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萬生
四個創新推進財政監督機制轉型
——以湖南省汝城縣為例
●周萬生
一是創新財政監督檢查宣傳教育機制。著力抓好業務培訓和廉政教育工作,提升財政監督干部素質。采用“分批集中培訓”模式,定期對全縣財政監督干部和分管財政監督工作的領導開展業務培訓,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嚴格管理,加強內部監督。
二是創新財政監督檢查上下聯動機制。明確縣財政監督檢查任務,落實縣鄉兩級檢查工作責任制。采用激勵機制分配下達鄉(鎮)財政監督工作經費,有助于在全省財政監督系統營造競爭氛圍,進而整體推進全縣財政監督工作。
三是創新財政監督檢查協調協助機制。采取“上下聯動、內外聯合”的監督檢查協調機制,加強與審計、稅務等部門協作配合,在檢查計劃上相互銜接,工作信息上相互共享;加強與紀委、監察部門的聯手合作,借助紀檢部門的力量開展重點檢查工作,確保治理成效。
四是創新財政監督檢查執法問責機制。采取點面結合,突出重點,開展地方縣級財政資金的檢查工作。以查促管,注重跟蹤整改,力求整改到位,標本兼治。
一是交叉檢查制度。對內部審計實行各股室之間交叉檢查制度,嚴格規定參加檢查人員的工作紀律。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要整改到位,跟蹤落實。
二是聯絡員制度。通過建立財政內部聯絡員制度,協調、配合檢查工作的順利開展,收集各業務股室資金管理信息及其財政監督檢查結果跟蹤和落實情況,并由聯絡員匯總、整理報告給監督局。
三是自查制度。在實施檢查前,提前通知被查股室,被查股室接到通知后組織自查,并準備好股室基本情況和內部控制制度的有關資料進行報告,以進一步確定檢查重點。
四是檢查結果與年終考核相結合制度。對財政監督檢查中發現的重大違法違紀行為或者問題整改落實不到位的單位,下一年度的預算安排從緊考慮,并將檢查結果跟蹤落實情況納入局內各業務股室年度工作綜合考評。
一是制度建設突出一個“全”字。建立健全內部監督制度,通過制定《汝城縣財政監督員制度》和《汝城縣財政監督員管理辦法》,在各部門及鄉鎮設置專職監督員一名,負責監管財政資金安全運行。進一步優化人員配置,細化監督管理職能,實現監督檢查職能全覆蓋。
二是建立機制突出一個“效”字。建立健全監督檢查的長效機制,每年定期組織專項檢查,對單位預算執行情況實行常態化管理,動態監控每筆財政資金的流向是否合法、合規。
三是實施檢查突出一個“嚴”字。組織開展檢查工作,嚴格執行檢查程序;發現違規違紀問題,嚴格執行法規政策規定,準確使用法律法規依據。
四是業務學習突出一個“勤”字。“打鐵還需自身硬”,做好監督檢查工作,首先自己要有硬功夫,在熟練掌握財經法規政策的同時,必須拓寬知識面,加強對政治、法律等相關業務領域的學習。
一抓制度建設,促進監管規范。堅持以制管人,按章辦事,結合財政工作實際,建立和完善《考勤制度》、《機關績效考評意見》、《黨風廉政建設制度》等20項規章制度,對預算監督、專項資金監督等主要財政監督工作的原則、流程、控制要點進行明確,實現財政監督的制度化和規范化。
二抓資金監控,推行網絡監管。依托財政一體化管理信息系統,實現對財政資金的動態監控和財政管理的實時監控。全面實現辦公自動化、財政集中收付和財務核算軟件的運行,實現縣鄉財政聯網,促進信息的共享和互聯互通,提高財政工作效率、財務核算和財政監管水平。
三抓工作協調,推動優質服務。財政監督要面向群眾,采取“請進來”與“走出去”、學習交流與政策宣傳、了解情況與解決問題相結合的辦法,積極與預算單位開展會商。建立良性互動的監督與服務機制,在監督工作中提供優質服務,實現財政監督服務于財政管理大局的目標。
四抓教育培訓,提高隊伍素質。圍繞遵守“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市、縣的有關規定進行對照檢查、自查自糾。同時將廉政教育貫穿到財政預算、財政資金撥付、財政資金管理等各個環節,打造廉潔高效的“服務型”財政監督隊伍形象。
(作者單位:湖南省汝城縣財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