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一名指揮員,要想在瞬息萬變的信息化戰爭中應對自如,就必須兼備良好的政治素養、軍事素質和心理素質,必須具備強烈的前瞻意識和創新精神,敢于帶領部隊沖破傳統觀念的羈絆,樹立信息化思維方式,不懈探索、刻苦攻關,在實戰化訓練中鍛煉成才,為部隊信息化轉型建設闖出新路。本文對信息化條件下實戰化訓練中人才培養途徑進行了初步探討。
[關鍵詞]實戰化訓練;部隊創新人才;培養途徑;探討
作為一名指揮員,要想在瞬息萬變的信息化戰爭中應對自如,就必須兼備良好的政治素養、軍事素質和心理素質,必須具備強烈的前瞻意識和創新精神,敢于帶領部隊沖破傳統觀念的羈絆,樹立信息化思維方式,不懈探索、刻苦攻關,以實訓備實戰,不懼危難風險,在實戰化訓練中錘煉成才,為部隊信息化轉型建設闖出新路。
一、牢記天職,深懷憂患,夯實真打真準備的指揮功底
信息化時代,只有經過實戰化的演習訓練場,才能鍛造出新型指揮員的指揮能力和素質。按照實戰化標準組織部隊訓練,往往會面臨各種風險,這就要求新一代軍事指揮員身懷血性膽氣、不懼訓練風險,在實戰化訓練中磨礪成才。軍不思戰,國之大難。古人說,守不忘戰,將之任也;訓練有備,兵之事也。和平,對軍隊是一種考驗。和平享受久了,軍隊容易滋生麻痹松懈思想,從而變得步履瞞珊。新一代軍事指揮員,應當自覺帶頭在強軍實踐中當先鋒、作表率,強化隨時準備打仗的思想,真想打仗的事情,真謀打仗的本領,真抓打仗的準備,不斷提高領兵打仗的能力,不負黨和人民的重托。每個指揮員都只有心懷憂患意識和使命任務,才能一步步成長起來。在平時,指揮員不應滿足于守攤子,每次訓練和演習,要敢于放手把自己和部隊逼到險境、絕境,不去做消極保安全的事情。訓練不怕挨板子,戰時才不掉鏈子;真打實備要從平時做起,從難從嚴開始練起。訓練中弄虛作假,戰場上必然丟盔卸甲。指揮員如果在訓練場上編腳本、摻水分、作秀演戲,做假把式,就只能練出指揮上的草包庸才,將來打仗就會吞下戰敗的苦果。軍事指揮員只能在真打實備、真槍實彈的訓練演習中學到作戰指揮的真本領和硬功夫,才能成為名副其實的新型指揮人才。
二、著眼實戰,險中練兵,練出人裝結合的指技合一素質
戰斗力是在人和裝備的結合與適應中訓練出來的,作戰指揮能力是指揮員組織部隊在人裝結合的訓練中形成的。目前部隊大量列裝的新裝備工作原理復雜、技術含量高、操作和維護難度大,相應地對操裝人員的專業素質和技術能力要求也更高。有的部隊在新裝備列裝后存在不會用、不敢碰的情況,更不要說形成戰斗力。能不能在較短時間內實現人裝合一,發揮新裝備的應有效能,有時要冒很大風險,這對軍事指揮員是一個考驗。信息化時代的軍事指揮員,必須有鋼鐵般的意志,堅持冒實戰訓練之險、排人裝結合之難,高強度、超極限地錘煉部隊,才能練出過硬的指技合一素質。當然,敢冒風險并不等于盲目蠻干,既要指揮部隊大膽訓練,同時也要帶領官兵科學訓練、安全訓練。在演練前應當做足必要的功課,借鑒外軍類似訓練資料,并進行充分論證,以確保安全。訓練和實戰永遠有差距,一些險難課目有時候很難真正落實,這就要通過嚴密組織,把風險降到最低限度。現代戰爭要求指技合一,指揮員只有在熟練掌握裝備技術的基礎上,以作戰的方式訓練、以訓練的方式作戰,按照“逼到絕境、難到極限”的訓練強度,在各種復雜條件下組織人裝結合的實戰化訓練,才能較快地形成新質戰斗力,提高部隊的“勝戰指數”,并在此過程中鍛煉成才。
三、敢于擔當,危中施訓,訓出打鐵亮劍的指揮本領
帶兵打仗從來就是勇敢者的事業。一名不畏強敵、敢于亮劍、勇于擔當的指揮員,在軍事訓練中往往能夠帶領部隊在極端困難、非常危險和格外艱苦的條件下摔打磨煉,提高部隊的實戰能力,從而帶出一支讓黨和人民放心、讓一切對手膽寒的部隊,同時也提高指揮員自身在危難緊急情況下分析判斷形勢、擺兵布陣、處置突發情況的能力,使自己鍛煉成為一名成功的軍事指揮人才。抓戰備、搞訓練難免出現意外,甚至發生事故,這是必須付出的代價。平時不嚴格訓練,就可能在未來戰爭中付出更大犧牲。這就是作戰與訓練的辯證法。這就要求指揮員要具備平時訓練“出了問題,我來負責”的無私無畏精神,“打仗不能繞道行,再大的險灘也敢闖”的膽魄見識。在信息化戰場上,指揮員要贏得官兵的信任和擁戴,不僅要有“化險為夷”的本領,還必須有“我先來試”的擔當。作為軍事指揮員,平時按照打仗的標準嚴格訓練,多設難局、險局、危局和殘局,提高官兵難中求進、險中求勝、危中求安、殘中求全的能力,才能把打鐵的骨架鑄硬,把亮劍的本領練強,讓勝仗成為囊中之物。同時,在訓練和作戰中錘煉自己的指揮能力和指揮藝術,成長為能夠擔當強軍打贏重任的優秀軍事指揮人才。如果夜不習武、危不施訓、險不練兵,戰斗力建設就無從談起,戰斗人才、參謀人才、保障人才就無從培養,優秀軍事指揮人才更不會從天而降。
參考文獻:
[1]習近平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
[2]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M].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
[3]姜宇輝,平愛軍. 關于大力推進部隊工作創新發展的有效思考[J]. 青春歲月.2014(05).
[4]張浩,任志杰. 關于新時代背景下部隊訓練工作定位的分析[J]. 青春歲月. 2014(06).
[5]任汝余,柴新朝.新時期部隊訓練工作應實現程序化[J]. 政工導刊. 2014(10).
作者簡介:王碩(1993-),男,蒙古族,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畢業,本科學歷,現就讀于石家莊機械化步兵學院,研究方向:基層部隊指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