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小燕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2-0075-01
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并非是一日之功,必須是有目的有步驟的進行。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知識點習得和技能的獲得是密不可分的,是統一認識的兩個方面,兩者是相輔相成的缺一不可額的。在學習過程中,單靠教師的講授和閱讀書本知識,還不能掌握完全的知識,只有通過相應的技能操作和練習才能進一步理解并獲得真正有用的知識。現以我幾年來注重閱讀習慣培養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做法。
1.重視名著,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要激發學生閱讀名家名著的興趣。現在不少學生對名家名著知道的不多,有的只知其書名,不了解其內容,有的甚至連書名都不知道,但對一些漫畫故事、港臺小說卻如數家珍。為此,語文教師很有必要向他們介紹中外名著,要使學生知道這些書的內容是健康的,語言是美的,情節也不遜于言情武打小說與漫畫故事,使他們對這些書產生閱讀興趣,主動去讀。有些課文本身就是名著的節選,我們在指導學好課文的同時,可介紹前后相關情節,使學生由被動地聽到自覺地去讀,提高閱讀生活氣息濃厚的名著的興趣。
2.加強引導,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語文教學,新授課時一般要經歷復習舊知、講授新知、鞏固練習等幾個環節,如果教師自唱獨角戲,學生被動地聽,必然抑制學生的思維發展。在新課標下,師生之間的關系發生了根本的變化。教師不是學習的主宰者,而是"引導者、參與者與合作者",學生處于主導地位。師生之間平等相待,人人參與教學活動。學生處于主體的地位,教師的任務是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在學習中培養良好的習慣,從而學會學習,學會閱讀。因此,本課題組成員在實際操作中,緊密聯系學生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體驗出發,努力創設生動的、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情景,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實踐、探索、交流、反思等活動,掌握學習語文的閱讀技能,將時間和空間都還給學生,讓學生充分地展示自我,養成自主閱讀、探究閱讀的習慣。
3.開辟讀書環境,營造濃郁的讀書氛圍
要強化一種意識,必須營造相應的氛圍,使孩子的內心世界不斷受到這種意識的提醒和沖擊,這樣才能在孩子的腦海中留下烙印,由無意注意逐步形成為有意關注。因此,學校要特別注重校園書香氛圍的營造。如:利用廊柱張貼有關讀書的名人名言, 利用展窗開設讀書交流園地,讓孩子們一走進校門,馬上就會被一股濃濃的書香氣息所包圍。各班的圖書角不僅要裝滿孩子們喜歡的好書,還要有一個個美麗的名字,如"豆丁書架"、"瑯瑯書吧"等,孩子們一看到名字就有要走近的沖動。
4.展示摘抄成果,養成閱讀習慣
小學生課外閱讀,既渴望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獲外顯,得到老師、家長、同學的認可與贊同,滿足自己的成就感。在實踐中,課題組的教師采用不同的方式來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如課堂上教學的滲透,如用"課外朗讀摘抄本"的方式,讓學生記錄自己的課外閱讀成果。小小的摘抄本上有學生摘錄的好詞、好句、好篇章,有學生閱讀的相關鏈接。定期檢測他們的課外閱讀成果,展示同學們的閱讀成果,使每位學生心理上產生極大的滿足感,從而激勵學生的閱讀興趣,慢慢的,學生就會逐步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5.培養學生一邊讀一邊思考的閱讀習慣
為了使學生養成愛讀書、多讀書的習慣,關鍵要從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開始。可結合閱讀課文向學生推薦課外讀物,如教《寓言二則》時推薦《寓言故事》,教《賣火柴的小女孩》推薦《安徒生童話》和《格林童話》等;或向學生介紹古今中外愛讀書的典型事例,啟發學生愛讀書;或開設賞析課,介紹名家名篇,使學生領略語言的無窮魅力;或根據學生不同的愛好,分別向他們介紹各種讀書方法,以此培養學生的讀書興趣。同時還可結合課外活動,經常組織讀書心得交流會、故事會、朗讀比賽以及"我最喜愛的一本書"等活動,久而久之,學生愛讀書、多讀書的良好習慣就會逐漸養成。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高爾基的這句名言,形象地說明了書籍對推動人類文明的作用。一個愛讀書的人,必定是一個文化素質較高的人;一個愛讀書的民族,也必定是一個文化素質較高的民族。良好的閱讀習慣,是一個人終生的寶貴財富,也是他終身學習的堅實基礎。如果我們要實現我們心中的教育理想,使我們的學生能夠學到真正的知識,而且學得比我們強,我想,我們需要并且能夠做到的,就是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幫助他們從熱愛讀書和主動讀書開始,從小就做一名好讀書、讀好書、多讀書的新時代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