construction of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the Guangdong free trade zone enjoys significant opportunities and has a good momentum of development.It also undertakes the task of broadening the development space for young talents from Hong Kong and Macao.Based on the status-quo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talent introduction in Nansha New Area,and questionnaires on this group of young people,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describe the intention concerns about taking internship,working or starting their own business in Nansha.It also puts forward policy suggestions to promote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of young talents from Hong Kong and Macao in this area.
Nansha New Area; young talents from Hong Kong and Macao;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C961 doi:10.3969/j.issn.1674-7178.2017.06.007
2017年度廣州市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十三五”規劃智庫課題“抓住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機遇,加快南沙打造城市副中心策略研究”(編號:2017GZZK51)成果。
鐘韻,暨南大學經濟學院特區港澳經濟研究所所長,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港澳經濟、服務業經濟與區域發展。
李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