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小倩
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教會學生學會學習、正確掌握和運用語言,而大量、廣泛地閱讀則是達到這種目的的重要途徑。精心閱讀課文有助于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有助于信息輸入、強化記憶,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有助于培養學生敏銳的語感和審美情趣。因此,閱讀課教學在語文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那么,怎樣讓學生正確掌握閱讀文章的方法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從題目著眼,把握要領,明確主旨
題目是文章的“眼睛”,把握了題目,也就基本上把握了文章的中心。題目一般概括了文章的內容,或說明了文章的對象,或揭示了文章的主旨,通過題目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認識方法之一。例如,在教學《白楊禮贊》這一課時,我首先引導學生審視題目:從題目中你能發現什么?學生看過題目之后,很快就說這一課的重點是寫白楊樹的。我肯定之后又進一步的提問:那他是懷著怎樣的心情去寫的?從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來?學生帶著問題再次細讀文章題目,不一會兒,他們就不約而同的回答說,是懷著崇敬的心情來贊美的,因為從題目中的“禮贊”這個詞分析判斷得來的。之后,我讓學生快速閱讀課文,概括文中寫了白楊樹的哪幾個方面?他們閱讀過課文之后就說:寫了白楊樹的外形美和內在美。我繼續問:這兩個方面哪一點更重要呢?它與主旨有什么關系?學生繼續閱讀課文、討論,一位學生代表發言:內在美是本文的重點,作者賦予了白楊樹特定的象征意義,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軍民,而且象征了堅強不屈、頑強向上的民族精神。就這樣,學生通過題目領悟了這一課的主旨。像這樣抓綱舉目, 方向明確,一下子就抓住了文章的要點。所以,閱讀文章千萬不要忘記揣摩題目。
二、從整體著眼,概括內容,總結中心
當我們從題目熟悉了文章要寫的有關內容、有關對象或有關主旨的信息后,還要通過對文章的深入閱讀,弄清文章主要寫的是什么人、什么事,或談論一個什么問題,再來考慮通過這個人或事作者要塑造一個什么形象或揭示一個什么社會問題等等。例如,閱讀魯迅的《故鄉》一課時,我主要通過三個問題引導學生閱讀理解課文,明確中心:(1)初讀課文,梳理主要內容:說說課文圍繞故鄉主要寫了哪些內容?問題明確后,學生就認真的讀了起來,一邊讀一邊在課本上勾畫。讀完后,我要求他們把自己歸納的答案寫下來,再小組交流討論,同時,我在教室巡回指導,點撥疑難。這樣,學生基本上能概括歸納出第一個問題,這時,我叫一位學生站起來回答:課文主要寫了“我”回故鄉的心情、在故鄉的見聞、離故鄉的感受,重點寫了在故鄉的見聞。(2)再讀課文,梳理人物:在文中作者主要寫了哪兩個人物?運用了什么方法來表現人物的?有了前面的閱讀感受,解決這個問題難度不大。不一會兒,就有不少同學舉手了。我有意叫一位成績不太好的同學來回答,他說:作者主要寫了兩個人物,一個是閏土一個是楊二嫂,運用了對比的手法來表現他們的變化。他回答的很好,我示意全班同學為他鼓掌。(3)三讀課文,理解中心:作者寫這篇課文想要表達的中心是什么?這個問題要求先獨立思考,然后小組討論,每組指明一位同學回答。隨后各個小組都活動起來了,小組成員爭相發言,課堂氣氛十分活躍。最后全班形成共識:作者通過寫“變”來引起人們的思索:對舊中國農村經濟日益凋敝、農民生活日益貧困的社會根源的思索,從而激發人們改造社會、創造新生活的強烈愿望。這樣從整體著眼,既把握了文章的基本思路,又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同時,也避免了對文章產生片面的理解。
三、從結構著眼,尋找中心句,把握中心
大部分文章,一般都有能涵蓋文章意思的中心句,這些中心句有的是表明事件意義的,有的是總結全文主旨的,有的是深化文章中心的,有的是提出作者觀點的,有的是說明事物特征的等等,而這些中心句,就文章結構而言,一般多處于文章的開頭和結尾,少數處于文章的中間部分。我們抓住了這些中心句,也就抓住了文章的中心。例如,在學習《蘇州園林》這一課時,我先讓學生回憶文章中中心句的位置和作用,然后讓學生反復閱讀課文,尋找能夠表現課文主要內容的中心句。同學們帶著問題讀了起來,邊讀邊思考,很快就找到了這一課的中心句:“蘇州各個園林在不同之中有個共同點,似乎設計者和匠師們一致追求的是: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那個點上,眼前總是完美的圖畫。”找到后,我讓學生分析討論這句話的作用。經過討論,學生們很快明白了這句話的深層涵義,不僅在內容上準確的概括了蘇州園林的總體特征,而且在結構上又充分體現了領起下文的作用。
四、從重點詞語入手,揣摩含義,探究用意
分析重點詞語,也是理解文章的一種重要方法。抓住重點詞語,有利于挖掘句子含義,有利于探究作者的思想和感情。它們往往是文章多次重復的、故意強調的、語氣較重的或獨立成段的詞語,這些詞語在閱讀課文時必須認真的分析和揣摩。如《蘇州園林》一文中,我主要讓學生分析兩個句子:(1)“蘇州園林是我國各地園林的標本”,分析“標本”一詞的作用與表達效果,(提示:“標本”一詞的本意是什么,在本句中是什么意思)。(2)“務必使瀏覽者無論站在那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總之一切都要為構成完美的圖畫而存在,絕不容許有欠美傷美的敗筆。”分析“務必”、“總”、“一切”三個詞語的作用。同學們看課本的,翻資料的,查字典的,忙的不亦樂乎。答案很快就出來了:“標本”極其準確地寫出了蘇州園林在我國園林藝術中的地位和影響,同時也為蘇州園林的藝術美、圖畫美埋下了伏筆。“務必”、“總”、“一切”三個詞語高度概括了蘇州園林的總體特征。
總之,閱讀是人們獲取知識和信息的第一道關口,學會快速高效閱讀是學會學習的基礎。所以,語文教學一定要把閱讀放在重要位置,逐步培養學生掌握良好的閱讀方法,特別是掌握快速閱讀的方法,有效地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最終達到使學生“學會學習”的目的。二十一世紀是學習文化的社會,新時代的文盲將是不會學習的人。讓我們共同攜手,教會學生快速高效閱讀;讓我們一起努力,把學生培養成學會學習的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