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元元
【摘要】眼視光技術主要培養即具有專業的眼視光、眼科學基礎理論知識又掌握眼睛檢測、驗配,屈光不正矯正和視覺訓練的眼視光醫療技術人員。高職眼視光技術教育需要突出理論知識的應用和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將創新創業納入高職學生的教育內容中,樹立高職學生創新創業意識,真正提高高職學生創新創造的水平,增強他們就業創業能力,是當前職業教育的當務之際,也是促進畢業生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創業基礎。
【關鍵詞】教育 創新 創業 培養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2-0246-02
在全球經濟化發展趨勢與當前國家經濟發展轉型之時,在部分產業行業面臨去產能,調結構,促優化的新形勢下,為解決當代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2014 年 9 月李克強總理在達沃斯論壇上提出“大眾創新、萬眾創業”。因此,在高職院校加強創新創業教育,以創業帶動就業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作為眼視光技術專業的老師,就本專業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作一定層次的探討,希望能提高本專業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培養其創新創業能力,同時也希望可以找到職業院校各個專業提高的方法。
創新創業教育是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創新創業教育以學生為主體,考慮學生的主觀感受,可以豐富原有的知識、文化和內涵,通過學生的思想觀念的提升,加強學生的創新觀念、創新水平和創新能力[1]。麥可斯研究院發布的《2015 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暨 2015年就業藍皮書》中顯示,近三屆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的比例有持續且較大的上升趨勢,其中應屆本科畢業生創業比例為 2%,高職高專畢業生創業比例為 3.8%,而且高職學生的自主創業是一種主動的選擇,而不是由于就業難的問題,其中,機會型創業占創業總體的 85%以上。因此,在高職院校培養具有創新創業精神和能力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
一、眼視光技術專業創新創業教育現狀與存在問題
1.學生對國家創新創業政策學習不夠充分,對相關政策不夠了解
國務院出臺了多項鼓勵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政策與扶持,教育部要求落實關于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相關規定。一方面,就目前而言,相當多的高職院校認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僅僅是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并沒有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體系中,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相關的教育過少,只開設了部分與創新創業有關的課程。另一方面,學生對國家的相關政策的學習不夠充分,導致對相關政策不夠了解,導致學生創新創業受到的扶持不夠,無法提高學生創新創業的積極性。
2.創新創業氛圍不足,學生的創業理念太單一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經濟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于眼部的健康問題越來越重視,眼視光技術畢業生就業率一直居高不下,就業面選擇廣。雖然服務行業的諸多工作就業甚至創業的門檻不高,但對學生在崗位上的創新和自主創業的能力有較高的要求。這就需要眼視光技術專業在人才培養時,進一步融入創新創業教育的理念。長期以來企業與醫院等部門大量的人才需求,某種程度上削弱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自主創業的能力。很多眼視光技術學生認為開眼鏡店就是創業,這樣的想法是過于單一的。整體上來說,眼視光技術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業精神表現不突出、太單一,對創新創業的重視不夠,創新創業氛圍營造不足。
3.創新創業實踐過少,學生實踐創新能力不夠強
專業實踐教學是學生進行崗位模擬操作的基礎,是學生創新創業的能力保障[2]。學生需要更多的時間機會來實現創新創業教育。目前,眼視光技術類的創新創業實踐類課程很多都是停留在眼鏡的營銷與眼鏡店的管理上,課程內容單一。其次,真正有創業意向的學生的不到正確的引導,也沒有相關場地與資金的支持,最后,目前的創新創業教育存在重理論輕實踐,重書本輕應用的現象,導致學生難以理解運用相關知識,由于缺乏實踐鍛煉,導致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缺少實踐的基礎。因此,眼視光技術專業需要建立起一套急需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與專業相融合的、循序漸進式的實踐教育體系,從入學就開始培養起學生的創新創業思維和能力,特別是從理論轉化為實踐的能力。
4.師資力量不足,缺乏實踐經驗,很難給予學生正確的指導
眼視光技術專業師資力量薄弱,缺乏實踐經驗。正在從事眼視光技術專業教育的老師,一部分教師來源于普通高校的本科或研究生,從學校到學校,缺乏職業技術教育理論和教學方法培訓,缺乏在企業或生產一線工作的經驗,理論與實踐脫節,難以對學生進行創新創業的指導。另一部分教師來源于企業行業的管理、技術人員,他們既要在企業行業工作,又要兼顧教育,校企合作制度不完善,難以長期穩定的聘請到管理、技術人員,且聘請到的管理、技術人員很難專一的為學生講授創新創業知識與工作經驗。更嚴重的是,還有一部分教師來源于非專業的其他人員,臨陣磨槍就上崗授課,更加無法為學生傳授相關專業知識與創新創業知識。這使得眼視光技術的創新創業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另一方面,眼視光技術專業缺乏專業的進行創新創業教育方面的教師,不論是在課程體系的建立、還是課程資源的建設上均缺乏師資的投入。
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
在高職院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是順應時代潮流與政策號召下的產物。永州職業技術學院根據自身眼視光技術專業辦學特色進行定位,將人才培養與創新創業進行結合研究,通過一系列的實踐調研,建立眼視光技術創新創業人才孵化基地,構建了新型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
1.構建與專業相關的創新創業課程,提高創新教育觀念
2014 年天津輕工職業技術學院提出的“高職院校‘融入遞進式創新創業體系的構建與實踐”,對我院眼視光技術專業創新創業建設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中國大學創新創業教育發展報告》指出,創新創業教育的內涵是事業心與開創能力的培養[3]。在設定人才培養方案的時候,在公共課程中開設必修的《就業與創業指導》等創新創業知識普及類課程,并且要求學生達到合格才會給與學分。為提高學生在專業領域內的創新創業意識和實踐能力,在專業核心課程中要求授課教師講授與專業相關的創業案例分析、創業模擬實訓課程,同時要求在其他各專業課程的教學中,滲透創業特別是創新教育;與多家企業進行合作,讓學生在假期兼職賺錢的同時,學習相關創業的經驗,讓企業提供與創業相關的進一步扶持。
2.加大師資隊伍建設,建立高水平實踐性師資隊伍。
可以從全院范圍內選聘創新創業教育的師資,由各個相關部門統一協調,成立專門的校內創新創業教師團隊,主要承擔創新創業基礎教學工作,負責課程標準、教學進度等的制定。有重點地選派年輕教師,參加創新創業類的培訓。校內的專業教師要積極參與定崗實踐與一線兼職,在授課過程中密切聯系行業新動態,融入行業內創新創業元素,為學生提供優質的創新創業指導。行業企業特別是創新型企業提供指導教師,提供實習基地,并幫助大學生實現創新創業項目孵化。
3.搭建政校企聯合的支撐平臺,充分響應國家政策
創新創業教育是社會的責任,單憑學生以及治理,難以達到預期的目標,高校、政府、和企業應緊密合作,打造立體化的創新創業教育平臺。地方政府對于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支持力度非常大,各個地區還有專門的大學生創業園區。可以采取由學校出面,聯絡各界力量建立大學生創新創業基金、孵化基地、創業街區等,為學生提供優惠創業條件和資源,鼓勵學生創新創業。多方聯動,優勢互補,搭建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支撐平臺。
4.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
在學生未出校門的時候,鼓勵其多多參與相關的創新創業比賽如“挑戰杯”“黃炎培創業大賽”“互聯網+創業大賽”等,引導其建立正確方向的創新創業意識,也在比賽中與同齡人的創新創業思維進行碰撞,擦除新的火花。聘請往屆畢業生成功創業者現身說法,向學生講述他們在創新創業路上的成功經驗和教訓。這種親身傳教性質的報告會,可以更加生動形象具體地將創業理念傳授給學生,利于創新創業的開展。
創新創業教育不僅僅是以創業帶動就業、提高就業質量、擴大就業途徑的重要舉措,也是改革人才培養方式的,培養多樣化創新人才的迫切需求[4]。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其核心是培養適應現代社會需要,促進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的高素質人才.職業學校應在立足教育目標的基礎上,充分結合學生特點、就業、創業形勢等因素,采用有效的創業教育模式,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創新創業觀,積極引導、使其具備良好的就業、創業能力。那么高職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將會卓有成效,最終能夠完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達到以創業帶動就業,提高就業質量,擴大就業率的目的,為國家經濟發展提供持久動力。
參考文獻:
[1]徐 堅.在職業教育背景下如何培養學生創新創業的幾點體會[J].教育教學論壇,2016(06),第25期.
[2]祝李楊.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的研究及探索[J].科教導刊(電子版)2016 年第5期(中)
[3]曹勝利,雷家骕.中國大學創新創業教育發展報告[M].北京:萬卷出版公司,2009.
[4]吳升剛,劉文斌,劉錫冬.高職院校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