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智飛
江西科技學院江西南昌330098
民辦高校開放辦學問題及對策研究
曾智飛
江西科技學院江西南昌330098
本文分析了民辦高校目前發展存在的問題,并從辦學方向、專業建設、擴大宣傳、合作共贏等方面提出了民辦高校如何開放辦學,提高核心競爭力,以應對挑戰,持續健康發展的路徑選擇。
民辦高校;開放辦學;問題與對策
民辦高校是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新生力量,在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進程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在過年的幾年當中,由于生源充沛,在財富積累推動效應下,已有的民辦高校紛紛擴建新校園,教學樓、宿舍樓一棟棟拔地而起,辦學規模成跨越式的發展;新成立的民辦高校也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加入生源競爭的行列。民辦高校不僅在數量上達到了相當的規模,而且質量也逐步取得了社會的認同,形成了一定的結構、層次和辦學特色,逐步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高等教育邁向大眾化的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由于民辦高校的特殊屬性、發展環境、政府支持力度及社會認可度方面的原因,在規模擴張后民辦高校目前在開放辦學方面存在一些困境,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管理體制不完善
在一個管理系統中,人的因素是最主要的,管理者的管理能力與素質直接關系到系統運行的效率。管理體制不完善變現在兩個方面:管理者的整體素質不高和管理模式的行政化和單一化。一是管理者的整體素質不高。管理者的管理素質和技能比較參差不齊,管理隊伍的結構層次差異比較大。在實際的開放辦學機制構建過程中,民辦高校缺乏一定的市場經驗和經營管理人才,缺乏科學的管理素質,導致開放辦學的創新力不足,還有可能在辦學過程中導致校方利益的受損。二是管理模式的行政化和單一化。行政化的色彩比較濃依舊是民辦高校的一大弊病,一方面院長的權責性不夠,影響在辦學主體中的積極性與創新性發揮;另一方面領導決策不夠民主化和不具備監督力,有可能使開放辦學走莽撞前進的曲折道路,還有可能因為管理決策過程的不透明化,導致辦學過程中出項違法違紀的現象,使辦學行為表現出扭曲化和逐利性。
(二)辦學定位缺失
民辦高校辦學定位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開放辦學機制的構建,主要表現在辦學理念上和辦學項目發展的長期規劃性上。首先,辦學理念缺失。在辦學理念上,“服務社會、服務學員”是高度發達和開放的社會體系對民辦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是民辦高校的辦學宗旨和目的,是在服務社會和不斷滿足社會發展需求的同時取得社會的認可與合理回報,不斷增強為社會服務的能力,實現可持續發展。而由于國家的弱化管理和高校把民辦教育作為創收的手段,致使民辦高校在發展方向和辦學目標上出現與社會發展趨勢相矛盾的問題。其次,辦學行為定位不明確。由于辦學理念與社會、高校之間出現矛盾,難免導致辦學行為定位缺乏長期規劃性和統籌性。一是辦學行為缺乏統籌性。許多民辦高校的辦學行為缺乏自身發展的創新性和特色性,各民辦高校之間各自為戰,雖然各個學校的發展目標和辦學行為,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從高校民辦教育整體發展來看,就顯得散亂與重復,缺乏整體的規范性要求,導致學歷教育發展有余,而社會培訓開發不足的問題。二是辦學行為缺乏規劃性,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民辦高校的辦學行為多與市場需求相關,追求效益的辦學行為多于公益性的辦學行為,一些民辦高校把民辦教育等同于“市場教育”,因此,在定位民辦高校發展的策略上,很容易注重眼前利益,而忽略了發展的長遠性。
(三)師資隊伍不健全
師資隊伍結構的健全與否和素質的高低是民辦高校進行開放辦學的質量保證,也是影響開放辦學效果的重要因素。首先,我國民辦高校的師資隊伍不健全,不僅數量少,而且專兼職結構極不合理。我國民辦高校的教師隊伍嚴重短缺,專職教師數量極少,大多都是從高校教師或研究生中選聘的兼職教師,甚至還有從辦公行政人員中抽取的臨時性教師,具有臨時性和不穩定性,專兼職教師結構極不合理,加之非學歷教育轉型導致的社會技能培訓教師隊伍極度缺乏,一支長期穩定的高素質教師隊伍難以形成,成為開放辦學中開放辦學機制構建的“瓶頸”。其次,師資隊伍的素質偏低,表現為專業素質良莠不齊,教學技能不高。由于許多教師出自外聘或者是普通高校的專職教師,他們很難將工作重心放在民辦教育機構的教學發展上,更不用說為民辦教育的發展而鞠躬盡瘁了。另外,民辦教育實踐的缺乏性和對民辦教育學生的了解都停留在表面的感性認識上,缺乏具備專業素養和社會多方面專業技能的教師??傊?,師資隊伍的整體素質比較偏低,是我國民辦高校開放辦學機制構建過程中的重要問題。
針對目前民辦高校開放辦學存在的問題,我們可以通過以下途徑來解決:
(一)面向世界,辦出特色,形成優勢交流
國外的高校也希望同我國高層次的大學建立聯系。民辦高校要想在國際合作中爭取高水平與平等交流,就要發揮自身在人才培養、專業建設或學科發展中的優勢,辦出特色。在學科建設中,不求大而全,而要以特色取勝。首先要在觀念結構上把眼光看得更遠一點,打破傳統的地域觀念。制度層面上規范辦學,依法治教,包括政府與大學的職能、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與國際標準的對接,國家教育市場體系的建構和大學的組織結構國際化等;學習結構上要實現課程結構、教學內容與手段的現代化,多種形式的跨文化交流等。
(二)形成品牌專業,培養領軍人物
民辦高校要結合學校專業學科特點,準確定位,使特色專業成為學校的品牌。這一特色既要確保與本國重點高校的沖突,又要能在本專業領域占領一席之地。另外,在本校內還要培養、推薦在某一學科或領域的領軍人物,通過他們在國際上的認可,拉動一個專業或一個方向在國際上的影響,并不斷擴大學校的知名度,為學校的整體跟進打開一個突破口。
(三)加大宣傳力度,搭建對外溝通聯絡平臺
民辦高校要主動地、自覺地,通過多種渠道加強對本校的宣傳力度。通過參加各類教育展,增加在國際交流中的身影。特別是在一個教育國際化到來的時代,充分利用網絡平臺的宣傳作用,積極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除了中文網站的日常維護與更新外,一定要讓外文網頁發揮出作用,方便國外用戶查詢。同時,可以借鑒國外大學網站的設置,了解國外需求導向,及時更新,及時向世界介紹學校最近的教育教學、學科專業、科研動態等,使校園網絡成為一個宣傳和聯系國際間的橋梁和紐帶。此外,學校一定要充分利用校友資源,如通過建立校友通訊錄,定期與海內外的校友加強聯絡,充分發揮各界校友的作用,宣傳學校,擴大學校的知名度,利用校友關系增進與國際學術或研究機構間的交流與合作。
(四)主動出擊,緊跟國際不斷線主動出擊,“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
在最初的交流中就要瞄準高起點,通過學術交流建立與國內外同行間的長期聯絡關系,通過參加國際會議,增強對外合作的針對性,了解國外情況要,尋求合作領域,加強學術交流。如通過參加國際學術研討會、交流會,跨國合作研究,以課題為中心召開國際研討會,開展國際之間的合作交流等,增強學校、學院和教師在國際交流方面的自主權、自由度。同時也要盡可能與高層次機構間建立聯系的同時,在對外聯絡的初級階段,不放棄與國外有特色的普通院校間的聯絡。具體可以采取有計劃地選派教師到國外進修、訪問、講學、搞合作研究,邀請外國專家、教師到中國來講學,參加學術討論;還與外國的大學合作辦專業、辦學校,把外國教材、教師引進來:面向國際招聘國際人才來校工作,擴充師資隊伍。學生之間的國際交流,規范管理,接軌國際,互認學分,大量吸收外國留學生到本國學習,擴大本國的學生到國外去留學、工作的人次。民辦高校要在面向世界開放辦學的前提下,正確處理國際化、民族化、本土化之間的關系。辦出有國家、民族特色的院校,才能在國際競爭中保持自我的良性發展。
通過以上途徑,民辦高校可以在開放辦學中提高核心競爭力,以應對挑戰,持續健康發展。
[1]湯保梅.中國民辦高等教育發展的歷史與現狀[J]黃河科技大學學報,2006,(01).
[2]蘇文勝.淺議我國民辦高等教育發展模式[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3)
【課題研究】江西科技學院教育教學課題“民辦高校地方化與國際化結合開放辦學研究-以江西省為例”(課題編號:ZDZB1502)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