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家忠(湖北華中文化產權交易所,武漢 430060)
共享融合,實現產權市場制度創新
程家忠(湖北華中文化產權交易所,武漢 430060)
近年來,區域性產權市場建設步伐加快,省際產權交易機構合作加強,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推動建立集中統一的產權交易大市場,實現產權流動的共享融合等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理論界對產權市場是否要集中統一討論已久,不同的是,10年前討論的是一個省的產權市場是否要集中統一,2006年2月,在??谂e行的全國產權交易機構工作會上,對此就存在爭議,當時的背景是很多市縣都設有產權交易機構,這些按行政區劃建立的機構,條塊分割、各自為政、功能單一、效率低下,處于散、亂、差狀態,一種觀點認為,整合產權交易機構很難,一個省可保留多家產權交易機構,有利于充分競爭,提高市場服務水平;另一種觀點認為,一個省只能保留一家產權交易機構,有利于信息集中,更好發揮市場資源配置功能。10年后的今天,反視當初的討論,以湖北為代表提出的“五統一”(統一監管機構、統一信息發布、統一交易規則、統一審核鑒證、統一收費標準)整合省內產權交易市場的實踐,不僅取得明顯成效,而且被越來越多的地方采納。2017年3月,國務院清整聯辦〔2017〕31號文明確規定“一個省同類交易場所原則上只保留一家”,省級產權市場的集中統一從探索變成了政策要求。
產權交易客觀上要求不受地域、部門和所有制的限制,實現自由配置。但由于我國各地產權市場是在地方政府的推動下設立的,因此各自都有自己的組織系統和服務范圍,按照各地自行制定的產權交易規則運作。受傳統體制條塊分割和部門分頭管理的影響,各地產權交易所按地方或行業被隔裂開來,沒有形成全國統一大市場,阻礙了產權跨地區、跨行業流動,不利于社會資源最優配置和經濟結構的合理調整。馬歇爾《新古典經濟學》指出,“資源是稀缺的,需要又是無限的,市場越集中,層次越高,資源配置的效率就越高?!敝泄仓醒搿鴦赵骸蛾P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中發〔2015〕22號)將產權市場與證券市場平行并列為資本市場,如果產權交易機構自身不具備高效率的資源配置功能,只停留在國有產權程序化處置層面,則很難承擔22號文賦予的重任,即便是32號令賦予產權市場在國有企業增資擴股中的投行融資功能,也較難實現。4年前,當淘寶網試圖侵蝕已在產權市場開展的法院涉訟資產處置業務領域時,有人樂觀認為涉訟資產由于其非標特點,淘寶網很難進入,如今,淘寶網平臺處置涉訟資產已成現實,其以主流的互聯網技術、廣泛的客戶資源和便捷的結算方式獲得了最高人民法院的認可。事實再次警醒我們,未來以互聯網技術拓展市場邊界,優化交易功能,以低成本、高效率提高市場發現投資人、發現價格的能力,最終達到產權交易共享融合成為必然趨勢。
建設集中統一的產權交易市場是一個長期、漸進的過程,需要采取政策推動與市場運作相結合的方式。作為產權交易機構,要共同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規范市場。產權市場“一榮非俱榮,一損皆俱損”。只有規范,才能使產權市場生命之樹常青。在統一市場體系建立過程中,構建規范有序、責任明確的運作體系是十分關鍵的環節,必須按市場經濟要求合理劃分政府、市場與企業之間的關系。產權市場是一個政策性市場,離不開政府的支持,應加強與政府相關部門的聯系與交流,讓政府部門充分認識產權市場的重要性,及時了解產權市場的發展動向,支持產權市場的融合互通。交易機構要建立一個公開、公平、公正的交易秩序,規范產權主體的交易機制,制定完備的交易規則和風控體系,不斷培育和規范合格的市場主體,豐富交易品種,不要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
二是消除壁壘。首先要突破觀念上的障礙,產權市場不應僅僅是產品市場或權益市場,要充分認識產權市場是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產權市場的發展與解決企業融資困難是正相關關系,產權市場可以讓眾多非上市公司股權和產權實現融資、轉讓、培育、增值。要推動政府突破現有政策和體制壁壘,鼓勵企業跨區域交易,迫使交易機構提高融資能力和服務水平。
三是信息共享。產權交易機構短期內很難實現物理上的整合和統一,但可以首先共建集中統一的產權交易信息發布和交易平臺,提高交易信息的集中度;其次,共建集中統一的產權交易數據中心,分析共享客戶投資偏好,提高交易融資成功率;再次,共建集中統一的信用管理平臺,逐步建立交易機構和市場主體的征信體系,提高市場主體約束力。
四是推動立法。加緊推動產權市場發展相關的立法,對產權市場的體系建設和健康發展至關重要。政府、中介機構、投資機構、交易雙方等各自的行為規范都應通過立法進行明確。首先,必須從立法上明確產權市場的性質和存在的必要性,厘清產權市場的宏觀體制環境,協調與其他法律之間的關系。其次,建設規范各地產權市場運作的法律體系,制定規范化的運作規則細則,明確各參與主體的行為界定。
據統計,2016年,全國產權交易機構共成交國有產權(資產)合計金額2199.1億元,平均增值率近20%,引入超過720億元的各類社會資本參與國企改制重組;中央企業通過產權市場轉讓非主業企業股權和低效無效資產487.2億元,通過退出虧損企業股權,實現減虧37.6億元;鋼鐵、煤炭、電力等產能過剩領域通過產權市場退出,累計回收國有資本108.4億元。產權市場在推動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盤活存量資產、落實“三去一降一補”重點任務、服務實體經濟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產權市場要進一步準確把握產權交易市場作為資本市場的定位,堅持為實體經濟發展服務的主流業務方向,圍繞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補”和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發揮好產權市場功能,為國有企業改制重組和結構調整提供有針對性的、個性化的服務。要努力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幫助企業盤活存量資產,去產能、去庫存,實現國有資本形態轉換,幫助企業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進行直接融資。要充分發揮融資功能,吸引社會資本進入國有企業,降低企業負債水平,實現去杠桿。要在更大范圍、更大平臺上實現國有資源優化配置,服務企業結構調整、優勢互補、產業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