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稅體制改革繼續深化現代財政制度建設更進一步
財稅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之一,2016年,預算管理制度、稅收制度、建立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制度三方面改革繼續推進,現代財政制度建設邁出了實質性步伐。
預算制度改革是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的首要內容。2016年,預決算公開范圍和程度進一步擴大,各級公開操作程序更加規范。按照預算法要求,全面規范、公開透明的預算制度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礎和重要標志,是強化預算約束、規范政府行為、實施有效監督,把權力關進制度籠子的重大改革舉措。此外,其他各項改革也同步深入推進:改革完善轉移支付制度,清理整合專項轉移支付,提高一般性轉移支付比重。加強預算績效管理,中央部門項目支出績效目標管理實現全覆蓋。出臺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應急處置預案,開展風險評估和預警,堅決制止違法違規融資擔保行為。
深入推進財稅體制改革。營改增試點改革全覆蓋順利實施,改革完善了稅制結構,初步建立了比較完整的消費型增值稅制度;在稅制平穩轉換同時,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對降低企業成本成效顯著;通過消除重復征稅,促進行業專業化分工、企業拉長產業鏈,在調整產業結構,促進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發揮推動作用。繼續調整和完善消費稅,取消對普通美容、修飾類化妝品征收的消費稅,對超豪華小汽車加征消費稅,增強消費稅對消費的引導與調節效果。2016年7月1日起全面推開礦產資源稅從價計征方式,建立稅收自動調節機制,并全面清理相關收費基金;逐步擴大資源稅征收范圍。《環境保護稅法》通過立法,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以原排污費征收制度為基礎實行平移,將實現收費制度向征稅制度平穩轉換。
2016年8月,國務院發布《關于推進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的指導意見》,此項改革頂層設計出臺,相關改革穩步推進。這項改革是關系現代財政制度的大問題,涉及面廣、影響深遠。改革將適度加強中央的財政事權,保障地方履行財政事權,減少并規范中央與地方共同的財政事權,提出了分領域推進的工作安排。出臺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后調整中央與地方增值稅收入劃分過渡方案,從2016年5月1日起,所有行業企業繳納的增值稅均納入中央和地方共享范圍,中央和地方各分享50%。出臺了支持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若干財政政策的意見,明確了保障農業轉移人口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權利、支持創新城鄉基本醫療保險管理制度等具體措施。
2017年,繼續深化財稅調制改革,將在修訂預算法實施條例,細化預算編制,做好支出經濟分類科目改革試點工作,制定中央與地方收入劃分總體方案,研究提出健全地方稅體系方案,推進個人所得稅、資源稅改革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本刊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