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錦屏
摘要:語文源自于生活,生活中孕育著語文。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是以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培養語文綜合應用能力為目標的語文情境活動。利用暑期安排中職學生參加社會實踐,首先可以印證所學專業理論知識,加強對本專業的了解,同時加強理論與實踐的聯系,為向職場過渡做準備從而增強就業競爭優勢。其次暑期社會實踐檢驗了學生的語文綜合應用能力和職業能力,為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開展提供了啟示。
關鍵詞:社會實踐;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旅游專業
中圖分類號:G718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2-062-01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我國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社會對中職學校教學質量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肩負著重要任務。《中職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指出本課程的任務是:指導學生正確理解與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和思維發展,加強語文實踐,培養語文的應用能力,為綜合職業能力的形成,以及繼續學習奠定基礎;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和科學文化素養,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和吸收人類進步文化,為培養高素質勞動者服務。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是以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培養語文綜合應用能力為目標的語文情境活動,作為語文課的重要組成部分,又該如何來與時俱進,適應時代的發展呢?學生的暑期社會實踐能給我們的語文教學哪些啟示呢?下面我結合我校旅游專業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的體會做一些探討。
1.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既要有語文本色,又要有專業特色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顧名思義,是語文的綜合實踐活動當然得體現語文性,因此許多語文老師在活動中狠抓語文的聽、說、讀、寫能力,而對于學生所學的專業要么忽略不計,要么是蜻蜓點水,匆匆帶過。更有甚者,有些老師純粹是為活動而活動,既沒了語文性也沒有專業性。然而在學生的實際工作和生活中語文常常是與專業緊密結合的。以我校旅游專業的學生暑期社會實踐為例看,學生到旅行社實習,作為導游初次帶團,他們基本上都知道出團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準備,譬如對于線路一定要熟記于心,對于講解的內容,要做到是張口就來。而遇到客人主動要求加點的時候,如果沒有事先做好功課,而自己對景點又只是略知皮毛,就無從講解了。有些景點已經做了功課了,但當客人問到景點中的某些摩崖石刻時,書本中現成的導游詞并沒有提到,而導游自己都看不懂是什么字,怎么給客人講解呢,因此相當尷尬。也有學生反映說自己對導游詞純屬背誦,干巴巴,沒有融入自己的感情,這樣說出來的東西干癟癟的像在背課文,遇上知識淵博點的客人會反過來給她講解,當時的尷尬可想而知。因此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在培養學生的讀、說的能力時可以適當的融入專業的知識,有針對性的設計活動主題。比如在旅游專業中開展情景解說,模擬導游等,不要因為是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就上成課文朗誦比賽或簡單的詩詞誦讀,脫離專業知識培養語文能力。設置摩崖石刻賞析的主題活動,拓展學生知識面,有意識的開設書法鑒賞主題活動課,讓學生自己收集本地或各地旅游名勝地的摩崖石刻,培養學生自主賞析的能力,這樣才能讓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與學生所學專業結合,兼顧語文本色的同時又有專業特色,使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變得豐富多彩,讓學生不再覺得語文和他們將來的工作似乎沒有什么聯系,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其職業能力。
2.在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中注重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
學生在暑期社會實踐中基本體會到在旅行社這樣的服務性行業所需要的人才除了必須具有對游客的耐心以及責任心,需要有一定的專業知識,還需要你懂得如何為人處事、如何接人待物,尤其是面對各行各業、文化程度深淺不一的客人時,如何隨機應變,因地制宜的接待與介紹顯得尤為突出。大多數學生反映他們初次帶團,面對的是年齡比自己大得多的叔叔阿姨、甚至是爺爺奶奶,盡管心里明白要做個性化的自我介紹,自我介紹后要活躍團隊氣氛,但在自我介紹的時候就已經相當緊張了,有些學生甚至不敢直視游客,以至于準備好的自我介紹變得平淡無奇,毫不出彩,更別說制造歡樂氣氛了。有的學生反映開始了夢寐以求的導游工作心情特激動,但激動過后是失落甚至是內疚。因為導游對于外出游玩的介紹上,要及時向客人說明當地的消費情況、風俗情況、注意事項等,更重要的是要時刻站在客人角度上為他們著想,他們才會覺得我們是真的很體諒他們,盡心盡力在為他們服務。但在實際的操作中,由于面對的是形形色色的客人,一旦沒有摸索好客人的心理就有可能被投訴。如何處理客人與客人之間的關系也是相當微妙的,諸如最簡單的旅游景點游覽中,有的客人走得快些,有的客人走得慢些,快的要埋怨慢的影響他的行程,慢的嫌快的走馬觀花,影響他的旅游質量,作為導游該如何協調也是對導游的一大考驗。此外像計調人員在講話和接電話時如何客氣、禮貌、謙虛、簡潔、利索、大方、善解人意、體貼對方,給人親密無間、春風拂面之感等等。這些技能其實就是口語交際中的介紹、接待與協調的知識點的應用。因此,作為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培養語文綜合應用能力為目標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要注重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注重創設情境,給學生預設工作場景,使學生覺得語文并非無用,而是真正在工作實踐中能靈活使用的工具學科。
3.利用地域特色開發校本資源
我校旅游專業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后還反饋了一重要信息,那就是課本離實際工作有一定距離,許多地域性的東西并不是在書本中能學到的。因為無論是旅游專業的專業課本還是語文課本采用的都是統編教材,缺少鄉土地域知識,而中職學生畢業后大都直接走上工作崗位,在本地或附近工作。因此,中職語文教學應根據"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原則,將地域資源融入教材,使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進一步貼近生活,將更凸現地方文化的人文價值,增強學生自豪感及服務家鄉的創業創新意識,從而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增強教學的實用性,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和未來的職業生涯,更好的適應當地社會發展需要。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對學生而言是其人生非常寶貴的體驗和財富,對于我們教師的教學而言其啟發性的東西也是彌足珍貴的。以上幾點是本人一些淺薄的看法,希望對今后的教學中通過開展綜合性、開放性的教育和各類主題的語文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的就業意識,提高學生就業、創業能力和綜合素質,讓語文教學真正與時俱進,適應時代的發展。
參考文獻:
[1]〖ZK(#〗潘洪建.《中學綜合實踐活動指導》.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5
[2]楊林.《職業中學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新探索》.《教育教學論壇》, 2013(30):184-185[3]
[3]靳彤.《語文綜合性學習》.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