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菲
【摘要】“互聯網+”時代,很多中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變革。我們可以利用網絡進行學習,這在很大程度上能夠促進學生的學,同時我們應該注意網絡學習的優勢和局限性,合理的利用網絡進行學習。
【關鍵詞】互聯網 中學生 變革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2-0016-02
隨著“互聯網+”的深度融入,我們中學生的學習方式正在發生變化。基于互聯網的移動學習、在線課程學習等學習模式將越來越多地走進校園,走進我們每位同學。如學而思網校、簡單學習網等都為我們的學習帶來方便。今年上半年上海“四大名校”(即上海中學、華師大二附中、復旦附中、上海交大附中)開通網路課程,使得全上海范圍內的中學生都能有機會在網上感受“四大名校”課程。這些將對學校教學組織形式、學生學習方式、教育資源利用方式等帶來一系列的變革。
一、利用網絡課堂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傳統的學習中,學生主要是在課堂上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吸收知識,課外通過做作業等形式內化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實際上,我們可以借助互聯網技術,對學生的學習進行“翻轉”,即課下通過學習吸收知識,課上內化課前所學知識。這樣借助互聯網技術通過翻轉課堂,讓學生始終處于主體地位,充分尊重每一位學生的學習需求,通過在線學習與面對面教學的有機融合,實現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1]
1.通過課前先學來激發學習動機。
課前預習給學生提供獨立的學習空間,讓學生通過觀看視頻、感受知識、獨立思考、主動探究來獲取知識,激發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學習的熱情,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學習應該是學生主動的、自覺的、積極的。一個能激發學習興趣的微視頻,一方面是因為教學者準確透徹地講解,啟發地講解知識內涵;另一方面來自于視頻的內容應“精煉”以此幫助學生在較短時間內掌握和理解核心知識,篇幅應“短小”從而保證學生集中注意力完成學習,形式應“有趣”即視頻畫面清晰自然、內容呈現形式多樣、語言表述準確生動。
此外,從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的角度出發,我們選擇網絡課程應該注意:一是視頻的教學內容應該是精細設計的,課程知識要合理細化,做到點面結合,既要涵蓋所有課程知識,又要把核心知識講明、講透。二是教學視頻中要有預留給學生理解和思考問題的時間,如每個知識點講解后都有適當的停頓,給學生進行思維參與的時間,訓練的時間,讓學生能夠通過視頻學習,激發學習動機。
2.設計課前學習任務單,提高學習實效性。
通過網絡課堂、制定學習任務單,借助任務驅動,提高學生學習的實效性。一方面針對學生有可能出現的學習惰性,給予規范要求;另一方面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目標做到心中有數,知道“學什么”“怎樣學”;此外,根據學生“最近發展區”原則來選擇合適的教學視頻。讓學生通過自己努力能夠完成,從而豐富學習體驗,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和信心,也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
總之,通過網絡課堂,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增強課堂學習的實效性;此外,在周末或者暑假通過網絡課堂進行學習,也可以將一些開放的、個性化的優質網絡課程資源“推送”到學習者面前,它通過網絡技術實施教學全過程,同學們可以自主選擇課程與教師,自主完成上課、提問、分享、互動、討論、作業、考試等開放性的學習過程,打破了傳統的教學結構,尤其在假期利用網絡進行學習,進一步拓展了中學生的學習課堂。[2]
二、利用網絡課堂的學習實踐
暑假對于每一位中學生都非常重要,這是因為暑期的充分準備有利于快速適應開學后的學習和生活,對整個新的學期學習就會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暑假期間,很多同學制定了縝密的學習計劃,但在執行計劃的時候往往會遇到很多困難。如英語、數學的學習,對于英語,枯燥的單詞記憶、還有數學的題海戰術,這些方法對有的同學并不是很適應,而且效果不是很好。我們可以適當的利用網絡課堂進行有計劃地學習。
1.利用網絡學習高考英語課程。
很多在線英語網絡課堂容量大,錄制效果好。其中詞匯是基礎,還有語法、完型、閱讀、寫作等。通過有計劃地學習,英語學習成績會有顯著提高。當然,網絡課堂學習要和自學相結合。對于詞匯量較少的同學來說要抓緊背誦詞匯,同時結合在線網絡課堂的詞匯課堂。語法的提高要相對容易,聽完語法課堂,加強訓練。對于閱讀,有的網絡課堂先是精讀,教會學生如何讀懂句子,然后結合閱讀技巧順利解題。最后的寫作,多聽范文,加強背誦,熟能生巧。
2.利用網絡課堂學習數學。
對于中學生來說,在暑假中進行題海戰術并不明智,關鍵在于掌握知識要點、解題的方法,尋找解題的突破口,這樣可以做到事半功倍。對于數學學科,同學們要把數學知識點過一遍,對于每道例題都要透徹弄懂,并且掌握相關變形,做到舉一反三。對于每一個數學專題,要理清它的知識脈絡,熟練掌握相關概念和公式,并且在解題過程中靈活運用。因此,中學數學復習要從基礎知識開始抓起,把基本分全部拿到,打好基礎,之后再去研究提高題,做到雙管齊下,在處理數學題時才會得心應手。
為了達到上述目標,我們可以借助網絡來復習中學數學的知識點、數學專題。在網上發現學而思網校的“南瓜數學”教學視頻,該視頻教學把中學數學的知識要點梳理了一遍,平時按計劃學習視頻,做到先聽網絡課堂,課后做暑假作業中對應的內容,及時鞏固。經過一個暑假的學習,數學基本能夠達到新學期復習和預習的要求。當然進入新學期以后,如果遇到難點還可以通過網絡尋求幫助,進一步提升數學成績。
三、利用網絡課堂學習體會
通過網絡課堂的學習,我們發現網絡課堂的優勢和一些局限性。
1.網絡課堂的優勢。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活動中,學習好、聰明的學生被老師關注度較高,而成績較差的學生則常常會被忽略。網絡課堂可以幫助學習跟不上進度的學生,其高度的靈活性讓同學們自主安排自己的學習,可以課前也可以課后補課,對難點可以反復學習,對簡單的知識點可以快進或跳過;其次,同學們課前通過網絡課堂的學習,課上同學之間也可以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互動,老師也可以多一些個別輔導、突破難點的時間。
此外,同學們利用網絡課堂,根據自身情況來安排和掌控自己的學習,學生在課外、周末、假期有計劃地進行網絡課程的學習,可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進行,學生觀看視頻的節奏可以由自己掌握,也可以停下來仔細思考或做筆記,也可以通過網絡平臺向教師和同伴尋求幫助。教師的角色也會發生變化,家長也可以參與到課堂中來,成為學生的學習伙伴。
2.利用網絡課堂學習的局限性。
首先,學生利用網絡學習,應該在家長的陪伴下進行,防止由于沒有監管導致學生受到網絡不良信息的影響。其次,由于網絡課堂缺乏真實的學習體驗。網絡為學習者提供了自由交流的平臺,實現了學習者與教師、學習者之間的交流、分享與互動,但是它阻礙了師生的在場體驗、情感交流與價值互動。網絡課堂把教學交往簡化為狹隘的師生之間或者學習者之間的問與答,而缺失了真實的互動體驗,缺乏傳統課程有效學習發生的面對面的活動、缺乏教學過程性的體驗歷程,虛擬化的“言傳”不能完全取代在場的“身教”。此外,網絡課堂不能真正實現個別化學習指導,無法真正適應每個學習者的差異性以及對學生者學習能力的真實把握,其教學效果依然無法與“小班化”教學相比。網絡課堂有時也會失去學習的針對性。
總之,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互聯網帶給中學教育的,可謂正負能量皆有,機遇與挑戰并存。宋乃慶教授認為,“互聯網+”時代,教育的娛樂功能會明顯增加,但育人功能有可能被弱化;學科教學內容教學的碎片化導致學習者專注度的下降,學習深度不夠;師生必須面臨更加龐雜的教育知識。為此,我們有必要準確把握教育中的“互聯網+”需求,在網絡教育中做好迎接“互聯網+”的準備,并且我們要牢記,技術、形式為內容服務,中學生學習方式變革必須以提升他們的學習成績為依據。
參考文獻:
[1]唐曉勇.人民教育[J].“互聯網+”時代重新思考學習方式,2016,(2)59-61.
[2]鄔云琰.現代中小學教育[J].翻轉課堂:促進學生“學習力”的提升,2016,(1)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