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曉遠
尹鴻教授曾經定義真人秀節目為“電視真人秀作為一種電視節目,是對自愿參與者在規定情境中,為了預先給定的目的,按照特定的規則所進行的競爭行為的真實紀錄和藝術加工?!倍?015年苗棣教授又歸納其所必須具備的條件,即人造情境、全過程真實記錄、自由的表現時空。所以,真人秀節目,前者為標準,后者為條件,有符合者即可歸入其中。
而我國比較出名的真人秀節目包括:競技挑戰型——如《奔跑吧兄弟》《了不起的挑戰》。技能闖關型——如《一站到底》《極速前進》。
才藝選秀性——《中國好聲音》《超級女聲》。情景體驗任務型——《變形記》《爸爸去哪兒》。生活服務型——《非誠勿擾》《非你莫屬》等。
而真人秀節目無疑也是整個中國電視節目領域里最為閃亮的,也是最火熱的節目類型,這其中取得了很多可喜可賀的驕人成績。但是于此同時,其所衍生出的各類問題,也必須分析與總結,于此同時,也必須針對性的,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從而更好的利于這一類節目的傳播與發展。
其一,原創節目匱乏,節目同質化現象嚴重。
這一點同時也是整個電視行業所面臨的問題,在其他各個類型的電視節目中亦有此種情況。電視行業本身是一個創意性十足的行業,每一次進步可以說就是創意上的進步。當前,某一類型節目的火爆,隨之而來的就是臨摹性的復制。從2012年《中國好聲音》之后,隨之而來的《我是歌手》《中國夢之聲》《中國好歌曲》《中國最強音》等陸續播出,如同雨后春筍般蓬勃而出。而舞蹈節目類似,自《舞林大會》而始,一批《中國好舞蹈》《舞林爭霸》《舞出我人生》等同類型節目陸續登場。
各大衛視的節目百花齊放,數量上帶來一定的競爭,原本可以激勵各家節目改進或者提高節目質量。然而結果卻是,所有的節目從形式到選擇上,似乎都大同小異,從而使得各家為了爭奪收視人群進行惡意競爭及炒作,浪費了大量的電視資源,也使得觀眾產生審美疲勞。
其二,各類復雜觀念叢生,挑戰社會的價值底線。
在演藝類的選秀型真人秀中,蓬勃的“造星”運動涌現出一批又一批的優勝者。而這一條件,使得一夜成星、一舉成名的思想成為了一種普遍存在。許多青少年與學生受眾,看著同齡人有著無限的風光,拿著天文數字的薪酬,無疑內心滋長的思想會有許多問題。山西衛視曾于2005年推出一檔名為《超級少年》的兒童才藝真人秀節目,因其過度渲染一夜成名的思維以及過于成人化的表演,被廣電總局叫停。
后期我們很多人看到,褪去了選秀火熱時的浪潮之后,能夠真正脫穎而出的只是鳳毛麟角,大多數參選者還是要回歸于正常的生活中去。而一舉成名天下知的明星,其后的道路也依舊是撲朔迷離,很多人還需要重新參加其他選秀節目吸引粉絲,個別節目的黑幕重重也使得其這一條道路迷霧重重。
其三,個別節目格調低俗,為增強觀賞性而觸碰道德底線。
首先是表現在對個人隱私的侵犯上,而這也是自真人秀節目誕生之日起就存在的廣泛爭議。在全景式的記錄節目中,經常有全天性24小時無死角的跟拍記錄形式,其中的個別節目又喜愛以整蠱或者偷拍作為一種賣點,憑此來博取人們的眼球。2014年4月,《爸爸去哪兒》節目中,吳尊和賈乃亮在給女兒洗澡的時候裸露女兒身體;2014年福建東南衛視的《真愛在囧途》對臥室進行全方位無死角的拍攝;深圳衛視曾經出現過《來吧孩子》這樣一檔直播孕婦分娩過程的的節目。持續去關注人物隱私,靠暴露人性陰暗面的方式來吸引受眾的眼球,既會給參加者造成傷害,同時也會助長這種不尊重他人隱私的風氣。
其次在于為了提高戲劇性和沖突性,進行造假和過度煽情。這種情況在選秀類的真人秀中比較常見。每位選手的背后都有一段悲慘的身世,一段悲情故事。無論成敗、淚灑舞臺,成為一種選秀節目的常態。而這一點也是充分利用了人對情感這一天性的共鳴。電視節目中為了贏得收視率而進行的過分煽情,其實是夸張了人們對美好的情感的期待與哀傷的悲痛,缺乏必要的人文關懷,沒有倡導一種和諧的理念。
其一,提高節目自主創新能力,融入本民族特色,民族文化。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而真人秀這一節目本身就是一個“舶來品”,其中的欄目體質到環節設置大量都是西方式的模式,而當電視充斥這一系列東西的時候,一方面是視覺的審美疲勞,另一方面則是不利于本民族文化的傳承。那么如果在真人秀節目中融入本民族的特色,或者是我國一些傳統的精髓與非物質文化,也會使得真人秀節目有更多看點與亮點。
第一種是以傳統經典或傳統文化為看點,直接性的植入。其中以央視出品的《中國成語大會》《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以及《中國詩詞大會》為一類,將傳統的漢字語言文化作為看點。而山東衛視的一檔《我是先生》,以傳統文化論道為切入點。而央視三套推出的一檔《青春戲苑》則將傳統選秀類的好歌曲好舞蹈換做我國的傳統戲曲。這些頗具我國特色的電視真人秀節目,有的收視率一路走高,有些則表現一般。不過能夠將我國傳統文化這一看點用電視真人秀節目的形式傳達出來,實在是難能可貴。雖然大多數觀眾還是抱著娛樂的心情來看電視,但是傳統文化能夠寓教于樂,也是值得欣喜的一件事。
第二種是間接性的在節目中植入我國的自然風貌、社會風情、風土民俗等。應該說在現階段的真人秀節目中都多少融入了一系列的國家元素在其中,只不過這些表現還需要加強?!侗寂馨桑值堋愤@一欄目中,就將鏡頭帶到祖國大地的各個區域,從江南水鄉,到塞北草原,從安塞的腰鼓,到北疆查干湖的捕漁。在真人秀節目標題之下,帶著各個年齡階段的受眾,去領略祖國的大好河山與文化魅力。
其二,伴隨互聯網傳播的發展,節目與受眾相互推動發展。
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CNNIC于2016年2月14日發布的第3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中顯示,截止2015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6.88億,互聯網普及率為50.3%;手機網民規模達到6.2億,占比提升90.1%。在這樣一個互聯網大數據時代,無疑會對包括電視行業在內的傳統媒體產生巨大影響。
首先是傳播途徑的拓寬。對于廣大網民來說,上網目前的主要目的是為交流與娛樂,其既是一個傳播平臺,也是一個重要的交流媒介。而一個成功的真人秀節目,也必然涉及各個視頻網站,門戶網站,成為其中的頭版頭條。截止到2015年7月,在線視頻網站綜合排名前三位的當月日均覆蓋數UV統計前三位分別為優酷10120(人/百萬人),中國網絡電視臺9760(人/百萬人),土豆網6355(人/百萬人)。
各個熱門的真人秀節目基本上實現了衛視播出與網絡更新的同步,拓寬了傳播與觀看渠道,突破了傳統電視固定時間播放的局限,從而吸引了更多的收拾人群。
其次則是受眾話語權的增加。中國電視發展至今,視聽藝術的普及,已經將電視從說教式的神壇上,走向了平民的大眾化生活中。每個熱門真人秀以及其中的亮點,都會成為網民在各種論壇、微博、微信朋友圈上討論的話題,甚至于成為明星粉絲們追捧或者撕逼的中心。所以,現在的留言跟帖、投票抽獎、搖一搖紅包等活動越來越多。受眾是電視節目的“衣食父母”,所以相應節目在滿足受眾需求的同時,也應該聽到各種呼聲,對于節目的后期發展,也是有很大助益。
其三,增強人文主義關懷,更加貼近生活,貼近人物情感。
真人秀節目作為一種以人物的表現性為看點的節目,一定要做到以人為本,云南衛視《士兵突擊》、浙江衛視《中國夢想秀》、以及央視《星光大道》等,都能夠從小人物的生活中看到其的大夢想,能夠對現實生活做非常真實的反映。在《變形記》中,城市的孩子去體驗農村生活的樸素與艱辛,而農村的孩子也可以在城市中增長見識,享受關愛。作為以人為本的真人秀節目,一定要送人性中深刻的領域去發掘其光輝閃亮的地方,少一些愚弄與整蠱,多一些情懷與關愛。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10月15日舉行的文藝座談會上指出: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創作更多無愧于時代的優秀作品。所以真人秀節目一定應該加強方方面面的創新,不斷做出新的規范與要求,創作出一批讓人民滿意的優秀作品。
[1]尹鴻,冉儒學,陸虹.娛樂旋風:認識電視真人秀[M].中國廣播影視出版社,2006,1.
[2]苗棣,畢嘯南.解密真人秀——規則、模式與創作技巧[M].中國廣播影視出版社,2015,2.
[3]謝耘耕,陳虹.真人秀節目:理論、形態和創新[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9.
[4]徐帆,徐舫舟.電視節目策劃與寫作十講[M].浙江大學出版社,2009,7.
[5]徐舫舟,徐帆.電視節目類型學[M].浙江大學出版社,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