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昊
【摘 要】在課改大前提下,美術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如何在現有的教學環境中,提高美術教學效果,教法非常重要。這篇文章是作者近幾年在一線教學中的體會,對于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有一定的幫助作用。
【關鍵詞】美術教法;欣賞;創新
美術課具有人文性質,是學校進行美育的主要途徑,是高中學生必修和選修的藝術課程,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價值主要體現在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審美能力,引導學生參與文化的傳承和交流,發展學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形成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動手能力,促進學生的個性形成和全面發展。在美術學習過程中,學生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各種美術活動,嘗試各種工具、材料和技法制作過程,學習美術欣賞和評述的方法,豐富視覺、觸覺和審美經驗,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了解基本美術語言的表達方式和方法,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環境與生活,從而激發創造精神,發展美術實踐能力,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陶冶學生高尚的審美情操,完善人格,為以后的人生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但是,在實際的美術教學中,并不能真正地把美術課的作用發揮出來,尤其是在農村很多學校沒有專業的美術教師,在傳統應試教育的大背景影響下,許多學校雖然開設了美術課,但是學校的教育意識沒有轉變,美術教學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同時教師的教學方法還沒有改變,仍延用傳統的“注入式”,教學形式單一,課堂氣氛沉悶,許多學生逐漸失去了興趣,從而限制了學生的興趣培養和思維發展,這些是課改前所有學校都面臨的問題。要使美術課真正地發揮作用,體現價值,教學中運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是必不可少的。
美術教學方法很多,在教學中應注重一個原則,那就是如何首先培養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應從自身做起,轉變教學觀念,充分利用現代教學技術,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學生有了興趣,那么我們才可以游刃有余地進行教學,才能收到更好的課堂效果。在面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的前提下,同時進行德育和智育的培養,這樣我們的學生發展就比較全面。
一、講授法
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中有很多內容是需要用講授法來進行的,這種方法容易使學生處于被動狀態,運用不好學生會感到枯燥,天長日久也就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在運用這種教學方法的時候,要根據學生的興趣特點和認知的規律,使所表述的內容有科學性、思想性和系統性;語言要通俗易懂,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并善于組織學生聽講,充分讓學生參與進來,所述問題能引起學生的思想共鳴。例如欣賞課教學,讓學生欣賞中外名畫,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接觸到的美術知識很少,哪怕是中國畫也沒有見過幾幅,他們又以怎樣的心態和感情去欣賞呢?這時就需要教師利用一幅作品示范性進行講授,逐步引導學生學會欣賞。比如利用中國山水畫這一課,既要教給學生如何欣賞,同時又要將其中蘊含的背景故事、畫家簡歷等講給學生,讓故事情節吸引學生,牽著學生走。之后也可以設計一些問題,師生之間進行交流。有的學生可能會問到,中國的山水畫為什么不叫風景畫。教師可以這樣去講:首先講我國情感習慣,許多詩歌里“山水”“山河”“江山”就代表著祖國,這些詞是“祖國”的同義詞,因此山水畫也是愛國主義精神在中國藝術的反應;其次講山水畫的畫家將自己的情感、思想、精神融入了作品中,是畫家藝術修養的表現。而風景畫是西畫的稱謂,它是寫實性作品,是自然的客觀表現,與中國山水畫是不能相提并論的。這樣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又加強了愛國主義教育。
二、演示法
演示法是為了配合講課和練習,通過操作性的示范表演,使學生增加感性知識,加深印象,明了作畫的方法步驟。課堂演示要做到步驟簡明、圖像清晰、線條生動、技法熟練。教師邊演示邊講解,使全體學生都能看到、看清、聽明白,學生能做到心中有數。教師在此基礎上進行個別化的輔導,從而完成教學任務。這樣改變了傳統的臨摹課上教師簡單地讓學生自己去臨摹一幅作品,許多學生感覺到“老虎吃天,無從下口”的情況。
三、練習法
練習法也是高中美術教學中的重要方法,練習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將所學的知識運用于實踐,以達到鞏固知識、形成各種技能技巧,把新知識變成能力的一種方法。練習法在美術教學中應用較多,所以在教學中要做精心的準備。首先在組織教學的過程中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切忌盲目性的重復練習,同時練習的內容要先易后難、循序漸進,逐步加深。在教學環節上要不斷對學生進行指導,檢查學生對方法步驟的掌握情況,練習中存在的問題及時總結,肯定成績糾正錯誤。教師要多表揚少批評,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不斷激勵學生,培養他們學習美術的信心,逐步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四、參觀法
在高中美術教學中,也可以用參觀法進行教學,這種方法不拘于以傳統的教學方法,學生樂于接受,是豐富學生的感性知識、擴大視野,使教學與實際生活聯系并從中得到實際教育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與鄉土美術教學結合起來效果明顯。組織學生以郊游的方式,把美術課堂移到野外,讓學生走出課堂觀察鄉土風情,感受人文景觀、自然風光之美,同時可以用拍攝照片、寫生或日記的方式搜集鄉土美術的資料。回到學校后,同學們可以通過圖片展示、文字資料介紹、黑板報、多媒體演示等形式將自己的成果展示出來,從而激發了學生對美術的興趣,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除了以上教學方法外,教師在教學時組織好課堂語言,語言盡量簡潔、風趣、幽默,這樣學生就會喜歡這個老師,隨之也會喜歡老師的課,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么這個老師的課上起來就輕松多了。
教學方法固然重要,但要牢記一點,任何教學方法的使用都不是有固定模式的,教師除了課堂上采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以外,還要加強自身修養,不斷給自己充電,不斷汲取各學科的知識,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教師要整合各種教學資源,不斷豐富教學內容,竭盡所能開發課程資源,使美術課能真正發揮它的作用——培養學生的審美觀念、藝術創造能力,最終讓學生形成自己獨特的人生觀和價值觀。