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主持人:申明浩,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研究
專欄主持人:申明浩,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支持香港、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粵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等為重點,全面推進內地同香港、澳門互利合作。”粵港澳大灣區作為落實粵港澳合作、推動合作機制創新以及實現協同發展的重要平臺和載體,在推動粵港澳協同發展、構建對外開新格局、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及打造經濟增長新路徑等方面所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重要。
在上述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建設好粵港澳大灣區、充分釋放大灣區經濟的活力和潛力也成了更為重要的議題。從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和東京灣區等世界一流灣區發展的經驗來看,營商環境國際化、高度包容開放、人才交流頻繁、創新創業活躍是其共有特征,這也是灣區發展集聚高端要素資源、實現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打造全球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所在。要加快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進程、打造世界級城市群,就必須對粵港澳大灣區在上述領域的發展情況進行深入研究,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路徑的優化建言獻策,這也是本專欄的核心目的所在。
值得注意的是,灣區經濟是一種因共享海灣而形成的具有高度開放性的區域經濟發展模式。《粵港澳大灣區經濟開放度研究——基于四大灣區比較分析》以紐約灣區、東京灣區、舊金山灣區為參照系,比較了粵港澳大灣區與上述世界一流灣區在貿易開放度、投資開放度、人口開放度、外向型基礎設施水平等領域的發展水平差異。比較的結果表明,粵港澳地區已經具備成長為世界頂級灣區的基本條件,特別是基礎設施條件較為優越,但是與世界頂級灣區在經濟密度、經濟效率上還存在巨大的差距,仍然需要在如何優化資源配置、促進協同發展等方面采取更積極的發展策略。
顯然,對外開放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系到粵港澳大灣區能否實現躋身世界一流灣區行列的目標。《粵港澳大灣區對外開放水平的測度與比較》測算并比較了粵港澳大灣區、京津冀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等國內三大城市群的對外開放水平。從總體上看,粵港澳大灣區的總體對外開放水平處于上升通道,而且開放水平顯著高于京津冀和長三角,在國內所具備的引領地位和比較優勢較為顯著。與此同時,粵港澳大灣區城市之間的對外開放水平差異表現出了總體分化、局部趨同的特征,從長遠來看,這種狀況不利于構建協同對外開放新體系,也不利于實現世界級城市集群的發展目標。為此,可以通過充分發揮香港“超級聯系人”功能、借助廣東自貿區開展制度創新、“引進來”與“走出去”雙向互動以及推動基礎設施一體化建設等方式,進一步提升粵港澳大灣區對外開放水平,為粵港澳大灣區集聚和優化要素資源配置、激發經濟增長新活力和新動力創造條件。
從世界一流灣區的實踐經驗來看,透明化、便利化、法治化的營商環境也是灣區經濟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差距與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化營商環境的建設路徑》對粵港澳大灣區的營商環境進行了評估與比較,并且對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的先進經驗進行了梳理總結。研究發現,粵港澳大灣區不僅與世界一流灣區在營商環境上存在較大的外部差距,粵港澳大灣區各城市之間也存在較大的營商環境差距。未來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化營商環境的建設路徑需要著眼于規范、開放、競爭的市場環境,高效、穩定、透明的政務環境,公平、公正、公開的法治環境,以及和諧、穩定、健康的社會環境等四個方面。
此外,《全球機場群空間格局及其對粵港澳大灣區的啟示》重點分析了全球機場群的空間格局,并以紐約、舊金山、日本灣區為全球城市區域機場群的典型案例,具體分析了三大灣區發展現狀。研究發現:除美國和歐洲的英、法、德、意等國外,中國、日本、泰國和巴西等國的機場群數量占有絕對優勢。粵港澳大灣區作為中國發展最為成熟的機場群,呈現出多核心的發展模式,機場體系較為完善,但輔助機場潛力尚待挖掘。在“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主題下,未來應注重打造多功能國際航空門戶,服務于“一帶一路”戰略,挖掘輔助機場的發展潛力,完善機場等級體系,加快建設高效的地面交通疏散網絡。
李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